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的老师们除非是自己病到不行起不来身,根本不敢请假在家。不是因为扣工资奖金的问题,而是老师们不来,那些把医生们当救命稻草的病人会慌。
医生这个行业就这点和其它行业严重不同,在病人心里头好比神一样的存在感依存感。更要命的是,当医生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做大佬了,医生自己的身体反而是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很难再承受工作之重。所以像张大佬一直强调要锻炼身体,否则外科医生真正的黄金从业年龄是很短的。
“黎老师的老公和女儿不在国内,在国外没办法照顾黎老师,所以我们要多照顾老师。”带他们两只刚来产科的菜鸟走去门诊,郑医生在路上持续地交代着他们要做的工作。
之前说过,医生的培养实际上属于半带徒制。临床上大部分师生间的感情是非常之好的,相当于亲人家人彼此照顾呵护。这里要问医生自己的家人呢?都知道嫁个医生娶个医生除非重病否则百搭,医生顾病人顾不上家人的。医生找的伴侣必然同是高级知识分子要能理性理解这个行业特点,因此大佬的伴侣基本上一样很牛逼。这些人部分可能会由于单位公派的原因出国工作。如果子女这时候年纪稍大可以带上去发达国家深造拓开儿女视野。不止黎医生,像张大佬,别看人家现在一个人陪生病的老母亲住,自己太太边工作边带着对双胞胎儿女在国外念中学,据说过年期间会回来。
学术人的特点是很学术很理智很励志,不会过多烦恼忧愁伴侣出国会出轨,个人重心永远在学术工作上。如果婚姻真由于两地分开发生遗憾事件不过代表两人感情淡了,放手就放手。学术能将大洋两岸的距离缩到很短,要找到一个学术灵魂伴侣是很难的。
来到专家门诊诊室,郑医生拿出这里的钥匙先开锁进去。
第1688章 妈妈般老师
黎老师人未到,两名要在这里跟班学习的同学拧了条抹布擦拭桌子消毒,搬好椅子。郑医生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取出笔和一叠叠分门别类好的检查申请单堆砌在台面上,各垒成座小山,再教两名同学如何填写这些表格。
每个医院的临床检查申请单是大同小异,无非是写上病人检查的阳性体征既往病史怀孕诊断和申请目的这些。
边听郑老师讲课边问问题,差不多到开诊时间,走廊里热闹起来了。
“袁医生,你去忙你的,今天有两个小朋友跟着我,我让他们干活可以了。”
听到这道声音,分明是黎老师到了。
谢婉莹和耿永哲两位同学立马转回身,喊:“老师。”
“哎。”黎老师一把温情脉脉的嗓子好比妈妈般慈爱,洒满阳光的笑容让整个诊室瞬间变成了春天。
从老师这个精神头看完全看不出老师生病,但是老师确实感冒了,嗓子说话是有点哑的,而且只要说两句话会接好几声咳嗽。
见状,谢婉莹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去帮老师装热水,感冒需要多喝水。
说是生病多喝水,可出门诊的医生完全办不到。多喝水注定要多上厕所。病人一个接着一个,医生看都看不完。病人根本没耐心等医生频繁上厕所。
保温杯里的水黎老师只沾了下嘴唇,不敢多喝。郑医生事前交代他们帮老师多说话的原因,谢婉莹他们懂了。
只是来就医的患者想要的是听专家说话,不是听他们学生说话。两名同学有点儿挠脑袋,想着如何破这个局。
郑医生有自己的事要忙,离开时对两名菜鸟笑笑说:“过两天我带你们上夜班刺激刺激。”
不用的。两个同学心里头喊。
时间到八点,生怕被人抢位,第一名患者急不可待走进诊室。
来顶级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属于首次来看病的少,是在其它医院看过的多,会携带自己的过往病历给医生。
黎雨恩医生一边听患者讲述自己的病情,一边时而低头,翻阅病人带来的病历以及以前的检查报告书。
二十多岁的女患者自称平日里没什么大病,只有“因”(谐音“阴”怕和谐)道炎症。因此之前误以为是“因”道炎导致不孕,一路积极治疗“因”道炎症。在自己常看病的那家医院治疗数个月“因”道炎,治得七七八八指标好转了,奇怪的是,照旧没有怀上孩子。至此,外院建议患者做b超检查,才发现有卵巢囊肿。
大医院做妇科检查一般医生不太可能说不做b超,会在首诊时直接给患者开一系列常规检查肯定会包括妇科b超。不要说大医院医生乱开检查了,因为正是有这样的病例经常发生所以干脆一网打尽先给你排查清楚了。治错了的后果像眼前这位女患者,一是没达到治疗目的浪费钱伤身体,二是把原有隐藏的病情耽误拖延了,后者更加要患者的命。
第1689章 想太多
聪明的患者是不会抗拒检查的,一到大医院希望医生赶紧排查完所有可能病因再说,避免乱治。
有些患者喜欢道听途说不喜欢以科学出发,听人家说医生开检查只为赚钱信个十足不具体分析,实际上也是因为自身工作不方便或是想省钱的缘故。按照派出所李所长之前说的名言,能听得进去谣言的人肯定有符合自己自身的利益动机。
眼前这个女患者折腾了大半年,治了不知道多少冤枉钱,见到b超出来的结果反而不信了。再听其他人说医院检查结果有可能是误诊,马上东跑西跑再跑好几家医院去做检查和问诊,想确定自己没病。时间再折腾了快两个月。
医生是知道临床误诊会有避免不了,但是比例绝对没有像外界人传的很高,相对来说是较低,基本发生在小医院,而且是属于一次诊断误诊机率高。几家医院两次三次诊断都误诊的机率是低到几乎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患者跑了几家医院做完检查,只会发现囊肿越查越大。
患者这下子完全慌了神,能感觉到自己问题严重了,尤其回头算下来总计更费钱,总算是记起要找最权威的医院医生看病止损。
这样的患者就诊经历在临床上算是很典型的一类,不少见。你也不要说这种患者蠢,其实脑袋里有想法的,只是想法有点儿过头。想得太多最后自己落进思维陷阱里头去了。
医生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怕患者想太多,而是这种患者在想太多的过程中把自己给折腾死了。
瞧瞧在折腾自己多个月以后,这个女患者神情疲倦眼神万分焦虑,睡眠状态肯定奇差,内心里的绝望抑郁不会绝症病人少多少。如果这时候在最权威的医院医生这里再得不到一句希望和安抚,对这个患者来说是终极炸弹,要把她的人生嘣没了。
以为不会死人的病不可怕吗?不是的。参考之前的萧树刚。很多疾病哪怕不会让人死但是可以折腾一个人一辈子,同样是患者不可承受之痛会把患者折磨到疯。医闹里头的杀医案,很多出自这样不死的“绝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