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婷有一刻真的想把这碗粥都喝了,这样一了百了,可当她拿起勺子时她却下不去手,颤抖着身子,极力压制着情绪。
泾阳看在眼里,早料到她会如此,杨良人她们都走了,她为什么还留着。
“你倒是给了我一个送你出宫的好理由。”泾阳弯下腰看她,语气冰冷,“来人,替王良人收拾好东西,即刻送她回葛西。”
说完之后泾阳离开,王馥婷身子一瘫,伺候的嬷嬷被刚刚的事吓的面色苍白,她还以为殿下要治姑娘死罪。
“都说太子殿下傻,他可真的一点都不傻,你们都被骗了。”王馥婷嗤嗤笑了起来,宫里这么多人都被骗了,皇后娘娘被骗,淑妃也被骗,他伪装的那么好,绝情起来又这么冷酷,怎么会是个傻子。
“姑娘,回葛西去也好啊,比您留在宫里的好,杨良人她们都走了。”
“她们和我不一样!”王馥婷抬手一扫,桌上的粥碗扫落,里面的粥洒了一地,她们高高兴兴回去,她要怎么高兴。
嬷嬷不断的在安抚她,没多久那边就派了人过来要她们赶紧收拾东西,王馥婷又哭又笑的坐在那儿,如今太子妃已经立了,他还能装傻多久,那她就帮他一把!
————————————————————————————
青澄得知王良人的事时她已经被送出宫去,太子宫内清净下来,青澄忙着入冬的准备,除了宫中每年拨出去的,她还差人出宫,在民间收集广收了棉衣和棉被。
入夜泾阳回来,见她还点着灯在记这些数量,颇有些不满,抱起她坐到他身上,随手翻了翻她记下来的那些:“这么多?”
“泾阳,看如今这天气,今年入冬肯定早,往年这时被冻死的百姓有不少,若是能预防下来岂不更好。”青澄记得很清楚,前世的这年入冬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大雪覆盖魏安城,出城往各处的官道竟还封了几条,陇西那边的山路也早早被大雪封了,进出不得无法及时输送粮食和棉衣棉被,冻死了好多人。
“那也不能你一个人忙这些,我去和父皇说,让各部早点准备起来。”
青澄拉住他:“钦天监的官员都没说什么,你和父皇去提,那也得有真凭实据,国公府里地方大,安放这些绰绰有余,我也就是担心,若是没自然是好,发生了也好有个准备。”
“我派人帮你,这些让他们找人赶制就行了。”泾阳从她手里把册子挪开,轻描淡写着,“夜深了,该就寝了。”
青澄脸颊微烫,新婚半个多月,入夜之后他就尤为热衷,还会对她耍无赖,她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算是知道结果是什么,青澄还是努力挣扎了一下:“赠粥父皇交给谁了?”
泾阳低头专注的解她的扣子:“礼部尚书,往年也是他在操办。”
“那钱侍郎那边可派人去说了?”
褪下碍事的外衫:“嗯,做惯了这些,今年他们还是不会罢手。”
“我明日派人去找表哥,粮米还是得多囤一些。”
泾阳堵住她的嘴,有些不满:“专心点。”
帐内温情。
......
十一月中,魏安城的天毫无征兆的骤冷下来,几乎是一夜之间,前两日还穿被裹上棉衣,一夜过后出门吹着风就冷的打喷嚏,钦天监上报说天有异相,没过几天,大雪降临。
比往年整整早了半个月的雪,从南方往北运送粮草的马车船只还在路上,出乎钦天监预料,他们以为可能只下几日的雪,竟从十一月中下到了月底,陇西最后一条战事消息传过来后,那边大雪封山,再也没法进出。
乱了两日后各州各府有条不紊的准备了起来,魏安城这儿,礼部尚书袁大人奉命施粥之事,在魏安城内外的各个地方安置了施粥的点,十二月初一开始,百姓都可以去那儿领粥吃,一天两次。
可施粥不过十天,衙门粮仓竟然告急,因为大雪的关系影响了运送粮食的进度,走水路过来的,最快也还得三日天。
玉明殿内,皇上正对着呈递上来的奏章大发雷霆,各地竟然都出现了粮食告急的情况,遇到这样的大雪,衙门中应该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是不能撑过整个冬天也可以熬一月半月,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没了。
“钱爱卿。”
“臣在。”
“开国库,你带人带粮去往各地,务必在短时间内将此事解决。”
“臣遵旨。”
在列的礼部尚书看到皇上把这么大的事指派给了吏部侍郎,还不派人跟,心思一转,走出来主动请缨:“皇上,臣以为,运送粮食这么大的事,不如由臣前去,毕竟臣负责这些已有多年,魏安城这儿余下的事可交托钱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