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有女种田忙(48)
柳芽儿的一番话,让掌柜的怀疑眼前这个不丁点大的人儿到底是不是个孩子。思路清晰,心思缜密,眼光长远。就连他都要自叹不如。
“好,那就按丫头说的办!”柳家的丫头讲话说的如此明白,若他再强求便是他的不知好歹。
不过也是,就酱油的金贵程度,确实是门赚钱的生意,傻子才会拱手让人。是他片面了,只想着柳家的酱油专供百味楼。
一番商谈之后,酱油的成交价格为五十文一斤。柳家送来的一共有四十斤二两,柳芽儿抹了零头,算着四十七斤,合计两千三百五十个大钱。
俗话说,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这下手里又多了几两银子,柳芽儿走起路来,脚下都生风。
柳家前半年靠着柳芽儿的本事,再加上省吃节用攒了五十两,柳爹已经觉得很不可思议。如今只一坛子酱油竟然卖了二两,饶是柳爹知道闺女是个能赚钱的,还是被惊了一把。
要知道,几十两银子多少庄户人家一辈子也挣不来的钱。
“爹,眼下咱又有了进账,不如寻了木匠再打些家具吧!什么桌椅衣柜的打上几个。我屋里头的小桌子还缺着腿呢!”
柳爹将荷包里的银子紧了紧,道:“那便依你的,咱再打些家具。不过我实在没想到,这酱油竟然这么值钱。”
“物以稀为贵,况且东西又好。这全天下只有咱家有的东西,想卖什么价格,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也就是说咱们淮阳县小,这要是京城,十两一斤怕是也要遭那些个达官贵人们哄抢呢!”
“人精!”
柳芽儿侧身,歪着头嬉笑着:“爹,您这是在夸我呢?”
柳爹被闺女的模样逗乐了,温柔的笑着,道:“是是是,夸你呢!我们芽儿呀,就是个小人精,本事大着哩!”
“那可不?都说虎父无犬女,我爹可是玉树临风才高八斗的秀才公。我作为秀才公的闺女,能不厉害吗?”
“你倒是嘴甜,累不累?要是累了,爹背你!”柳爹被女儿夸的不好意思,赶忙转了话头。
“我不累哩!”柳芽儿为了显示自己的精力,欢快的朝着前面蹦过去。
若有旁人瞧见这一幕,定会觉得那小小的身影,就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哪里会想到,那副身体里,有着二十多岁的灵魂。
父女二人到家时,柳家的稻床上已经搭了个简易的棚子。徐四正带着柳冬青和秦沐忙前忙后。
柳爹将银子交给钱氏后,也跟着去帮忙收拾。
柳家的新房子,需要把老房子拆了,在原来的屋基上盖。在新房建成入住的这段时间里,柳家人只能住在搭的棚子里。
离约定好的十月二十六没几天了,柳家得趁这之前,将老屋子里的家伙什全部收拾出来。
徐四怕小舅子跟岳母忙不过来,回去给家里告知了一声,便留在了柳家帮忙。
“要不让芽儿上我家去住几天!这屋子里的东西搬来搬去的,到时候莫把芽儿磕到碰到了。”徐四正把杂物间的农具往外搬。
柳爹觉得姐夫说得有理,他家芽儿人小,这盖房子乱哄哄的。到时候若是一个不小心,将芽儿伤着了就不好了。
“芽儿,要不你上大姑家去住两天?”
“爹,您还不了解我?我又不是蠢笨的,怎会那么容易磕着碰着?等动了工你们都忙起来了,一堆人的饭菜靠奶一个忙,还不得累死咱奶啊!我就留在家里帮奶干活!”柳芽儿死命的给她爹眨眼睛,示意她爹同意她留在家里。
柳爹憋着笑,假装严肃的道:“那就留在家里吧,还能帮着做点活儿。”
“芽儿真懂事,让去我家玩都不去,非要留在家里帮着干活。这么好的闺女,以后也不知道便宜了哪个小子!”徐四现在对柳芽儿是越看越眼热,恨不得将人抢回去做自己的闺女。
“哟,这就开始搭棚子啦?”窑厂的人,拉着第二车的砖送过来。
柳爹放了手里的木料,赶紧跑过去帮着推车子,道:“二十六动工,也没几天了。先把该搬的东西搬搬出来,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第36章
晃眼就到了十月二十六,除了建房子的工匠,小王庄上的汉子也来了好几个,帮着递砖挑土。
来的人原本是想着眼下正农闲,家里也没什么活计。瞧着秀才公家买了青砖,估摸着是要盖大房子,汉子们就想着去帮着干点活。
可柳爹哪能真让人白干,除了中午的一餐饭,另外许诺一人一天十八文的工钱。
汉子们推辞,道是乡里相邻的,本就该互帮互助。递几块砖挑几担子的土而已,哪里还要什么工钱。再说了,那采石厂一天累死累活的,工钱也才十五文。柳秀才一开口就是十八文,他们哪里好意思收。
“都说亲兄弟还明算帐,我这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就能盖好。总不能十天半个月的,让你们白帮忙。这工钱你们就收着吧!就算你们不来,等今日这老房子拆了,我也是要请人的!”
柳爹好说歹说的,村里的几个汉子才应了工钱的事。
有那在边上看热闹的,听到来帮忙的人不止管饭还有工钱拿,瞬间肠子都毁青了。他们怎么就没想着上前去帮忙,白白的失了挣钱的好机会。
一天十八文,半个月下来就有个二百七十文,够一大家子一两个月的嚼用。
可此时再懊恼也无用,就盖一栋房子,根本用不着那么多人手,只能焉焉的站在一旁继续看热闹。
为了能盖房子顺利,柳爹特地买了一挂鞭,挂在门前的大树上点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放完之后,柳爹一声吆喝,众人合力,推到了老泥房子。
这边大人们忙着盖房子,柳芽儿几个也没闲着,跟着钱氏在空地上摘菜。
同帮忙摘菜的,还有柳芽儿的大姑和村里的几个婆子媳妇。
陈婆婆掐着小白菜的烂叶子,道:“你啊,算是熬出头了!这青砖的房子盖起来,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又在后山脚下开了那么大片荒地,再不济也能收担粮食,只要老天爷开眼不降天灾,总归是饿不着。”
“是啊,我们庄户人家,图的就是雨不淋日不晒,能吃饱穿暖。可就这么点子的要求,都办不到!虽说今年谷子的收成还过得去,可这税一交,就剩不下多少。难怪婶子当初砸锅卖铁也要让秀才公去念书,这一年免的税,都够一家子嚼用好久!”
夏梅娘说完轻叹着,心里暗道她是没儿子,若有儿子,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也要送去念书。要是能考个秀才再好不过,考不上也能去村里做个账房先生,总好过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还吃不饱穿不暖。
村长媳妇也搭腔道:“谁说不是呢?我跟我家老头子商量过了,等来年开了春,就送我那大孙子去镇上的私塾。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家那老头子大字不认识几个,却最是崇拜柳秀才公。也是说当年家家都穷,拿不出半分钱,不然怎么得也要凑些钱让秀才公继续往上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