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夺荆钗(177)

作者: 坠欢可拾 阅读记录

火一起,比银霄反应还快的是巡夜的禁军,春节不同往常,禁军三衙彻夜不休,再加上一到这个时候火情就多,因此也没有太大的惊慌,由禁军三衙带头,领着巡防的驻军、各衙门衙役,骑马的人往前,驮着水囊、唧筒、麻搭、火钩,后面的人抬着梯子水桶,兵分三路,狂奔而去。

大街上有人道:“是不是细作干的?”

“肯定是,听说细作还没抓完,刚抓到的时候,第二天还是第三天,细作不就杀了人吗?”

“还好起火的都是外城。”

外城人烟不如内城稠密,更方便禁军出入,也更好挖沟堑。

爆竹声又稀稀拉拉的响了起来,和马蹄声混杂在一起,响的让人按捺不住,于是那些爱凑热闹之人也蜂拥而去,可惜不能分身三处,只能视火情大小取舍看热闹的场地。

也不用约定回来汇合,不出意外,等火一灭,看热闹的人三三两两回归,就会大谈特谈,将火场情形说的一丝不漏。

宋绘月不能免俗,也要去凑热闹,由银霄选定了火势最大的一处,跟随着众人前去。

禁军到之前,百姓可以救火,禁军到之后,百姓就不能掺合,只能在外面看热闹。

也因此看热闹的人比救火的人都多。

宋绘月远远的站着,看了片刻,忽然眉头一皱,拍了拍银霄,伸手往前刚来的一群人中一指:“那是张旭樘?”

来人就是张旭樘。

张旭樘应该是匆匆忙忙从宫中出来,身上衣裳还十分隆重,他看着眼前慢慢减弱的火势,已经痛心疾首到了麻木的地步。

这里面存放的是苏州织造署送给张家的十万匹织金锦,内有十种不同的锦样,他打开其中的青织金仙鹤锦看过,上面的鎏金丝货真价实,穿在身上,金光灿烂,像是熔炉里的黄金在衣裳上流动。

辽、夏、金、大理、元五国,对这种织金锦爱不释手,能卖出高价。

现在全都化成了灰烬。

就算是没有烧光,布匹和金线受到了大火炙烤,也会变的不可再用。

这里的损失太大,以至于他顾不上另外两处——一家报馆,一家酒楼正店。

知道张家在这里存了十万匹织金锦的人,都是心腹之人,放了这么久,就等着过年的时候,使臣前来排正仗,之后回去的时候将其带走。

放了这么久都没事,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事了?

是晋王还是细作?

他身边又是哪个人需要清理掉?

其实无人背叛张旭樘,而是倪鹏在整理名帖时,发现了张家的两张名帖,一张是张旭灵的,里面夹着张旭樘的讼状,一张是张家管事的,替报馆求情。

报馆的名字送给晋王之后,晋王当即找来这家小报,和谢川仔细翻阅,发现了小报上多次吹捧织金锦。

之后谢川再一查,织金锦的价钱也在水涨船高。

小报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舌头,张家莫非在囤积居奇,准备在织金锦上发财?

晋王沉思许久,让游松带人连夜上码头,找到管着码头力夫的行会,从里面翻出了那一段时间卸货的账本。

账本写的很粗糙,只记载船只到的时间,需要多少人卸货,又指派给了哪一队力夫,大约是什么东西。

不过这也够了。

游松查出来有一船织金锦进过京都,却没有出现在各大布庄,只能是让张家囤积了起来,晋王顺藤摸瓜,就这么找到了这里。

然后一把大火,把这里烧了个精光。

宋绘月看着张旭樘在火光下阴晴不定的脸,悄无声息地和银霄走回家去。

今天是大年夜,动铁为凶,她不想再出事端。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今宵有酒

外面还热闹着,宋家倒是安静,所有人都去睡了,只有厨房里还有柴火未熄,灶上给守夜的两个人温着菜。

寒风冷,雪也下的冷,哪怕是穿着厚底鞋子,脚踩在地上也是刺骨的寒凉,看一圈热闹,宋绘月已经凉透了。

她进了厨房,一面往灶里添了一根柴火,一面从瓷缸子里抓出来炒的花生和瓜子,在灶台上摆好。

东看看西看看,她又去水缸那么大的陶瓷缸子里舀一大碗米酒。

转身把米酒也放在灶台上,再把缸盖子都盖好,她坐到灶火前,把双手烘暖,然后尖着嘴巴,有滋有味的嘬了一口米酒。

米酒香甜,而且冰冷,酒的冷意正好中和了火的燥热。

“哈哈!”她冷不丁的乐出了声,“烧的好!”

端起碗,她仰起脖子大喝一口。

粮食的香气和热度在她的身体里挥发,让她血脉畅通,浑身舒泰,眼睛不由自主的半阖,身体放松的塌陷进了小小的椅子里。

她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单是沉默,沉默到了和黑暗融为一体的地步。

沉默过后,她伸出手,把碗里剩下的酒一饮而尽。

酒把爱恨情仇全都裹成了一团,运向四肢百骸,又悠悠地发散出去,让她身心皆空。

厨房的门打开,是银霄带着寒风进来,他在家外面巡视了一圈,确定没有张家的人跟着才回来。

他看了看空的酒碗,给宋绘月添上,又把炒花生剥开,搓去花生衣,攒了一把,放到宋绘月手里。

宋绘月吃了花生,又喝了一碗米酒,惬意的闭上眼睛,发出一声喟叹。

银霄侧目,看她面孔已经绯红,身体仿佛是绽放的花朵,长长的舒展开来,手脚都纤细,脊背很单薄,然而并不脆弱。

长长的抻了一个懒腰,她满不在乎的把椅子两条前腿腾了空,椅子和人都往后翘,险伶伶的晃动。

喝了一些酒,她的情绪便越发的少和直白,再次乐不可支的笑了一声:“哈,他娘的,气死他!”

声音在厨房里回荡,带着愉快的尾巴,十分悦耳。

在她快乐之际,晋王独自坐在宫中,也饮了三杯。

升平楼的歌舞已经散了,今上子女不多,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分散在集英殿东西两侧守岁,晋王消失了十年,如今再来守岁,算得上初来乍到,谁都跟他不熟,也不敢跟他熟。

谁也不想吃燕王的白眼。

一个小内侍频繁的出入集英殿,嘴巴贴在燕王耳边,叭叭的给燕王传递着消息。

随着消息越来越多,火势越大越大,燕王损失逐渐加重,他的目光就成了淬了毒的刀子,在晋王身上来回的剐。

两个年幼的郡王缩在下首瑟瑟发抖。

他们是贵妃手底下的漏网之鱼,一个年九岁,一个年七岁,还未出阁封王,两人都是先封的国公,后来因为鲁国公夜闯宫门一事,今上不喜国公,迁了二人为郡王,至于何时能出阁封王,全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两个郡王常年的在张贵妃和燕王手底下讨生活,活成了惊弓之鸟,眼看着燕王怒火冲天,便互相靠近,聚成一团,一个拉一个的悄悄挪动,离燕王远一些。

挪动的同时,他们还悄悄去看晋王的脸色。

上一篇: 染指珍珠 下一篇: 每晚都能梦到清冷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