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嫁厨子(307)
“嘿嘿,怕是再开年,咱们大队的小伙子们说亲都好说了。”
“那可不,咱们日子过得好,那才有人愿意嫁到咱们大队来啊。”
……
王樱也难得轻松,整天晃晃荡荡就在家听收音机和吃东西。徐霜更是整天就在家做饭。两人还又上了一次山,今年准备的吃的多,大鱼就只捞了十条。
王樱给程玉那边还送了些干菜干货,分猪肉虽然没有程淑芬的份,但是钱菊花慷慨的把自己分到的猪肉分了一些给程淑芬母女。
程玉比起去年,个子也窜了大半头。瞧着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性格却还很孩子气。
王樱给程玉是算钱的,所以别看程玉现在什么都没有,但她手里已经是捏着好几十块了。
这些钱一大部分是她在山上找到的药材,像是之前她抓到的蛇,王樱就给她算了五块钱。还有一部分是王樱结算给她看药田的工钱。
程淑芬来的这一年也安安分分,对于大队上的人来说,都觉得程淑芬是个透明人。
程淑芬巴不得被大家当做透明的,田有福也给她分了些粮食,虽然不多,但家里有程玉在山上打野物,还有钱菊花和王樱的帮忙,日子也是有滋有味的。
就这样过了几天,终于,冬天的第一场雪下来了。
第81章
大雪纷纷扬扬, 鹅毛抛洒一般。
王樱早上起床就看见外面银装素裹,院子里已经落了厚厚一层。
徐霜拿着铁锨把院子里的雪都铲到一处,垒起来一个尖尖角的小金字塔, 然后从中间掏一个雪洞, 把挂在灶房的肉和鱼放进一个木箱子,然后整个木箱放进雪洞。
这样简易的天然大冰箱,一直到开春化雪都能用。
王樱就着一瓢热水洗了脸,被冷风一吹,整个人都清醒了。
“早上吃什么?”
一不用工作, 好像每天的事情就简化成了三样:早上吃什么, 中午吃什么, 晚上吃什么。
徐霜:“吃热干面。”
前些天家里的花生拿去榨油,徐霜就顺手榨了点芝麻油,然后想了想,又各自留了一瓶芝麻酱和花生酱。
本来是打算留着吃火锅时候用, 但早上起床一看下雪, 徐霜就决定做热干面了。
天冷,早上光吃稀的, 不到半天就要饿。
“好啊好啊, 多放点酸豆角和花生。”
拿碱水和面, 揉完之后又醒面,趁着醒面的功夫, 徐霜又做了个冬瓜海带汤。碱水面做好之后有个掸面的过程,就是把半熟的面条捞出来, 加一点芝麻油用筷子反复挑。
徐霜在房檐下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挑面, 冷风作用下, 没一会儿就把面条挑凉了。
掸好的面带着一点微黄, 根根分明,徐霜拿出一部分放起来,调了一个料汁,芝麻酱加香油打开,里面加了半勺花生酱。
在锅里煮熟的碱水面跟酱料搅在一起,辣萝卜酸豆角加上花生碎小葱花。小灶上坐着的卤汤也加一勺,热腾腾的面条就得趁热吃。
芝麻酱浓稠的包裹着面条,冬瓜海带汤鲜香清淡。
一顿早饭吃的人无比满足。
吃完了早饭,徐霜就出门去汇合,今年还是扫雪和巡逻轮着来。王樱则是穿了徐老太给做的厚棉鞋,深一脚浅一脚的去找婆婆,准备一道去大队的会议室。
走到知青所门口,恰好是碰见张苹和姜丽从里面出来,索性就一起去。
徐老太对张苹印象不错,几个人边走边说话。
徐老太随口一问:“咋就你们两个?他们都不去听收音机?”
这听收音机啊,可是最时髦的事了,现在大队上家家户户都积极的很。大队发话,每天都放四个小时,上午俩小时,下午俩小时。
这样外面巡逻的和扫雪的也能轮到空来听。
现在大家除开说些家长里短,最爱干的事就是讨论收音机里听来的内容了。
早上吃了饭去听收音机,听完了再听听什么会议传达精神,下午就是先看吴桂花安排的小孩子演戏,然后再听两小时。
这日子多美!
张苹:“他们忙着呢。”
忙啥呢?当然是忙小学老师和大学推荐名额了。
张苹:“我学习不好,就不凑这个热闹了。他们都在屋里忙着学习呢,就年后过几天考试。”
推荐名额田有福的口风很紧,小学老师倒是能努力一下。
小学老师虽说要求不高,但社员们肯定是想要学习最好的,于是就安排了开春前考一次。第一批就先挑出来两个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
张苹知道自己来得晚,资历不够,再加上她家里条件不错,说不好这两年就给她弄回去了,索性就不掺和。
徐老太看向姜丽,姜丽:“我也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