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742)

去到北都三有点远,需六点钟出门赶公交的早班车。昨晚下过场雪,导致清晨的路面有点儿滑。要走到对面坐车时,发现人行天桥两边楼体道上放上了封路的牌子。

北方下雪后的路滑和南方的雨后路滑是不一样的。南方雨后路滑是肉眼看得见的,只在于人是不是粗心大意。北方的路滑全是静悄悄的潜在杀手。看着或许好像路面状况正常,实际上面早暗结了层冰难以辨认。如果是孕妇小孩老人,一不留心这一摔,后果极其严重。

人行天桥一到这种恶劣天气情况必须封,避免人从楼梯上摔下来造成严重事故。

早有预判,谢婉莹远远眺望没行人在人行天桥上行走,赶紧绕道走了。路上没有遇到耿同学,自己一个人搭上公交车。

快到北都三的时候,手机收到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写着:谢婉莹同学,我是郑医生,杜老师让我通知你们到生殖技术中心见面。

立即给郑老师回个短信:收到。

看来杜老师今天是在生殖技术中心工作了。到达目的地站点下了公交车走到北都三大门口。新建的门诊大楼以及后面气派的住院部是很漂亮。急诊暂时未搬,经上次整顿过后临时扩了些床位,正式扩容需等新急诊楼建起来再说。

生殖技术中心要从大门口往右走一段距离约数百米,是一栋独立的新楼。冬天寒风是瑟瑟了,迎面风大,走在路上不会儿瞧着一群人在路上排队,是快排到医院大门口来了,整整数百米很壮观。

大医院患者排长龙挂号是常态了,何况北都三生殖技术中心如此全国知名的地方。生儿育女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除了排队的人,有几名男男女女,年纪在二十几到三十几之间,明显不像是病人和病人家属并不参与排队。这群人只在排队的人群旁边叽叽喳喳,拉着患者和患者家属唠叨家常。

“我和你们说,你们进去北都三看这个病很贵的,而且不一定治得了。你们看,你们自己,你们四周的人全不是首都本地人。首都本地人不在北都三看病的。他们要找治不孕不育的专家去的是另一家。那一家比北都三便宜多了。北都三医生开检查第一天要几千块。后头说是要做手术上万是小数了,全自费的,在这里治下来没个几万十来万不可能。你们有这个钱吗?况且做手术伤身体。女人伤身体后想再要孩子更难的。”

有病人及其家属被对方说动了,询问道:“你说的这家医院是什么医院,有什么治疗方法?”

“我们介绍的这家是有名的中医院,是从我们老祖宗继承到生子的秘药处方,皇宫里的妃子吃了这药都能生了。”

第1686章 医托

“而且,如果要做手术,我们有医生也能给你们做,收费比起北都三低多了。好过你们在这里慢慢等,排队拿不到号,不能看上专家,没用。”

内行人一听这些话都知道不是正经的医疗机构做宣传,是帮糊弄人的骗子。真正有名的中医院根本不需要派人来这里拉业务,一样医院里早人满为患了拿不到号子。

那些千里迢迢赶到这里求医的异地患者和家属不懂这些人叫做医托,经常跑首都各大有名的大医院挂号处拉人去不正经的诊所看病,赚的黑心钱。

上当的人为此真不少。永远不要低估也不要高估人的智商。否则每年不会有那么多人受骗。

来首都求医的异地患者家属极其不容易,要先攒钱,要攒下这么一大笔费用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难到不能再难。如果钱被骗子骗光了,想再治病没钱掏出来,到时候怎么办。

想到这儿,谢婉莹走过去插入说话的人群队伍中,对那几个快要被说动的病人和家属劝道:“别信他们的话。他们只要拉你们过去他们说的私人诊所看一次病能得到不少的奖励,全从你们被骗的钱里头扣出来的。”

“是这样吗?”有病人和家属听见她说的话,转过头问她。

“肯定是。北都三是公立医院,有国家做信誉保证。他们说的天花乱坠,但是谁给他们保证他们没说假话?你们看病是要把性命交托出去的。”谢婉莹严肃地说。

一群患者和家属被她最后那句话吓唬到,缩回排队的队伍里头。

生意被人搅局了,几名医托围在谢婉莹面前嚷嚷起来:“我们没有收他们一分钱。我们若是收他们一分钱天打雷劈。我们是看在他们是在我老乡的面上不想让他们在这里当冤大头才告诉他们本地人是在哪里看病。”

“本地人就在这里看病。”谢婉莹认认真真以正视听。

“你怎么知道?”

“他们只要随便问个当地人都知道,你们不是当地人。要不然你们把你们的身份证拿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当地人?”

这女的伶牙俐齿不太好对付。这几名男女互相对对眼神,冰冷的目光在谢婉莹脸上使劲儿瞅起来,仿佛要把她的五官刻在脑子里一般。

“喂,你们这些人怎么又来了。昨天来今天再来。”大门口的保安跑过来了,吆喝这群骗子,“你们再不走,需要我报警吗?”

差点儿能捞到一票赚,结果没了。这几名男女一边嘴里头嘀咕着一边只能先撤,避免保安呼叫警察来抓他们。警察能做的也有限,至多以治安管理条例把他们拘留几天必然放了,除非弄出命案。

耽搁了点时间,谢婉莹加快脚步走到生殖技术中心门口,上台阶时察觉到什么回头。在她身后不远处走来的耿同学穿着灰色棉袄一边肩头上背着个大书包,显得人很清瘦,遇到她的目光下意识躲开脸。

是耿同学帮她叫的门口保安吗?谢婉莹心里不由闪出这样一个念头。

铃铃铃,是郑医生在楼里见到他们两人的身影打电话通知同学:“你们到三楼来,杜老师办公室在三楼。”

第1687章 学术伴侣

听声音才知道,郑医生和辛老师一样是位大姐姐,声音同样温柔亲切。

妇产科女医生女医学生是多,因市场需求摆在这里。

两名同学一前一后来到三楼。

走廊里站着一名二十多岁套着白大褂的女性,身材不胖不瘦,面容娟秀,戴眼镜,留着齐耳民国学生式头发,面朝同学微笑,应该是郑医生了。

杜海威医生尚未来上班。郑医生有老师办公室的钥匙,先打开门帮老师干活了,对他们两个新来的说:“杜老师腰疼,早上来不了,恐怕要等到下午才能来。其他跟老师的学生们到医院里其它部门忙去了。”

临床老师们常年高负荷工作,到了年纪均是各有各的身体毛病出来。

“杜老师有打电话交代我,说安排好了,让你们今天早上先去跟黎老师出门诊。”郑医生说着,并没有带他们马上去门诊那边,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电暖宝交给他们,“去到那边帮黎老师先插上电。黎老师也是腰疼膝关节疼的。而且黎老师这几天感冒了,咳嗽,你们要尽可能帮她说话,和患者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