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他看来,出海能够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此,诚如魏大人所言,海外的土地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广袤,无论是荒蛮未化之地,还是得上苍厚爱的灵韵之地,对大靖朝而言,都是有用处的。
少见而有用的植物只是一方面,财物的交易和积累也并非是全部,于大靖朝而言,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容’字。
能够包容天地万物,着眼于世界各地,而并非只盯着自己脚下那片土地。
越是强大的国家,才越能够‘容’得下。
他不只是希望大靖朝能够越来越强盛,也希望这片土地永远都可以打开门窗,不固步自封,更不坐井观天。
很早之前,他就已经察觉到了,魏大人对他确实是影响深远,但这个人又是个没什么私心的,甚至可以说心思简单,还好是生在了本朝,若是在别的朝代里,恐怕做不到现在的位置。
魏大人如果不能够身居高位,如果对朝廷和百姓没有足够大的影响力,那还真挺遗憾的,同样也是朝廷和百姓的损失。
还好,他和魏大人同样都是大靖朝盛世的缔造者和见证者。
曹昐是他一手带大的,他和魏大人制定下来的政策,曹昐也都是认可的,并且也会执行下去。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才会在身体没有衰败下去之前就退位给曹昐,成为大靖朝头一位太上皇,还是主动退位的太上皇,而且也是唯一一位出海的帝王。
海面上波涛汹涌,生死祸福难料,而在海的另一边,是一片广袤的土地,神秘而壮丽。
第150章 番外(魏蓉)
相貌并不出色的魏蓉, 自个儿心里头也清楚, 她的脾气并不能算是好的, 焦躁易怒, 跟母亲很是相像。
这也难怪,她毕竟是母亲的女儿,也是母亲一手养大的, 在小弟没有出生之前,母亲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她身上了。
可即便是这样,在还没有懂事的年纪里,她也很是嫉恨魏时,无数次的在心里头假设,倘若她是个男孩就好了。
如果她是个男孩子的话, 府里头又哪还有白姨娘什么事儿, 这个生了父亲长子的女人, 最初的时候不过是母亲院子里的使唤丫头而已,要多卑贱就有多卑贱。
这种人生出来的儿子, 按理来说也应该上不得台面才对,可就因为她不是男儿, 母亲没有儿子, 只能把白姨娘所出的庶子当做嫡子教养。
她十五岁那年, 母亲终于生下了小弟,至于魏时, 也被打回了原形, 从府里头名正言顺的大少爷, 成了小可怜。
果然偷来的东西总归是不那么长久的。
只可惜小弟的出生,不光意味着魏时的好日子到了头,连同她的好日子也一块儿到了头。
母亲盼了多年的儿子终于到了,不光是把庶长子给踢到一边去了,她这个嫡长女仿佛也被抛之脑后。
这一点从嫁妆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她没想到自己的嫁妆居然就只有……这么点儿。
全部都是从公中拿的,母亲并未私底下贴补,可跟母亲的私库比起来,公中的库房内才多少东西。
母亲大概是想给魏时添堵,也故意恶心恶心白姨娘,所以才会安排只有十一岁的魏时给她送嫁,那个时候魏时好像还忙着要去参加县试。
即便是看不上魏时的出身,也不得不承认两点,其一便是魏时面容的俊秀,其二则是这个人的上进了,明明在府里头,爹娘都没怎么严加管教过,按理来说,这即便不是个纨绔子,也不该这么勤奋才对,比话本子里的穷书生都要认真。
如果说,在二十岁以前,她都极其讨厌魏时的这份认真,讨厌魏时在科举上一帆风顺,讨厌他娶了刘唐将军的女儿,拜了正三品户部右侍郎为师……
谁让这不是她嫡亲的弟弟呢,庶出之子,生来就卑贱,生来就与她立场相对。
如果不是夫君一直在劝她,可能在魏时还在柳州城的时候,她们早就已经在众人面前撕开脸皮了,就跟在燕县的时候一样。
只不过出嫁从夫,她因着夫君,在魏时面前也克制了自个儿的情绪。
再后来,自从魏时离开了柳州城,去了京城以后,她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庶出的弟弟。
祖母去世了,大伯一家都离开了柳州城,大伯也不再是这柳州城的父母官了,更不再是她公公的顶头上司。
不过孙家并没有人敢怠慢她,大伯还能够被起复,并非是要守半辈子的孝,魏时在孙家人看来那是有远大前程的,远大到已经超过了大伯在孙家人心里头的分量。
夫君不止一次的让她写信给魏时,说什么要联络联络姐弟之间的感情。
她们姐弟之间有个狗屁的感情,能说得出来的全都是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