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黑科技专利暴富了(222)

作者:咬棒冰 阅读记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极其厌恶家乡的洋垃圾生意。

考出去那年,他曾经暗暗发过誓,再也不要回来了,再也不要回到这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村庄。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家乡的思念反而愈加的浓烈。

他思念那个鸟叫蝉鸣的家乡,思念那个绿草茵茵的家乡,思念那个水清鱼肥,湛湛晴空的家乡。

他现在才三十六岁,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再看一次自己童年记忆中,家乡的模样。

心中的执念让他毅然决然的辞掉了高薪工作,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回到了这里。

他想靠自己改变村庄现状的想法有点天真,但他就是想去做。

在赵焱的记忆中,一路上都有他童年记忆中的样子。

他指着一处臭水塘,跟他们讲解说:“那边本来种满了莲藕,夏天的时候我们会撑船去摘莲花、采莲子,到了冬天,大人们会挖莲藕回来做糯米藕,炖莲藕排骨汤,池塘里面还养了很多鲤鱼,最大的一条有二十多斤,比当时的我还高。”

回忆起童年,赵焱的脸上满是向往。

而现在的水塘毫无生气,别说莲藕荷花了,就连水草也看不到一根,整个水塘的颜色和三清河一模一样。

“我儿子最喜欢他婆婆做的糯米藕了,说他婆婆做的糯米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糯米藕,但他都不知道,这个水塘里的莲藕做的糯米藕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糯米藕。”赵焱满满的遗憾。

又走了一会儿,他指向了两根枯树:“那边以前是两颗桑葚树,每年会接又甜又大的桑葚果,够我们全村的人吃,小时候我们都跑到树上,坐着吃一下午,后来因为污水排放,把桑葚树的根烧坏了,我就再也没有吃过桑葚了。”

“对面本来是一片芦苇地,有几十亩的芦苇,金灿灿的特别漂亮,以前我们村上的人大多数都会做芦苇手工艺品,是老人们祖传的传统手艺,我爷爷就编的特别好,还接过海外的订单,可惜手工活没有洋垃圾生意挣钱,现在芦苇不长了,也没人会编芦苇的手艺了。”

赵焱记得沿路的每一景一物,因为家乡的一切在他的脑海里重复勾勒了无数回,成了一副隽永的画。

从他的叙述中仿佛还能依稀看到,三十年前如画如景的村庄。

也难怪他至今念念不忘,最终又回到了这里。

走了近一刻钟,终于到了赵焱的家。

赵焱的家在村庄的最里处,他家跟外面光鲜亮丽的小别墅不一样,是一栋普通的二层楼房,多年没有住过人,透露出一些破败的迹象。

他的家人都没有回来,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找了半天才找到两个富有年代感的水杯。

“家里很久没住人了,很多东西都不齐全,希望你们别介意。”

邬雪霖:“赵哥你别忙活了,坐下我们聊聊吧。”

赵焱站在自家门口抽烟,忧愁地呼出一口烟:“你们也看到情况了吧,这就是我们村现在的样子,村上的人随意排放了二三十年,就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

邬雪霖:“据我所知,你们村上以前正规处理垃圾,就没有配备污水处理装置吗?”

赵焱:“能配备污水装置的都是大厂,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舍不得花那个钱,污水处理是要花成本的,大厂配备了污水处理系统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平时一样的舍不得用。以前大环境也不一样,上下都在高速发展,环境这一块管得并不严,可以说是完全没人在意。”

大家一致闷头往前冲,等回过头一看,当地的生态破坏已经形成了毒瘤,再想治,只能刮骨疗伤,且无法一次性治愈。

管辖部门不是没管过他们这里,但是有个很现实的问题,太多人靠垃圾生意为生,你一刀切了,不让大家从事垃圾处理的工作,多少人要因此饿肚子。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为了子女的利益可能会因此做出极端的行为,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要想让大家放弃做垃圾生意,那就必须另外给他们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比垃圾生意收益低的出路。

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从事垃圾生意的村民们大多都当了一辈子的小老板,临了自然也不愿意再去给别人打工,可当地的生态又发展不出别的产业来。

当地棘手复杂的情况,致使相关部门一直没有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法。

不知不觉间,赵焱手中的烟就抽完了。

黛笠:“现在你们村上还有多少家在从事垃圾再生生意?”

赵焱把烟屁股掐掉了,重新回到了屋里:“138户。”

比黛笠预想的还要多。

赵焱:“靠垃圾生意吃饭的人现在都还有五六百人。”

这也是村里人有恃无恐的依仗,他们坚信法不责众,不可能把他们全部人都抓进去。

黛笠:“还有多少人没做垃圾生意?”

赵焱:“一两百个吧,都是上了年纪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年轻人基本都不在这里,愿意带在这里的年轻人都在做垃圾生意,你们刚刚看到的李二狗就是。”

“不过最近两天我有两个发小要回来了,我们说好了要一起改善家乡的环境,他们也愿意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黛笠:“你们打算怎么改善?”

赵焱:“我们商量了一下,先在村里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把最严重的废水问题解决了。”

黛笠:“你的运营成本从哪里来,你们村里的人会把运营成本付给你吗?”

连蓄水罐都不舍得花钱买,这样的人肯定不止李二狗一个。

赵焱:“我把我们想法给村里大部分人说过了,虽然他们还是舍不得出钱,不过也表示愿意出钱处理污水,只有李二狗几个人可能会比较麻烦,不过这点钱我可以垫付。”

邬雪霖:“就怕别人看到李二狗几个人不付钱,他们也想赖着。”

赵焱苦笑了一下,他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要说村里的人有多不守规矩,似乎也没有,他们就和普通人一样,不愿意自己吃亏,爱占点小便宜,爱从善如流。

以前刚开始决定治理环境的时候,要求他们购置污水处理装置,他们都很配合,相继采购回了家里。

但永远会有那么一两个心术不正的人,想要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第一个带头破坏了规矩。

一旦有人开了个坏头,周围的人马上有样学样,跟着开始直排。

那些老老实实按规定处理污水的人,反而要被人嘲笑。

久而久之大部分人都被同化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还在坚持的处理污水。

赵焱:“也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建污水处理厂吧,大不了到时候挨家挨户的去要,人家不给我就不走。”

“我们当地的政府也表示了会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适当的给予我们补贴,污水处理厂应该不至于办不下去。”

谈起即将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赵焱还是怀有满满的信心,脸上也难得的看到了笑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