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夺荆钗(230)

作者: 坠欢可拾 阅读记录

其他人见状,都怕自己有把柄抓在台谏手中,更不敢上言。

刘宝器转头对今上道:“陛下,刘求俞为在张贵妃面前邀宠,屡送珍品,张贵妃悉数收下,更是祸根,臣请陛下一同责罚刘求俞!”

“刘宝器,”刘求俞大声道,“你这是在为罪官万有余报私仇!胡乱攀咬!谁不知道你们甥舅感情深厚!”

他又转向今上:“陛下圣明,绝不会被你蒙蔽!”

刘宝器冷笑:“我自做台谏以来,从无藏私之处,今日句句肺腑,披肝沥胆,陛下自有分辨。”

今上看着比石头还硬的刘宝器,心想朕分辨不了,你们自去吵吧。

他坐在御座上,眼看着台谏越发凶猛,整个御史台都纷纷上言,几乎要扑上来夹着他去罚张贵妃,越发头晕脑胀。

最后他只能匆匆说了声“退朝”,丢下百官,出了垂拱殿,坐上步撵,吩咐魏桥:“快走!”

步撵稳稳起来,抬着今上离开垂拱殿,今上频频回头,仿佛后面有老虎追他似的,又对魏桥道:“不要去文德殿,去延福宫,若是有大臣求见,就说朕头疼。”

这些台谏死都不怕,更不怕罢官,要是今上为了张贵妃罢黜他们,他们还求之不得,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上在朝堂上不给他们答复,他们就会追到文德殿去,今上再不见,他们的折子就会像雪花一样飞到今上手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直到步撵进了延福宫,今上才松了口气,干脆散起心来。

走到水边,他就瞅见自己的两个小儿子坐在水榭里,腿贴着腿,手压着手,肩叠着肩,脑袋并着脑袋,共看一本书。

今上对这两个儿子十分陌生,上一次见这两个儿子,好像还是过年。

这时候见他们两人兄友弟恭,不禁心生感慨,对着魏桥摆手,悄悄走了过去。

东阳和通义两位郡王看的不是书,而是彼此的字帖,看完你的看我的,都感觉兄弟二人是天赋异禀,写起大字来进步神速,于是两人互捧臭脚,互相欣赏,自得其乐。

今上步入他们二人身后时,东阳郡王便已经察觉,心想:“陛下总把别人当蠢人,走的这么近了谁能不发现?”

通义郡王也发现了,不过稍显紧张,忍不住往兄弟身上靠了靠。

今上在通义郡王心里,就和燕王一样,不常露面,一旦出现,必然要摆出一副长兄如父的样子,先把他们仔细的数落一番,幸亏宫殿够大,他们碰面的机会屈指可数。

东阳郡王伸手揽住他,捏了捏他的肩膀。

通义郡王连忙细细发问:“三哥,今天学官说的伯噽,真有此人吗?”

“当然是真的。”

“那什么是只见其表,不见其内?”

“学官说的时候,你是不是又睡着了?”

“没有。”

“你做了什么美梦?”

“我梦到吃了只烧鸡。”

东阳郡王叹了口气,对通义郡王仔细解释:“伯噽和伍子胥一起图谋国事,伍子胥只知伯噽与自己同仇共怨,说自己与伯噽是‘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被离却看到了伯噽的根本,说伯噽鹰视虎步,本性贪佞,专功而擅杀,如果重用他,日后必定会连累伍子胥。”

“后来呢?”

“后来伯噽贪赃擅权,将伍子胥残害致死。”

第二百五十二章 今上动脑

在通义郡王勤学好问之际,今上眉头紧皱,退出水榭,信步而行,埋头苦思。

他想到自己与张贵妃的患难之情,不也是“同病相怜,同忧相救”吗?

就因为同病同忧,他对张贵妃情谊深厚,多加恩宠,可张家越来越势大,已经到了让他忌惮的地步。

裴太后在时,禁军、文相、武将三方势均力敌,手中权柄此消彼长,又有台谏在一旁吹毛求疵,嫉恶如仇,反倒是无人欺上。

裴太后病后,张瑞在他的支持下,压倒岳重泰,又蚁食了三司,越发势不可挡,到如今,权倾朝野,更是成了张党。

三司不可靠,再加上告密信上说的张家贩卖私盐一事,今上如今觉得各路交给国库的税银,都不可信。

甚至没有张家点头,“黄河清”这样天大的祥瑞,竟然没人敢往上报。

张家——便是一个“伯噽”。

随后今上想到了苏停。

苏停忠心赤胆不假,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三衙门总指挥使,可他今天能杀自己儿子的护卫,难保有一天不会杀自己的儿子,最后杀到自己头上。

苏停——这也是个“专功而擅杀”的伯噽。

而今上思及自己,则是个仁善太过的伍子胥。

既然他已经知道有这两个伯噽在,就不能再放任自流。

只是禁军要如何制衡,他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他边走边沉思,一路走到翠微殿下。

石头叠成的小山虽只有盈亩累丈,却山脉奔腾,遥望与真山无异,流水缠山,自上而下,乃是一条细白匹练。

山上是翠微殿和云归亭、层亭。

今上信步上山,坐在云归亭内,目光越过山石,看向了延福宫中的草木。

正是五月,草木旺盛的几乎喧嚣,延福宫中的树木又都参天,哪怕他坐在高处,都觉得这些树过于巍峨,简直有了遮天蔽日之感,沉沉往下压迫着他。

树冠压顶,树枝还要四面八方的伸出来,影子潜行至他脚下,像是裴太后的爪牙,无论他躲到哪里,都能找到他,伸到他的耳朵里、嘴里、肚子里,把他摊开来,晒在日光下,没有一丝秘密。

树冠空隙中露出来的那些光亮,全都像是裴太后的眼睛,无处不在。

他亲政了,却还是活在裴太后的阴影下,到处都是裴太后所留下来的阴影——尤其是凶猛的台谏。

随后他又不由自主想起了裴太后在时的禁军。

裴太后在时,禁军也有不少裴家人在,甚至当时戏称为裴家军,可真到要出力时,却是不留余力,拼死一搏。

原因在于裴太后擅制衡。

正、副两相制衡,枢密使、副枢密使制衡,禁军之中,除了十分强势的裴家人,还有京都中许多骁勇善战之子,都是将门侯府之后,与裴家不相上下。

如今禁军苏停一人独大,各军指挥使都臣服于苏停,使得禁军如臂使指,也使得苏停“专功而擅杀”。

今上灵光一现,对魏桥道:“朕记得裴家倒是有几个孩子枪棒功夫不错,只是可惜了,裴豫章的兄弟宫乱时便没了一大半。”

魏桥道:“他们是为陛下尽忠而亡,有此殊荣,怎么会可惜。”

今上点头:“朕打算让裴家挑两个中用的,送到禁军去打磨一番,也让裴豫章在荆湖北路剿匪更加尽心。”

“陛下圣明。”

魏桥心想裴家底蕴深厚,只是被打压着一直沉寂在京中,晋王卧龙翻身,果然不同凡响,先是裴豫章领了帅司,现在裴家儿郎还要进禁军,日后裴家恐怕要借着晋王这股东风,起复了。

上一篇: 染指珍珠 下一篇: 每晚都能梦到清冷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