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风云录(550)
这小子便是南江雨。
也不怪关阳军看不上他,一则他们并没打过交道,二则,他倒是风一样卷到了五寨城下,可一落脚就下令靖北的军士到处捡木头,找绳子,除了他的亲卫队雨狮团,连赤雷的重甲骑兵都卸去了盔甲,跟着堇翼的步兵一起做攻城器械。
而这些东西,他们不是在出发的时候就该带在身边吗?
是这位南三公子担心长长的云梯和笨重的投石车会减慢军队的推进速度,还是他以为所有的士兵都能像壁虎那样粘在笔直的城墙上,进而爬进这座曾为军事要塞的五寨城?
尽管他们还算努力,但据斥候探报,那些临时做出的东西实在是不成体统。
不过秦昭衡却没有军士们那样的好心情。
他曾经研究过这位南三公子,此番又听许印叙说了他在极北之战时的表现,他知道,那绝不是一个“仅有着高贵出身”的绣花枕头。
熟悉兵法,带的动人心,兼具狡黠和悍勇——这是许印给南三公子的评价,而大长公主沈心诺,也曾对这个少年赞赏有加,特别是他那“天马行空,出其不意”的脑子。
想到这里,秦昭衡不由烦躁起来。
首先,无论是他还是许印,都很不喜欢这段时间的处境。
他们是“南妃出走”的知情者,皇帝的火气他们能够理解,皇帝的顾虑他们心里也清楚,可身为武将,这样“犹抱琵琶”、“欲语还羞”的模样实在难受。
再则,自己一个掌兵十多年的主将,怎会被那么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子搅的辗转反侧!
他不是他的兄长,也不是他的姐姐,极北之战时,他才不过十三岁而已,这样的年纪上战场的确了不起,但人们看待他的目光却会因此宽容很多,所谓的“狡黠悍勇”,所谓的“天马行空,出其不意”,多半也就是年轻人的那点初生牛犊和小聪明罢了!
他派出的斥候兵不是已经告诉他,靖北军营被他折腾的乱糟糟的,一些军士,特别是赤雷的军士,甚至因此抱怨连天了吗?
“将军!”就在这时,亲卫的敲门声响起,“马诚将军有军情禀报!”
几乎是下意识的,秦昭衡一咕噜从榻上爬起来,三步两步来至门口。
“怎么了?”打开门,他盯着自己的副将问道。
“将军。”马诚对秦昭衡行了一礼,并对上司这种急火火的样子感到诧异。“启禀将军,靖北军正延清江河向城西调动。”
“全部军队吗?”秦昭衡问。
“不是。对方动的是一部分步兵和轻重骑兵,带有今天临时制造的那些攻城器械。他们熄灭了火把,可能是打算趁夜发动突袭。”马诚回答道,“末将已下令西城守军严阵以待,特来向将军请令!”
“嗯,这南三公子还算有些想法。”听了这个消息,秦昭衡反而感到一阵安心,“不过看上去还是有点幼稚啊。”他自顾自地嘟囔道。
说话间,他已快速穿上了铠甲,转向马诚,“走!我跟你一起去看看!”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亲卫递过来的大氅,与马诚一前一后走了出去。
五寨西城的墙体较面北部分为弱,与绕城而下的清江距离最近,河面也最为狭窄,从这一点上说,靖北军选择从西面进攻确实是个明智的举措。
虽然城上并没有点起大量火把,但守城的军士一个个显然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
对马诚赞许地点了点头,让火光暴露己方已得悉靖北军的动向确实没什么必要,等对方得意洋洋的发动所谓的“奇袭”时给他们当头棒喝才是件有趣的事情。
不多一会儿,一阵绵长的响动从河岸的另一边响起,从声音的节奏上能感觉到制造响声的人是多么的小心翼翼。
不过要想让重甲骑兵无声无息地移动自己的身体,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想到这里,秦昭衡不由挑出了一抹戏谑的笑容,“这个声音足以把死人给吵醒了,是不是?”他侧过头对身边的马诚说。
“是啊,将军!”马诚也笑了起来,并很高兴上司这么快就恢复了正常。
“让我们看看靖国公府的三公子到底有多大本事吧!”秦昭衡道,然后转向身边的亲卫,“把靖北军的动向通知所有武官,另外,让李怀志、杨泽也过来看看热闹!”
“是!”亲卫应喝一声,领命而去。
“将军……”马诚的脸上隐现不满之色,却也是欲言又止。
“别这么小气,我不会让他们抢了你的功劳的。”秦昭衡瞥了副将一眼,“再说,若不再调来一些精锐部队,怎么对得起靖北军今天晚上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敢呢?”
我总觉得事情未必这么简单——这是秦昭衡没有说出的下半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