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之穿成“真”千金对照组(89)

作者:米荷 阅读记录

苏阙说:“这个电影展我从没听过,靠不靠谱。”

“苏阙阙!”汪方友听见她声音,高兴了一瞬,又不满起来,“我和师兄都要去呢,怎么会不靠谱!是,我承认上次给你们找的人有问题,但我这不是将功补过来了嘛。你就说吧,入场券要不要?”

“要!”商爻当场拍板。

电影展的时间定在三月中旬,而现在已经是一月,留给他们做后期剪辑的时间不多了。

原本苏阙打算后期拿到港岛去做,这样她可以顺便追查葛梅的下落。

但联系了那边的机构后,发现人家的排期已经满了,最快也要排到五月初,这条路只能断了。

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做后期的机构。这时候的电影行业被各大国营电影厂分了个精光,私人想做后期,需要担不少风险,最后也还是得和电影厂合作,拿到电影厂的厂房里去剪辑。

苏阙和商爻都不愿和商维强的电影厂有交集,最终还是只能拜托到汪方友头上。

汪方友感觉自己活像个冤大头:“那要不咱们五年之约毁了吧,我给你打工,把你捧上天?”

商爻一听就高兴:“成啊!”

汪方友又郁闷好一会,“成什么呀,那我成什么了!算了,看在小苏阙的面子上,你把胶卷寄给我吧。反正我和师兄那短片也要送去东京做后期,一起吧。就是时间上得往后排,你们没预约,只能尽量催着人家赶在电影节前弄出来。”

商爻捂着话筒,和苏阙小声商量一会,点了点头:“行。”

他把标签分门别类地列好,又特别注明,如果曝光失误不能用了,可以用哪几张做替换。

最终他寄了一个超规格的大包裹给汪方友。

这种做法其实很冒险,相当于他们没法看效果,只能祈祷剪辑人员审美和技术都在线,一次给他们搞定。

眼下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这么干。

除了苏阙,大家都没有护照,出国手续又特别难办,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街道、去大院、去各个有关部门开证明。

苏阙提出可以自己先过去,可是农历春节快到了,方大明不许她走。商爻也不想她辛苦,最重要的是,剧组钱不够了,商爻不希望她花自己的钱。

这件事只能交给汪方友去办,相关细节全部在电话里搞定。

对此,卫小东十分担心:“俄语我倒是跟我爸妈学过几句,这日语嘛,不行。别说我了,咱们几个都没学过,怎么沟通?”

商爻笑他杞人忧天:“真到那时候,就会了呗。”

卫小东说:“屁!我承认你英文好,连那种原文书都能看明白,但特么日本人的英语不好啊,听他们说英文,跟画眉鸟听鸡叫差不多,怎么打电话?没法打!”

原野被他吵烦了,皱眉道:“你怕什么,爻爻那么大的包裹寄出去,你当是白寄的?放心吧,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人家机构有经验,不会有问题的。”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汪方友臼恃洸找的这家机构确实是业内最好的,有着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善于解决各种棘手问题。但也正因为经验丰富,他们更擅长避雷。

底片寄到的第二天就有人打电话过来了,叽哩噜咕说了一串像英文又不像英文的玩意儿。

卫小东听得直抽搐:“这特么遛鸟呢,哎哟我头疼,耳朵也疼,我得去躺会!”

说着就趴到桌上,眼巴巴地看商爻怎么收拾残局。

商爻冲他挤了挤眼睛,等那边嗑嗑巴巴说完了,他十分镇定地吐了串日语:“说日语。”

那边当场愣住,然后如蒙大赦,千恩万谢地感激他的理解。

两人毫无障碍地交流起来,卫小东整个人都懵了。懵了没两分钟,他又释然了,不用问,商爻肯定告诉他是梦里学会的。

这年头什么稀奇事儿没有,六岁小儿能凭意念掰弯不锈钢,商爻出车祸打通任督二脉,突然会些以前不会的技能,好像也没什么。

卫小东正想得出神,忽然商爻和那边吵起来了。

确切地说,是商爻单方面的咆哮,那边唯唯诺诺地道歉,最后商爻怒不可遏,“啪”地摔下了电话。

卫小东瞪大眼睛:“说的啥,把你气成这样?”

商爻缓了下情绪,说:“我们那胶卷,本来就是电影厂淘汰下来的次品,冲洗出来颜色有些发灰。这我事先已经在备注里说明了,并且我还告诉他们,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结果这帮轴人竟说以前没见过这种操作,非要我出个声明,写明出了问题不关他们的事。我说出声明可以,我同步写,他们同步给我冲洗呗,别到时候误了电影节。”

听他说得在理,卫小东点点头:“这有什么好吵?”

商爻一拍桌子:“问题就在这,那人不同意!非得等我把协议拟好,双方认可,盖章签字之后再冲洗。你知道得耽搁多久吗?少说一个月!”

“那都二月了!”卫小东掰着手指算,“冲洗,剪辑,音轨,还得配字幕……时间哪够呀!”

“可不是!”商爻气得不行,端起茶缸狠狠灌了一口。

卫小东问:“你骂他了?”

商爻点头。

卫小东又觉得他有点过了:“你脾气大我们都知道,可人家好歹是国际友人,说话能不能悠着点?”

商爻翻白眼。

卫小东又问:“那这事怎么办?”

商爻说:“我让他喊领导。”

领导电话很快打来,商爻又咆哮了半天,最终达成协议,商爻在电话里把协议内容念一遍,那边觉得满意后,就开始做冲洗,同时,商爻这边寄出协议。

这时大家才发现,国际合作,沟通不是问题,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才是最大的问题。他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一遍又一遍,从各个角度去解释自己的困难,迫使对方理解,历经千难万险,才能推动工作向前滚动一点点。

整个一月,大院里都回荡着商爻愤怒的鸟语。

到月底,他终于不骂了。

全国都停工停产,春节到了。

第76章

进入一月, 苏阙就发现左邻右舍都忙碌起来。

沈一曼买了红纸和灯笼,亲手写了一副对联,和苏阙一块贴到门上去。

苏阙盯着对联看半天, 一半的字她都不认字,怀疑自己回国这半年白呆了。

沈一曼笑得直不起腰,跟她说:“你爸爸那代人都是解放前后出生的,上学时, 接受的教育多数是简体字, 你认不得繁体字很正常。你要是多去唐人街走走, 那才能看见呢。”

苏阙想了想, 说:“唐人街的繁体字和你这个还是有很大不同。”

“那当然!”沈一曼当了一阵苏阙和苏希之间的联络员, 对洛城那边的事情知道得不比苏阙少, 她笑道,“唐人街可不只有逃难过去的内地人,还香港人、南洋人……那字用得可就有繁杂多啦!”

“要我说, 就是老沈同志你的问题,故意卖弄学问, 别说松松了, 好些字我都不认识!”方大明提着大红灯笼往对联旁边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