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换家具、改造宅院这些事情,这中间费了多少功夫、砸了多少银钱,夫人一概是没有提过的,送他的孤本、古董字画,直接就大大咧咧给他放书架上,提都没提过一句。
若不是他认出了其中一幅前朝的名画,恐怕都没想过,也不会去验证,他书架上多出来的那些东西,全都是价值连城的好东西,足以传家。
怎么妥帖安放都不为过,就那么随手放在书架上,做惯了穷人的魏时真的是后怕不已。
跑过去问夫人,夫人倒是淡定,只说是整理嫁妆的时候整理出来的,当时他还在国子监读书,不在家中,所以这些收拾出来的古董字画、孤本就全都放到了书架上。
一副完全没把这些东西当回事儿的样子,魏时可不觉得,一个大家千金会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这样随意的赠予,好似让这些东西的价值也变得不再那么贵重了。
又或者说,跟他比起来,这些足以作为传家宝的东西,并不值一提。
对比父亲寄过来的三百两银票,这一冷一热的,魏时心里头的滋味就别提了。
被人视若珍宝的感觉,莫过如此。
比起夫人的纯粹炽热,魏时觉得自己对待这份感情并不够真诚,于夫人,他之前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在夫人的感情面前,就显得太过板硬了。
当然了,夫人这个性格,因为想的太少了,所以一些事情上总是不够全面。
比如说送到柳州城的礼物,一开始夫人准备的东西,贵重是够贵重了,但是家人之间赠礼,还得是有些亲近的物件不是。
好在夫人身边还有嬷嬷、丫鬟们,什么事情都有个提醒,不至于出纰漏,也不至于显得不够妥帖。
这世上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自然也就没有完美无缺的性格,两世为人,魏时很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
小市民的心态妥妥的,在感情上计较得失,在金钱上小心翼翼,不是一个磊落到可以把内心的一切放到阳光下摊晒的人,同样也不是一个会损人利己的人。
跟夫人比起来,他就显得有些市侩了。
自觉市侩的魏时,想问题的角度确实是跟刘枫不太一样。
“父母在,无私财,到时候还不知道分家的时候怎么分呢,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买一处宅院放在你名下,或者干脆租一处,你觉得呢?”
刘枫还真没往深了想过这些事儿,她就是从新婚的第一天开始,就想着换个大点儿的宅院,之前因为银钱的事情不好跟夫君提起,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
甭管是把宅院放在她名下,还是直接租一处,她都是乐意的。
“那我托人打听打听?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租房子的话,大一点的宅院不太好找,小的话,也就没有搬家的必要了,若是买一处宅院,那还是只能在东城买,西城很难有这个机会。”
不是哪家的子孙都会跟李家人一样,把西城传下来的祖宅贱卖出去。
东城这边的宅院,她一直没派人打听过,但是西城那边,早就托人留意着了,就算是没有这一千两黄金,一旦有要出售的宅院,她也会出银钱买下来的,就算是空着不住呢,日后早晚也得往那边儿搬。
魏时本来还以为,夫人可能对把宅院放在她名下这事儿有不同的异议,所以才又提出租房子的想法,既然夫人能够接受,那买肯定是比租好了,毕竟是要长久住着的地方。
“那就看看哪里有宅院出售吧,也省得租了人家的宅院,不敢动手改,住着也不舒坦。”
关键是买下来之后,这也是能留给子孙的恒产。
两个人达成一致意见,那事情就好办了,一千两黄金在东城买个好地段的大宅院,那是绰绰有余。
如果是西城的话,那就不好说了,关键是出售的宅院难找,刘枫托人打听这么久了,也没听说哪家要把宅院卖了。
第58章 三更
“夫人也知道,这几年大伯一家对我可以说是恩重如山,这一千两黄金的事情,我也不太想瞒着他们,至于其他人,就不必再提了,也免得惹出麻烦来。”
这个‘其他人’,不用说刘枫也知道,自家夫君指的是燕县那边儿的公公婆婆,京城这边,官场上的消息都灵通,别看皇上没有旨意,把这些黄金送过来的也非宫里的人,可照样也是瞒不住的。
当然是京城之外的官员,基本上就很难得到消息了,燕县就是更不必说了。
“是这个道理,我让人备些礼,连带着书信一块儿送过去。”
虽说皇上赏赐下来的是黄金,可这金子上也没印着皇家的标志,跟民间的金子没什么不同,关键是千里迢迢的,哪有给人送金子的,还是备些礼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