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万福(1333)
奈何造化弄人,求之若狂的女娇娥,成了长嫂。
他恨,他也怨,却不知道该恨谁、怨谁。
一颗心,生生地被碾碎。
他就想啊,谢氏是多好的女子啊,嫁给大哥后,一定能与大哥举案齐眉,夫妻恩爱,只要谢柔嘉过得好,他应该也能放下,也能释怀,试着接受母亲为她娶的良妇,便是不能恩爱一生,至少也能相敬如宾。
可是,他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求而不得,思之若狂的人,被大哥奚落、冷待、嫌弃,甚至是背叛,最后落了一个红颜薄命的下场。
他恨!
他也想放下,也想释怀。
却没有人,
给过他这个机会。
他也想接受姚氏的,可每当看着姚氏,端着一副书香女的清高嘴脸,装得一副温婉知礼的样儿,口口声声说着与谢柔嘉掐尖、攀比、别苗头的话,话里话外皆是瞧不上谢府商户出身,彰显自己出身有多高贵。
而这一点,却是恰好戳到了他的痛处。
母亲若不是存了这样的门户之见,谢柔嘉怎会成了他的长嫂?
他痛心又失望。
母亲碾碎了他的心,让他求而不得,为他求娶来的【良妇】,也不过如此,尚不如谢柔嘉半分的敞亮、明媚。
见过那样敞亮、明媚,活得真实又鲜活的女子,这世间可还有其他人可入眼否?
没有!
他身上背负着寡母混合了血与泪的期盼,背负了父亲临终时兴家旺族的重托,背负着家族数百年来的荣辱兴衰,他这一生,都是为责任而活,谢柔嘉是他循规蹈矩,克己复礼的人生里,唯一的妄念。
因为谢柔嘉是他的光啊!
他心向阳光。
自明媚。
若失却光明。
自地狱。
死了也好。
若有来生,他必然要守在奈何桥旁,等他念想了一辈子的娇娥,一世不来,就等二世,二世不来,就生生世世……
想来天长日久,总能等到。
屋里头静得落针可闻。
事已至此,往事何必再提,虞阁老终是长一叹:“弃京保北兹事体大,你要考虑清楚。”
虞宗慎表情平淡:“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烈公弑君,迎了新帝,是为了黎民苍生,却负了忠肝义胆,他插肋而亡,以一家性命成全了忠义,如今我将他曾经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弃京保北,为我华夏子孙,图个万世万代。”
虞阁老没再说话,京中兵马不足也是实情,永乐侯的反叛,给了朝廷致命一击,朝廷威严尽失,军心士气大损,民心尽丧。
梁贼得了伐梁大军的大批人马和军需,是陈旧布新,今非昔比,如今趁热打铁,uu看书河南必失。
这一战也将明朗化。
热河和京兆加起来,不足三十万人,而梁贼这一路,人是越打越多,想来攻下热河,进军京兆,恐怕也是时间问题。
届时梁贼第一个,就要拿京里那些世家豪族开刀,识相的,交出家财,还能保命,不识相的,派兵把府邸一围,就能把世家累积的家财,抄个底朝天。
便宜的还是梁贼。
现在抄了他们的家,把钱财物资送到北境,好歹还能助威武穆王阻挡北狄铁骑,护汉人国土。
虞阁老道:“这事儿交给镇国侯,也算合适,他们家从祖上就跟着高祖皇帝,是立了从龙之功的人家,以镇国为封号,世代受朝廷荫萌,承皇恩浩荡,忠心于朝廷,梁贼一旦打进京里,首先要拿他们这些老勋贵开刀。”
以镇国、卫国、安国,宁国等,为封号的勋贵,大多都是祖上有从龙之功的人家,后代降了爵,但朝廷仍感念了祖上的功勋,所以没有改号另封,只要不作死,历代皇帝也十分厚待。
国难当头,势必要与君共存亡,才能全了世代忠义,倘若改节另投,也不会受到新帝重用,世代子孙,还要承受骂名,甚至就算另投,也未必能保下性命。
没有选择。
第1049章 南逃,北投
不像他们虞氏族,是书香世家,不掌兵,家中两座功碑,一座是前朝宰辅,一位是贞妇,皆是天下之范尔,北方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韶懿长郡主。
虞宗慎点头:“以此向武穆王卖好,将宋氏子孙送往北境,受武穆王庇护,可保性命,他一定会做。”
梁贼打来了,这大周,除了武穆王,谁也保不住宋氏家族,牺牲一人,可保宋氏全族,为图宋氏子孙后计,何乐而不为?
今日这一番谈话,日后注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虞阁老寻了镇国候,二人在书房里密谈了很久,很久。
直到夜深人静,镇国侯红着眼眶,召来了一家老小,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整个镇国侯府愁云惨淡,哀哭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