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时眼圈有点发热,拱手,深深的拜了下去,“大伯母一路辛苦了。”
“好孩子快起来,这算什么辛苦的,我早就想来京城了,只是你大伯这么多年都没有调过来,我这也算是沾你的光了,将近二十年都没看过京城了。”魏大伯母伸手把人给拉起来。
自家孩子,这不是应该的吗,成婚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她们这边要是一个人都不过来,那也说不过去。
想想还在燕县的二弟和二弟妹,这俩人不来也在情理之中,可又不是不知道消息,好歹给新媳妇儿捎份礼过来呢,也算没失了礼数不是。
这算什么,不管不顾不问,聘礼是她们大房出的,过来照应婚礼的,也是她们大房的人。
也难怪自家老爷气恼,哪有这么做父母的,要不是时哥儿已经不小了,又是举人之身,老爷真能办得出来把孩子过继到自个儿名下的事儿。
反正二弟和二弟妹又不是没有孩子,早知道这俩人这么对时哥儿,早在五年前,就该过继过来的。
不过想想白姨娘,时哥儿向来重感情,应该不会同意。
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就只有十天的功夫,魏大伯母过来这么一趟,可不是只参加婚礼这么简单的事儿。
初七,就亲自备了礼去刘家,一来是在婚前看看人家姑娘。
二来,也算是赔罪,时哥儿毕竟是小辈儿,办这些事儿虽没出了岔子,可对刘家也有怠慢之嫌,人家不计较,她们也不能当做没这回事儿。
说实在的,她还真没想到魏时能有这样一门亲事,先不说刘氏家族在大靖朝多有名望,刘唐将军可是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自家老爷做官这么多年才到正五品而已,二弟就更别提了。
这门婚事怎么看都是高攀了。
是以,她才会特别担心,刘家小姐的一些事情她也听说过,刘唐将军跟夫人的相处,那也是跟寻常夫妇不同,刘唐将军的惧妻之名都传遍大靖朝了。
她也怕侄儿成婚之后被人欺负了去。
虽然木已成舟,但她也想见一见,看是个什么性情的,时哥儿信里边夸的再好,可也是个没经事儿的少年郎,这么多年光顾着读书了,这些事情上连个皮毛都未必会懂。
魏大伯母是拿看儿媳妇的标准去看刘枫的,模样个头肯定是过关的,家世就更不必说了,瞧着一举一动,规矩也是学过的,听说话,也是知礼之人。
她这心算是放下去一半了,另一半只能是看日后小两口怎么过日子了。
刘夫人瞧的也是性子温和之人,可不还是满朝皆知的悍妻吗,她可不想让侄儿也像刘将军一样,背上惧妻的名声。
第49章 三更
魏大伯母不仅去拜访了刘家,还去了沈家、李家,一个是侄子的老师,一个是二弟妹的娘家,另外还有老爷的几个故友家里也去了。
总之,这十天就没闲着。
侄子大婚就更不可能闲着了。
早在大婚的头一天,刘枫的嫁妆就送到魏府来了,整整六十四担,可以说是大手笔了。
跟未来夫人比起来,魏时就是个穷光蛋。
要说起来,他现在的吃穿用度,包括姨娘的用度,都是大房出的银子,等同于他现在还在伸手冲着自家大伯要银钱花。
等成了亲以后,这府上的用度也不知道该如何,让大伯接着出银子养他们一家人,他心里头发虚,如果用夫人的嫁妆,他这心里头也虚。
总归就是个吃白饭的。
再怎么想着等日后中了进士之后,再把这恩情还回去,可现如今也不是回事儿。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他算是体会到了,因为用的是自家大伯的银子,所里这一年府上的开销并不算大,他跟姨娘都有这个意识,该有的体面要有,但能省的就省。
可夫人进了门,人家也是千娇白养长大的,总不能成了婚之后,生活水平下降好几个层次吧。
这要是自己的女儿碰上这样的事儿,他都能动手,将心比心,也不能这么要求人家。
魏时都有些后悔去年没有参加会试了,就算因为年纪小不被重用,好歹也是有俸禄的,而且去个清闲的衙门,也能腾出手来赚些赢钱。
不过,如果他去参加会试了,可能就没办法拜沈大人为师,也可能就跟刘小姐没有这段姻缘了。
又是件难以两全的事情。
大婚的头一天晚上,魏时压根就没能入睡,一直想这些有的没的,半夜直接就被叫起来了,穿上朱红色的喜服,胸Ⅰ前还系着大红花,连用来束发的发带都是朱红色的。
再瞧瞧他平日里骑惯了的枣红马,在昏暗的夜色里,也精神的很,昨天就给它洗刷过了,今儿脖子上又系了个大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