关灯
护眼
字体:

引咎(255)

作者: 平平无故 阅读记录

——钟淮廷于民国三十年八月初一』

『吾爱金钗,抗日救国之信念,坚如磐石,君以身许国,我亦不可退缩,若得血溅山河,与君同归,此生足矣。

——钟淮廷于民国三十年八月初五』

①致敬4章 1中南海事件(81192),中国飞行员王伟的那句“我已无法返航”,敬礼!

第120章 好战友

【狂喜渐去,余悸顿生。】

遗书一封一封地写,接连不断,到了民国三十一年二月戛然而止。

钟淮廷被组织唤回了南京。

那时的他已几近疯魔,可是,他突然看到了他的爱人,在一张战地记者拍到的相片上,只是一个侧颜,在相片角落,被树影掩映,但他一眼认出了。

悲欢只在一瞬,狂喜渐去,余悸顿生。

从此,他便拼了命地只想活下去。

可他是军人,有未完的使命,他不能只为自己而活,所以他又一次登上了飞机,并提笔写下了最后一封遗书。

这次不同往常。

从前的那些遗书,真应了中央航校“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的校训,一个“死”字贯彻始终。而如今写的虽说是遗书,他却全然没有想过要死。

他想活着。

想将所有未尽之言通通纳入其中。

不像是遗书,倒像是情信。

任务紧急,他只能将信件托由鸠山仁御转交,因思及那人看信时窘迫到满脸通红的模样,甚至在上飞机后,他好几次轻笑出声。

那是中统下达的任务。

中统与军统不同,他们打上了运输机中武器装备的主意,与其毁掉,不如劫机,只是苦于行动人选。组织上得知此事,深思熟虑后便将任务交由钟淮廷,钟淮廷身在中统,亦与日本公爵鸠山仁御交好,由他前去最为合适。

故而,钟淮廷最终的目的地,是延安。

可中统不知道,军统更不知道。

碟报组织,保密第一,情报交叉乃是大忌,而保密工作做得太好,时常也会伤及己方……

民国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45年,八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里举行了日方受降仪式,日本帝国主义历时十四年的侵略战争,终是以他们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十四年鼓衰力尽的抗战后,中华民族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我国土。

举国欢庆,弹药残骸中,激动的人潮涌上街头,各地皆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街头反复播送捷报的喇叭里,播报员更是一度哽咽到不能言语。

可战事停了,伤痛却没有结束。

3500余万,对这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更是鲜红刺目的累累血债。

除此,更有无数军民被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残害。

他们有的因生化实验肢体溃烂,有的因细菌战落下终生残疾,有的更是被虐待到半身不遂,还有的,被毒气所害,终其一生都将生活在后遗症的困苦中……甚至在投降前,日军还妄图轰炸我国百姓,屠戮军民俘虏。

残垣断壁,历历在目,滔天罪孽,罄竹难书,那是跨不过也忘不掉的血仇。

这其中,苏清雉竟还算是幸运者。

至少他四肢健全,也依旧身强力壮,只是不能继续工作了,他被军统局送进了医院。

他的状况不是太好。

在那日军统南京站炸了日军的机场后,便不好了,任务分明完成得很好,他却像是受了什么刺激,神智是清醒的,只是有些健忘,很多事都不记得了。

也不认识人,谁都不认识,只记得自己的名字,记得自己的身份。

袁知乙日日守在病床前,日日操心。她背着军统局的人,偷偷找到主治医生,她说她的先生曾被日本人注射过过量致幻剂,问医生这样的状况是否与致幻剂有关,可就连医生也说不清二者间究竟有否关联。

医生只说,对他的治疗,只能是循序渐进,他绝不能再受半点刺激。

其实苏清雉只是不记得事,但他精神很好。

也闲不下来,总要出去病房到医院各处转悠,不多时就会再回来,或是笑,或是哭,有时情绪激动,有时沉默不言,总归是没有个正常样子。

他一遍一遍得知抗战胜利的消息,一遍一遍被感动,一遍一遍地愤慨。

待消化一切后,便拉着病房里的医生护士或是袁知乙说话。

他同样也不认识小袁同志了。

只觉得面前的女士温柔又面善,他分明不爱与女士交流,却止不住想与她分享喜悦。

“小同志啊,你是从事什么工作的?”苏清雉背着手,像是视察工作的长官。

袁知乙不厌其烦地回答:“我是大学助教,先生,我叫袁知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