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通知立即赶来,脑子想着病人哪有时间到处通风报信。再有,通知儿科干嘛。眼前的谢佑天小朋友十二三岁了。国内儿科是可以帮小朋友看病看到十四岁。问题是,不说偏大龄的小朋友一般不会喜欢到很多幼龄儿童哇哇哭的儿科科室就诊,幼龄孩子的病国内儿科不见得全能看。没法,国内儿科是这么烂的水平了。很多医院的儿科只有小儿内科都没有专门的小儿外。
“不是你们说出去的话,儿科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邱瑞云不相信普外二的辩词。
消息泄露出去总得有个渠道,儿科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知道消息。
“你们自己通知的。你们通知我们,也可以通知儿科。”孙玉波说。
“我们如果要通知儿科的人,何必再通知你们。”邱瑞云差点又要和他胡搅蛮缠的话掀桌子了。
“你们——”罗景明路过他们两人身边听着他们的争吵,紧紧眉头间要划出一道超大号无语了。是不明白这些人纠结这种和医疗无关的问题做什么。遇到棘手的病人,有大佬来支援所有人应该感到高兴。
患者是小朋友,儿科大佬来是最好的。很多人想求都求不来聂加敏帮忙。
聂加敏这样的大佬没人邀请自己杀过来。真当这位大佬是饭后闲到没事干了来这里找工作吗?
第2153章 不来不行
医生下班休息时间,和其它职业的人一样能休息就休息,没人傻到主动揽活儿的。大佬一个样。
早听说这位儿科大佬私底下努力怂恿谢同学学习儿科书籍,儿科书一本一本地使劲儿往谢同学面前塞。或许人家儿科的人,早就偷偷摸摸收集有关谢同学的任何情报了。
瞅到这些人面上写着的表情,罗景明更无语了。这帮人竟然有脸先告状。他们儿科收集优秀医学生信息何来的错。不信他们普外二和肝胆外对自己想要的人才能做到置若罔闻不闻不顾。不管哪家医院哪个科室,对合适自己的人才均是求才若渴,从未满足过。
罗景明扶着眼镜指了下普外二的人,吐出机密:“我们在他们隔壁吃饭,他们嚷嚷的声音全世界听得见。”
不是他们儿科要听墙角,是普外二的人自己嗓门大,接到电话表现的样子兵荒马乱。让聂加敏和他这个罗师兄看了实在是不放心。刚好吃完饭要走了,见前面开着普外二的车和他们回去的路方向一致,顺道跟来瞧瞧是什么情况了。
若他们这帮人干的好,聂加敏和他何必出声,瞄一眼直接走人了。在临床上没有医生会喜欢干预同行的工作,是为彼此尊重。
无奈这个病人身份比较特殊,是谢同学的弟弟。如果被谢同学知道儿科老师在场在旁边没作为,只会跑,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对她弟弟硬逼着治疗,得了,他们儿科老师和师兄的脸不用混了。这是专业性尽失,违背儿科医生的原则。聂加敏和他固然是没法忍了,只得进来说话。
听见是如此的缘来,邱瑞云抓住孙玉波骂了:“瞧瞧吧,还说不是你们普外二泄漏的?”
孙玉波满头黑线:他们普外二哪怕声音大了点,他们儿科不会当作听不见吗?
“你说说,除了他们,还有谁听见你们说话?”邱瑞云能预感到这事儿不止如此简单。
儿科的人相对其它科,做事是很稳重谨慎了的,尤其聂加敏是个出了名的谨慎大佬。这样的聂加敏都能被普外二的人惊到过来,真不知道普外二的人在搞什么了。
当医生,遇到什么情况麻烦先沉得住气好不好。
对此,普外二一帮人开始撇清自己了,施旭他们集体望向孙玉波,眼中全是无可奈何。
只要遇到事儿慌到没神,是小孙老师的特点了。不止普外二自己人知道,全院大多数人也知道。邱瑞云明白了自己唯一的失策是打电话选择打给这个无头苍蝇小孙。
孙玉波着急,说:“哪有。没有了。就他们儿科。”
“胡说,至少泌尿外的人也在。”罗景明再揭开另一个盖子。
同家医院的人外出吃饭,同事彼此熟悉,知道的好吃的饭馆会互相介绍,导致很容易在外面吃饭时撞上熟人。一堆人早麻木了,不想全没搁在心头上。
泌尿外那帮人是全院皆知的爱听壁角。泌尿外的人如果没来,邱瑞云发誓可以摘下自己脑袋了。
第2154章 老师数不清了
果然,见尾随儿科有几个鬼鬼祟祟在门口伸脑袋的影子。
“那边坐着的应该是小春的丈母娘了。”
“是谢同学的妈。”
“和谢同学一样,好沉得住气。”
孙玉波被气到不行了,回头向那几个窃窃私语的发出挑衅:你们听墙角的有胆子的话进来和谢妈妈打个招呼啊。
泌尿外不是不想进来。只是突然间不知道以什么身份和谢妈妈见面。谢同学没去过他们泌尿外实习的。唯一能肯定的是,无论谢同学有没有去过那個科,医院里的人无不对谢妈妈充满了好奇心。
很快的,孙玉波他们发现,泌尿外的算好的了,知道腼腆,和谢同学不熟不该来打招呼。好家伙,这儿科的,一样是谢同学未去过实习的科室,但是够厚脸皮的。只见聂加敏走到孙蓉芳面前一个停步,直接一个转脸,对准人家谢妈妈笑笑了。
这个儿科大佬笑啥,明明白白平日根本不爱和其他人交流的一个人,一见面对谢妈妈笑?孙玉波瞪直眼。
面对来客的笑容,孙蓉芳再次陷入了认知困境疑惑重重:这人好像也认识她?
吴丽璇把嘴巴贴在干妈耳朵边介绍新大佬:“他是聂教授,儿科的。国协从海外专门聘请来的教授。”
国外来的儿科教授。孙蓉芳惊讶到眉毛飞起。
那真是少见了。在松圆绝对别想见到这样的国外专家。
这位海外教授衣装严谨,浑身别样气质,笑容亲切。
再听干女儿吴丽璇解说:“聂教授曾经教过莹莹。”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临床上的师生关系,首先是老师说了算。聂加敏没否认,是认可吴丽璇的说法。普外二的人在旁听着,想骂这人脸皮厚到天际去了。
对发小的老师,吴丽璇算摸的很准了。别看有些科室发小没去过学习,可那里的老师均恨不得能认她发小一把。不止聂加敏,还有普外一的,心内科的……
这位新来的儿科专家一样是她女儿的老师。孙蓉芳起身,道:“你好,聂老师。”同时在心里数数,现场出现几个她女儿的老师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怎么有些数不清的感觉……
怪了。孙蓉芳到底对医学是懂一点的。知道医学生要轮科,去到每个实习科室学习的时候需要跟从科室老师学习。只是据她所知,医学生实习时在每个科呆的时间短有点像走马观花。女儿人际关系向来淡漠,孙蓉芳不相信女儿能和这么多老师关系好。目前这个现象让她脑子有点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