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有女种田忙(49)
摘菜的婆子媳妇们,虽好奇柳家怎么突然有了钱盖大房子,却也不好意思直接了当去问。但心中纷纷猜测这钱是秀才公赚的。毕竟柳家的家底子他们都清楚,又没个有钱的亲戚,这半年来秀才公时不时的去县城,估摸着是有做什么赚钱的营生。
看来,有钱了还是得送孩子去念书!
钱氏听了笑道:“年底了也清闲了,等盖完了房子,谁家的孩子要是想识字的就来跟着冬青一道学。”
“那怎么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顺带的事,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周红听了,喜道:“我脸皮厚,就先谢过婶子了!”
“你啊,就是个没脸皮的!”村长媳妇打趣,但她心里也是喜的。虽已决定明年送孙子去私塾,在此之前跟着秀才公先学着认些字,总是好的。
媳妇婆子们聚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且转变之快。
前一刻还在聊孩子们读书的事情,下一刻周红就向夏梅娘问道:“听说夏梅她外祖身子骨好些了,你前些天回娘家,怎得没把夏梅带回来?这都半年了!”
听到周红提起这事,夏梅娘鼻子一酸,红着眼委屈道:“几个婶子嫂子们也不是外人,我也不怕同你们说。先前我爹身子不好了,我那娘家嫂子点名要我夏梅去伺候,我想着那是我娘家是我亲爹,我家夏梅替我去尽孝也是应该,便应了。”
“可我爹身子好了,我嫂子还不让夏梅回来,我才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她是想要我家夏梅做儿媳妇,可她也不看看她生的儿子是个什么玩意儿。家里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还拿我那侄子当个少爷伺候着!就这样的,还想娶我夏梅!”夏梅娘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出来。
“你爹不管?怎么着夏梅也是她亲外孙女,他能看着外孙女往火坑里跳?”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夏梅娘哭的更凶了,道:“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外孙女哪有他大孙子亲?我就这么一个闺女,不说将来嫁个大富大贵,起码男方得是个踏实能干的。可我爹是个老糊涂啊,竟然应了我嫂子。他也不看看我嫂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就那尖酸刻薄的样儿,我夏梅真要嫁过去,还能有好日子过?”
一直没开口的柳氏,突然道:“嫂子你先莫哭,这门亲事夏梅爹可应下了?”
夏梅娘摇头,前些天只她一人回了娘家,回来时与男人说了。她家男人也是气的不行,道是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可夏梅还在她娘家,她嫂子不放人!
柳氏又道:“自古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聘的。夏大哥没点头,你娘家也没请个媒人上门来提亲,这事就做不得数。说出来也只是你娘家嫂子一厢情愿罢了!若是在你娘家逼迫你们答应之前,给夏梅定下门亲事,他们也不得不放人。”
夏梅娘听闻此话,暮然抬头,这倒的确是个法子。
可眼下之急,上哪去找合适的人家。总不能随随便便的选个,那跟嫁到她娘家有什么区别。
柳氏仿佛看出了夏梅娘的顾虑,有些不好意思的道:“说出来嫂子别笑话我,我家那小子倒是对夏梅有意。只不过夏梅才十二,我一直没好意思提。想着再过两年等夏梅大些,再来问问你!”
一直在边上摘菜听着八卦的柳芽儿,听到此话犹如晴天霹雳。
她表哥,竟然对夏梅有意思!可先前,她是半点也没看出来。
同愣到了的,还有夏梅娘。徐家那小子,每回逢年过节的她都见到。人长得周正,也懂事知礼,手脚也勤快,每回来了柳家都帮着干活。
徐家虽说清贫,但比她娘家还是要好上太多。柳氏又有个秀才公的弟弟,姐弟俩感情又好。眼下柳家日子越来越好,日后少不得要帮衬徐家。且徐四和柳氏都是个热心人,好相与的。他徐家的小子,是不愁讨亲的。
在此之前,她也是不敢肖想与秀才公家攀上亲的。
现在柳氏竟说要与她做儿女亲家,着实惊了她一把。
见夏梅娘没答话,柳氏以为夏梅娘不愿意,变道:“嫂子不愿意也没关系,是我家小子没那个福气。镇上的姚媒婆口碑不错,你可以托着她寻寻。”
“愿意!怎得不愿意?我这刚刚不是惊到了?我是怎么也没想到你家小子能看上我夏梅!”夏梅娘也不哭了,赶紧答道。
就柳氏的性子她再清楚不过,断然不是那尖酸刻薄的恶婆婆。夏梅嫁过去,也不会被磨搓。
“婚姻大事,嫂子还是得问问夏大哥!”柳氏轻笑道。
夏梅娘摆摆手,笑道:“用不着问他,这事我做主了!”
摘菜的婆子媳妇们,见夏梅娘又哭又笑的,几番谈话之间就定了一门亲事,纷纷打趣道。
“啧啧啧,今日还真是双喜临门。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先前我就给我娘家侄女看中了徐安。这下倒好,让夏嫂子抢了先”一个媳妇说道。
周红撇了撇嘴,哼道:“你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夏梅抢了你娘家侄女的婚事呢!你替了你娘家侄女看中了有什么用?也得人徐安和荷花姐看中你侄女才行!”
“周红你什么意思?我不过是开个玩笑,你用得着这么踩我侄女?”先前那媳妇摔了手里的菜,愤怒的质问道。
周红也不是那软柿子,嗤笑道:“有你那么开玩笑的吗?自己说话不经过大脑,还要怨别人说你?”
两人还要互怼,村长媳妇大呵一声:“够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你们吵什么?”
两人这才不服的闭了嘴。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一群女人聚在一起,真真是好几台戏。
柳芽儿在一旁都看傻了眼,这才一刻钟,就上演了从悲到喜,再是吵架互怼,一出接着一出。
钱氏怕婆娘们的互怼影响到孙女,就让其去一旁跟别的孩子去玩。
柳芽儿放了手里的菜,一溜烟的跑开了。
倒不是她多听话,而是她要去找她表哥,说说她刚听到的大新闻。
作者有话说:
。,,
第37章
大半个月过去,柳家的新房子也成了型。
前几日钱氏特地跑了趟镇上,寻了那瞎了一只眼的半仙给算个吉利日子,准备上梁。
半仙闭着一只眼,左手掐着决,口中也不知默念的什么,嘀嘀咕咕半天。
最后定在十一月十八这天上梁。
不止在农村,上梁对整个华夏民族而言,都非常的重视。
这不,昨日钱氏就带着柳芽儿去了县城,买了祭祀用的三牲。又买了一条红绸子,一些糖果点心。就是为了今日的上梁仪式。
才吃过早饭,柳家屋前就围满了人。
钱氏掐着独眼半仙算得吉时,一到点,就由柳爹带着柳冬青请太公。
请完了太公,又拿出昨日买的红绸子。那绸子上面,有柳爹亲自提笔写的“上梁大吉”“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