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公主金安(55)

作者:何为道 阅读记录

喷人的中年汉子名叫董子航,并不赞同和鞑子建立通市,哪怕对方可提供牛羊和膘肥的马匹,但在他看来和鞑子建立通市有碍汉人文化传承,而且通市因求利尔奸诈,没有仁义道德,是四民之末,必然动摇关内文化思想根基,于政策不稳。虽说朝廷一时无暇分身,但若是真追究下来,其他藩王就势倾轧,镇南王府恐难辞咎。

再者若一旦建立通市,鞑子恢复生养,对塞外也是威胁。

董子航说的激进,被怼的面白文士几番和他理论,均被他怼的羞恼,而董子航最后一击的儒家文化便将面白文士说的面色都跟着一白。

顾文君却是没忍住打了一声哈气。

不巧的是她这个哈气被镇南王抓了个正着。

“君哥儿可是不大赞同?”

顾文君:“......”

被镇南王“抛转”砸中的顾文君见董子航睁着眼瞪着她,一番要和她理论的模样,便笑道:“并无。”

“哦?”镇南王却难得笑了起来。“本王看着却不像是。”他的话不免让众人的目光落在了顾文君的身上。“正巧你也在,不如说说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挺好的。”顾文君说的万金油。

却不料惹怒了刚刚就一直处于激愤的董子航。“这么说大公子是赞同建立通市。”

“我并没有这么说啊。”顾文君表情很无辜。

“那大公子是何意?”被顾文君万金油怼的一口血没上来的董子航道。

“看来大公子应该是有了万全之策。”说这话是距离镇南王靠手边最近的一人,顾文君抬头看去,就见着一名相貌儒雅,留有美须笑容满面,手持羽扇,很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中年文士。

顾文君眸光微闪,笑道:“对于通市之事,我是不大懂得,不过既然互为有利,为何不借此机会尝试一番?西凉虽以铁骑著称,但塞外的马小可也亦有所耳闻,其中汗血马更是难得一见。小可倒也听闻那汗血马日行百里,汗如血滴很是名贵,若是能引进关内,借以饲养,予以繁衍,想必日后定是助力。何况,牛羊马对关内的百姓而言,确实是稀罕货,而关外也同样需要关内的绸缎和粮食作物等生活用品。再者,通市之后又不是鞑子得力,咱们也不是没有得到实惠。”

见董子航要说,顾文君又继续道:“我自然是知道各位大人秉持儒家文化,但太祖以来,以百家争鸣,儒家,墨家,法家比比皆是,虽儒家为首,但.....”顾文君露出齿一笑。“事关关内的百姓是否能得到更大的实惠和利益,通市显然能解决大问题,儒家可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顾文君这话未免说的有些大逆不道,由其是那董子航更是气的面红耳赤。想要开口训斥,却又顾忌对方是镇南王的孙子而不敢妄动,只憋红着一张脸,怒声道:“大公子怎可如此枉论。”

“我没有啊。”顾文君说的一脸无辜。“我就是就事论事。”

噗的一声笑声,众人循声望去,就见着那略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中年人掩面笑道:“好一个就事论事。”

何等的大逆不道!

董子航气的差点一口气没上来仰面就倒。

第二十八章

何止是大逆不道, 若是让朝内的御史台听了,怕是早就对顾文君口诛笔伐。

“他真这样说了?”赫连幼清面色难掩讶异,她凤眸微睁看向一旁刚刚向她递话的司琴。

“是。”司琴说时多少有些忍俊不禁。“听传来的信儿,那名董学士被气得不轻, 险些晕厥过去。”

赫连幼清挑了挑香炉中的香料, 一双眼眸光熠熠。“镇南王怎么说?”

“倒没说什么, 只叫其他人出去,单留了顾文君一人。”

“没有留苏晟?”赫连幼清用帕子净了净手,起身来到铜镜前坐下。

司琴见了,忙上前服侍赫连幼清。“没有。”

精美的头饰被依次拿下, 赫连幼清换上了单衣踩着脚下的软毯步入了浴室。

司琴守在屏风之后,朦胧的水汽中, 只单单能瞧见婉约的背影在一片氤氲下影影绰绰。

良久雾气中传来声音,语调轻扬却偏偏的透着一股子湿气的冷。

“若顾文君下次再来, 不必拦着。”

“是。”司琴应道。

顾文君打了声喷嚏,伺候在一旁的坤九见了忙找来一件长袍披在她的身上。“天冷雾重, 大爷切要关心自个儿的身子。”

顾文君百无聊赖的靠在用梨木雕花的胡床上, 手里捏着一卷书,半天也未翻动一页,倒是一盘的葡萄吃了个精光。

自前个儿从老太爷的书房出来,二房和三房的人送了不少的好东西到西院。

若不是当日被老太爷派来的人打断, 顾文君早就将自己的真实目的摆个明白。

上一篇: 假凤虚凰 下一篇: 既见云,胡不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