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风云录(20)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托娅的体寒之症尽去,而南怀瑾实是不能堆积太多公务,只得与燕晟作别。
燕晟命人将备好的草药交给南怀瑾,含笑道,“夫人再服用两月,加以巩固吧。若是我师弟在,许会不必这般麻烦。师弟的医术在我之上,只是他常年在外游历,现下也不知身在何处。就此作别,希望公爷和夫人能得偿所愿。”
“谢谢燕先生。先生恩德,怀瑾没齿不忘。若能得偿所愿,怀瑾和内子必将带着孩儿上山叩谢。”南怀瑾躬身道。
一年之后,南江雪出世了。南怀瑾和托娅喜出望外,对这个孩子也格外珍视。取名“雪”字,一是那天燕京城下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二是源于“雪归山”的那场机缘。
南江雪半岁的时候,南怀瑾和托娅抱着这瓷娃娃一般的婴孩如诺来到雪归山,郑重地叩谢了燕晟。南江雪三岁时,南怀瑾又带着她再上雪归山,那时托娅已怀上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燕晟对南江雪异常喜爱,而小小的南江雪也整天缠着燕晟,临走时竟拉着燕晟的衣袍,仰着漂亮的小脸红着眼圈说,“燕伯伯,小雪舍不得您,您可不可以随我们一道去燕京?”燕晟抱起她,在他那双澄清温柔的眸子里,南怀瑾看到了一抹真实的惆怅。
南怀瑾想,这个静如清潭,和如春风的世外隐者,内心深处想必也有着一段不为人知却又刻骨铭心的故事吧。
回去之后,南怀瑾和托娅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他们一直捧在心尖尖上的公府大小姐送上了雪归山,拜燕晟为师。
※※※
一晃七年。燕晟待南江雪如师亦如父,不仅投其所好,倾囊相授,而且关爱倍至,每年也都会请南怀瑾派人接她回去住上一段时日,而南怀瑾夫妇也惊喜地发现,他们视如珍宝的女儿在燕晟的教导下日新月异,小小年纪,独立性强,不骄不躁,一身漂亮的功夫,对许多事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主张,而且性子便如雪归山上那日的风景一般,通透、晴朗、五彩斑斓,却又隐隐透着一种立于山巅的自信与跳脱。
她每每笑起来,都会让他们想起那夜遇到燕晟时仿佛春江上升起的明月,干净而温煦——当然,关于这一点,很多人是有不同看法的。
几骑飞骑已来到了雪归山主峰之下,甩镫下马,十岁的女孩眼中闪烁着太阳的光亮。她嫣然一笑,拉着身边少年将军的手轻快地向山上行去,身后跟着两个劲装护卫,夜砚和墨碣。
--------------------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师叔》
第10章 师叔
雪归山上,山桃花开的正盛,一阵清风吹过,粉色的花瓣象无数展翅的蝴蝶,将人的眼睛渲染成霞,碧竹缦绕的院落间,一个白衣男子正在抚琴。
纤长的手指下,一曲雪归山独有的《涣水谣》转折空明,时而如诉低婉,时而骤雨高亢,转瞬间又似烟云一般,若有若无,似真似幻。
琴音袅袅而歇,终归天地之间。几片花瓣顺风飞落,落在白衣人的身上,象温润的玉上坠一点淡淡朱砂。他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微笑,一头银发倾泻下肩,阳光下散发出柔柔暖意。
“师父!”立于院外的南江雪也绽放出明亮的笑容,先一躬身,随即便跑到那男子身侧,甜甜地搂住了他的脖子,“小雪想师父了呢!”
“燕先生。”走在南江雪身后的南江风也对着燕晟恭敬行礼。
“大公子来了。请坐。”燕晟含笑指了指茶桌边的坐席,方转头对缠着自己的南江雪道,“才这么几天就想师父了?那你平日里还到处乱跑!”语气中并无责怪之意,神色间还带着满满的慈爱。
燕晟对南江雪的管教向来遵循因材施教,水到渠成,而这个小娃娃不仅天赋极好,而且肯用功,通道理,时常透出精怪和狡黠,却从没有被宠惯了的孩子可能滋生出的骄矜自大。
自从南江雪可以独自下山后,燕晟也从不拘着她。一开始还请南怀瑾派出鹰卫暗中保护,但鹰卫们很快发现,大小姐不仅功夫好,而且头脑清明,行事并不冲动,再加上墨碣时时伴在身边,他们基本上没什么事可做。南怀瑾也便放下心来。
对燕晟一呲牙,南江雪也随师父走到茶桌边,很乖巧地泡了茶,先倒了一杯给师父,又将另一杯递给南江风,然后才一边听着燕晟与兄长说话一边自己端起一杯,心满意足地闻了闻手中的茶香。墨碣和夜砚立在一旁,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容。
正说话间,院外突然传来一个男子的笑声,“小丫头回来了?怎么也不去见我?可是输了便想躲到你师父这儿?”随即,一席浅蓝衣衫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