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鱼德妃小食堂(74)
淑岚想及此处,不由得对大公主产生出些许敬佩来。
作者有话说:
[1]阿敦侍卫:上驷院设21名阿敦侍卫,负责随侍皇帝,骑试御马等事。
第48章 芥子须弥
淑岚吩咐盼夏将大公主好好地送回乾清宫后, 自己回了永和宫,正迎面碰上抱着小药箱刚从荣嫔的正殿出来的张怀。
“贵人回来了。”张怀对着淑岚一躬, “荣嫔和小阿哥俱无恙, 贵人可以放心。”
淑岚点点头,对张怀招招手,示意让他随自己进偏殿说话:“我有一样东西要交给你看。”
张怀依言跟了进去, 见淑岚神秘兮兮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手绢包着的物什,小心翼翼地打开,里头是一块亮晶晶的镜片。
淑岚方才和大公主一同去珍宝阁中, 在那个装玻璃和镜片的抽屉里寻了一枚保存最好的替换镜片,生怕磨花了, 用丝绸手绢揣着包回来的。
“张院使,你可识得这是什么?”淑岚问道。
张怀看了看那镜片, 点点头道:“微臣识得, 用铜箍固定此镜,可以看见微小之物。微臣虽然不曾用过, 但见宫中如意馆的画师们常用此物, 以观察古画细微之处, 以防鱼目混珠,太医院倒用不上此物。”
“那这宫中,可有能做出这种镜子的工匠?”淑岚问道。
“有,造办处有几位磨镜手艺极好的师傅,如意馆所用的几枚放大镜便是他们所制。”张怀点点头。“不知贵人为何有此一问?是否需要他们依样造什么东西?”
“好!我过去造办处吩咐多有不便, 你便帮我跑个腿,我有一样东西想要他们造。”淑岚心中欢喜, 铺了纸, 在纸上画起了图纸。
能不能磨出合适的镜片, 她心里也没底,想来不能一蹴而就,便没有画下那更接近现代光学显微镜的款式,而是画下门捷列夫最初手磨出的单镜片的版本。
画完,她便将那枚镜片和示意图一同交给了张怀,吩咐道:“你去与那磨镜师傅说,照着这样的做就是了,只有一个要求,能放大得越大越好。”
张怀虽然不知道淑岚要拿这个干嘛用,但每次她都自有自己的道理,也便点点头应了下来。
才过了两日,张怀便带着第一批镜片回来了。
“乌雅贵人,微臣寻了造办处的三个最有经验的老师傅来制镜片,都是前明就在宫里做事的。”张怀一边说,一边从药箱中小心翼翼拿出一个小木匣,抽开盒盖,便可见三枚嵌在铜框中的镜片放在防止磨损的绸缎垫子上。
淑岚点了点头,想来这便是代表了大清这个时代最高水平的制镜水平了。若是这三人也无法实现,再寻别的制镜师,便还不如这三个人。
她摊开一页纸,先是试用了第一枚镜片,不由得有些失望,这枚镜片与普通的放大镜没什么区别,放大倍数不过尔尔。她又拿起第二枚,这个制镜师想来是明白,镜片越凸度越大,便越能起放大的作用,送上来的与其说是镜片,不如说是一个小玻璃球。
淑岚将这铜框箍着的小玻璃球放在纸上笔画,发现放大确实是放大了,但球体内难免有细微的杂质与气泡,如此一来也一并放大了。淑岚看了半天,只觉得模糊得很,极难看清。
“杂质太多了……”淑岚叹息一声。这个时代还没办法做出净度很高的大块玻璃,一旦做成放大镜,杂质也会被数倍放大。
张怀点点头,“是了,那些制镜师也说,宫里从来用不到放大倍数如此之大的镜片,他们也从未制过。”
淑岚点点头,这些制镜师服务于皇室,用着皇室的材料,自然是皇上吩咐做什么就做什么,纵然有极其精湛的手艺,也不能有任何出格的探索,更不会有人去尝试做一枚根本不实用的放大镜片了。
她几乎不抱希望地拿起第三枚镜片,这一枚的镜片做得像针鼻一样大小,可视范围颇为狭窄,但她透过这枚极小的镜片对准那张纸看去,她甚至能看清那宣纸表面的细微,如毛绒一般的结构。
淑岚感觉到心脏一阵狂跳,她缓缓地放下了那枚镜片,生怕碰坏了。
“还是不行吗?”张怀问道。他生怕自己把镜片磨坏了,因此原封不动地把木匣子转交给了淑岚,自己未曾试过。
“这位师傅有没有说过,他是如何制作的?”淑岚强压下心中的兴奋,对张怀问道。
“嗯,微臣在造办处也听师傅们说了几句,这第三位师傅并非直接磨出镜片,而是用融了一块玻璃,滴了一滴小球,再加以打磨。”张怀回忆着答道。“再趁着玻璃尚软,用针搅动尽可能地排出气泡,以提高净度。”
“好,好。”淑岚兴奋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按照这个思路兴许可行。她随即又坐下,开始继续画图,这次画的是更接近于现代显微镜的结构,有置物台,聚光镜,两枚镜片组合的结构,用旋钮来调整距离。
画完,她将这张纸递给了张怀:“你这次,叫造办处的师傅,按照这个做来,等做好了再交给我。”
张怀应下,便接过图纸去了造办处。
过了几日,张怀来报:“微臣将蛾子的透明残翅放在镜下观看,上面的细微翅粉微臣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太惊人了!”
淑岚回道:“挺好,再制作更清晰的来。”
又过了几日,张怀来报:“微臣从身上撕了一块血痂放在镜下观察……虽然听起来有些恶心,但那血痂在镜下如层峦叠嶂的山峰一般巨大,微臣可以看到每一丝细节!微臣几乎要眩晕了!”
淑岚表示赞许的同时又回道:“很不错,但还是不够。”
又过了几日,张怀再此来报:“微臣拔下自己的一根头发放在镜下,那头发仿佛粗壮的大树,看似光滑的表面竟有如此多错落的结构,真是太可怕了!”
淑岚又回道:“与我想要的效果很接近了,但是还不够,可以让制镜师傅更努力一些吗?”
这一次张怀许久没有回复,想来是技术上遇到了瓶颈,淑岚也并不催促,如此又等了十几日,张怀才又来报:“要求的精细度越高,制作的难度就越大,磨废的边角料也就越多,稍有不慎只能前功尽弃,重新打磨。”
淑岚便回道:“时间上没关系,我可以等。”
张怀非常无奈地摊手:“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材料。”
淑岚不解:“什么意思?”
张怀答道:“磨镜师可供支配的材料并不多,有许多更是废的边角料再利用,要想制成更高精度的镜片便要无数次失败品,如今将匠人们已经把可供支用的库存快用完了。”
淑岚没想到会在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因为原材料告急而被迫终止,心中郁闷,却听张怀又说:“内务府给造办处制镜师傅的材料都是按需供给,因此师傅手中才没有富裕的材料,若是能让皇上点头,能将用在其他处的原材料拨过来一些就好了。”
淑岚一拍大腿:“真是天才的主意,就由你去说服皇上点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