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婉莹拿起床尾放着的产程观察记录表,上面有助产士的记录。
最近一次二十分钟前的记录显示,胎心一百二十次每分,宫缩维持是二十秒,间歇期六分钟左右,宫颈软的,宫口扩张是五厘米,胎膜未破。
再看前个小时的记录显示,胎心一百二十次每分,宫缩维持是二十秒,间歇期四五分钟,宫颈软的,宫口扩张是五厘米,胎膜未破。
这样看,貌似产妇有滞产的迹象。产妇总产程超过24小时是滞产,具体要看产程哪个阶段受到阻滞。像现在这个患者可能是在宫口本该加速扩张的时期延缓了,宫口二三厘米后每小时扩张不到一厘米,表示第一产程进展缓慢。
“她过于紧张。我有劝说她放松点的。”负责监护三号加床情况的助产士走过来说。
情绪是影响到宫口扩张的一大类因素。
现阶段除了安慰鼓励好患者没有其它更优越的法子,不要随随便便加医疗措施。
好在三号加床好像对她的手帕很感兴趣,问起她:“是你对象送你的吗?”
这话同样引起了耿同学回头对她行注目礼:班上唯一女生是不是谈恋爱了。
“不是。”谢婉莹摇头。她和曹师兄来回送这个的曲折过程是难以启齿了。
看出她表情里头有话,三号加床在宫缩痛中挤出抹感慨对她说:“好好珍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
不要以为两人确定关系了能时常在一起,对很多夫妇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对很多女人来说,生孩子这个痛是这辈子最痛的事,是人生里头最脆弱的时刻。没有另一半陪伴,没有另一半跟随着承担孩子的风险,光想想都很难受。
第1729章
谢婉莹想到了有些话或许能慰藉到三号加床,道起自己的经历:“我妈生我弟的时候和你情况差不多。我爸是司机,开长途车,要赶回来陪我妈需要两天时间赶不回来。只有我陪我妈去了医院。家里其他长辈各种原因来不了。我妈一个人在待产床周围走来走去,一个人痛到不停地吸气呼气,站也站不直。我当时年纪小,看着茫然又害怕。”
周围一帮人听着她的童年故事。
耿永哲低下头,双眉紧到紧巴巴的。。显而易见,他是跟着联想到自己童年的记忆了。对不少贫苦家庭的孩子来说,单独陪妈妈去生产是必然会经历到的事情。为此,他愁眉不展的双目回看到谢婉莹的脸上,想她给患者说出这样的故事能是什么样的心情。
揭开自己的伤疤伤口去安慰患者,说实话,他觉得自己难以做到。她如何能做到呢?
她不是故意拿自己伤口去安慰其他人,只是想着能救一个人的话什么法子都得用上,无需多想。否则怎么能号称一根筋。
“这——”只见听完谢婉莹的故事,三号加床意识到自己的生产条件比起其她宝妈而言真不太差了。如此一来,她何必自哀。
“我妈妈这种情况绝对不止是她一个人。”谢婉莹肯定地告诉对方,想想今天的六床更惨,“我以前不懂为什么我妈妈和我爸爸吵架厉害还非要生我弟弟。现在我明白了,我妈妈只是喜欢孩子。女人不是为男人生孩子是为自己生。老公在,他只能心疼下你。宫缩痛是很痛,但是没人能代替得了你。所有伟大的母亲经历这个痛苦全是因为爱孩子而不是其它。可能我的话说得直接些。如果你老公在,我们肯定让他进来安慰下你。然而他不在,你喜欢这个孩子的话只有你这个母亲可以保护这个孩子了。而且,事实上你老公哪怕是医生一样只能在外头坐着等结果。”
面前这位年轻女医生说的每句话全是对的。她找老公是在逃避,实际上无济于事。三号加床的表情有了变化,问:“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我姓谢。”
“谢医生,你今天的话我会记在心里的。”
“你不用客气的。”
“你的手帕可以先借给我吗?我看它真的很像我老公的手帕。”
曹师兄是个好医生,绝对不会介意的。谢婉莹点下头。安慰好三号加床,手放回白大褂口袋里摸摸手机。想起曹师兄,自然会想到打不打电话问问曹师兄帮下四号床。
医院间正式邀请急会诊需要流程,耗时。临床老师想到这点,所以让家属自己联系医院能快些让患者转院尽快得到治疗。
郑医生走出手术室了,向他们两位同学扬手:“你们过来。”
快步走过去,听老师颁布新任务。
“确定了,患者在剖宫术后要马上转到方泽医院神经外科。”
方泽神经外科。谢婉莹和耿同学心头哇一声。家属人脉了得。
第1730章
据说这位患者本来想进入单人待产间待产的,只是命不好,到医院分娩的时候没其她产妇幸运。两间单人待产间是满的,被其她产妇先占了地方。。。
是在首都读医的基本能听到方泽神经外的大名。国协神经外是在国内最先做神经外手术的医院,技术上难免被其它医院超越。谁让国协同样流失人才严重。和心胸外一样,现在的国协神经外属于在努力抓回曾经辉煌的科室。市里现在神经外排名第一的是方泽医院。
“需要用我们医院的救护车自己送过去,因此救护车上要有我们医院的医生陪同患者。你们两个人陪她去。”郑医生一五一十交代他们两位同学任务的注意事项,“路上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这是方泽那边要求的,中途有事及早联系他们。剖宫产术后最怕再大出血,你们要注意患者产科方面的问题。生命体征出血状况这些,不用我多说你们自己都知道怎么留意。”
两位同学点点头。
“有事打电话给我。”郑医生举起手机说。
之所以没有医生能陪这个患者过去而是派了他们两位同学,是由于马上接下来老师们再有一台急诊手术要做。想着这个患者做完剖宫产术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胎儿取出过程顺利,两位同学表现十分优异。老师有信心让他们试试护送病人转院。
北都三去方泽医院听说车速慢点也仅需半个小时救护车车程,距离不算远,路上哪怕发生什么状况也可以很快抵达对方医院进行处理。如果路上遇到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等,心肺复苏这些急救措施普通医学生全可以做,非一定需要执业医生上。
彭医生没有参与患者的手术,是在办公室里给患者整理转院资料。只有这些病历资料及时送到对方医院医生手里,救人渠道会更加畅通。事实再次证明,一家好家属听医生的话配合医生各种动作,医生会自然而然配合好家属尽可能给予各种方便。如果家属只知道闹只想着追责,医务人员被打击积极性,两方人马无法互相协调,救援进度肯定慢,想也知道后果如何。
四号床家属俨然是很懂如何做事的家属,知道患者性命第一。医生只提一嘴,马上自己去联系方泽神经外科专家了。好过北都三这边医生去请什么外院急会诊,慢不说,也估计请不到满意的专家过来。不要以为都是医生能互相认识彼此熟悉,医生各自划分圈子的,不可能一个电话帮病人叫到其它科顶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