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黑科技专利暴富了(223)
黛笠:“我其实不建议赵哥你建污水处理厂。”
赵焱脸上的笑意淡了下来,不解的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黛笠给他分析说:“你们这里的垃圾生意已经成为了产业链,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都还会继续从事垃圾处理的贸易。”
赵焱点头:“对啊,正因为如此我才更是要建污水处理厂的啊。”
黛笠:“污水处理厂你赚不到钱,还很有可能开不下去,你不如做垃圾分解器的生意吧,我保准你能挣到钱,还能还你的家乡一边净土。”
赵焱:“垃圾分解器是什么?”
黛笠:“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动分解垃圾的机器,与你们村村民干的活儿一样,不过垃圾分解器不会产生气体烟雾,更不会产生污水,是零排放的分解机器?”
“零排放?”赵焱喃喃道,“还有这样的机器?”
黛笠:“到时候你来我这里进货就是了。”
赵焱震惊的看着他们:“你们是来推销你们那个垃圾处理器的?”
他真情实感的说了半天,对方居然只想做他的生意,卖机器给他?
邬雪霖无语的笑了一下:“不是,我们不是专门来卖机器的。”
赵焱拧着眉头看他们:“那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邬雪霖:“赵哥你去查一下三清河对面工厂的名字,查完你就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了。”
第84章 第八十四项专利
他们在赵焱的家里没有待太久, 便又按来时的路原路返回了。
老康和关弘厚已经在工厂里等他们很久了。
今天他们负责去和当地的主管部门联系,对方得知他们想要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表现出来极大的支持。
关弘厚:“只要能改善本地的生态,他们说愿意尽全力配合我们的工作, 随时有需要随时都可以联系他们。”
黛笠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小黛老师, 村上的情况你都实地看过了吧?”老康欲言又止, 意思是她看过现场情况后不知道是不是还是一样的有把握。
黛笠:“污染的情况确实严重, 只是工作量比较大, 但问题不严重。”
老康心下的担忧稍减, 也就不再继续追问了。
关弘厚已经等不及了,搓着手期待的问道:“小黛老师,咱们什么时候着手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黛笠:“不急,我先把今天带回来的土壤和水质样本检测一下, 机器的参数也需要重新调整。”
关弘厚满口答应:“没问题我不急,小黛老师你慢慢来,我们等着你。”
黛笠:“关总,你可能也没办法闲下来, 还有别的事情要麻烦你跟康总。”
关弘厚:“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就见外了吧,有什么事情小黛老师你尽管张嘴吩咐, 我保证帮你办得妥妥贴贴的。”
老康也说:“这次的麻烦是我的疏忽,干什么都是我分内的事, 让我去外面的挖臭河沟都行。”
黛笠:“没你们想的那么麻烦, 就是要拜托你们去找一家媒体, 深入的曝光一下当地的垃圾产业链和生态污染情况。”
关弘厚:“这个没问题,我手上的媒体资源多,好几个台的台长和编导我都认识, 一个电话的事儿。小黛老师你不提我都想找媒体来的,咱们悄悄干实事可不行,做了好事必须要广而告之。”
黛笠非常赞同:“拍完他的产业链,剩下的事关总你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关弘厚拍胸脯:“搞外宣嘛,这个我最在行,小黛老师你放心,保证让全过人民都关注到。”
黛笠:“那行,宣传的事就交给你们。”
他们又兵分两路,黛笠带着邬雪霖检验土壤和水质,调整机器适合的参数。
而关弘厚则转头就联系了认识的媒体。
他特意选了家影响力大,且权威的平台,专门做深度新闻报道的栏目。
栏目组拍一期新的节目需要时间筹备、排期,本来他们的安排很满,近期是抽不出来拍的。
但好巧不巧的是最近三清河的生态问题上了热门话题,探访三清河正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即使关弘厚没打这通电话,他们也会安排人在近期前来调查。
双方想到一块儿去了,他们也愿意卖关弘厚一个面子,当即决定分派一支拍摄小组,去三清河实地调查。
第二天关弘厚和老康就接到了电视台的人。
电视台不愧是专业的,来之前他们提前做好了功课,初步了解了当地的大致情况。
他们常年做深度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新闻的真实性,真实的反应社会问题,比在网上曝光的个人博主客观多了。
来到三清河,他们就找到了河堤边上隐蔽的涵管,涵管口还淌着尚未完全干涸的黑色污水。
涵管的方向对准着远处的村庄。
而村庄排污水的地方,离DL的工厂已经很远了,约莫有十公里。
工厂那边也有涵管,电视台去拍摄的时候工厂的涵管正在排水,不过其水质和村庄排放的污水有天壤之别。
DL工厂排出的水有轻微的浑浊,但大体是透净的,也没有难闻的气味。
关弘厚作为负责人,还特意出境解释:“我们工厂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一向严格遵守国家的排放标准,从来没有偷排偷放,你们现在所见到的排放情况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排放标准。”
拍摄完了三清河,节目组终于开始进入村庄了。
他们全程是以暗访的形式进行拍摄的,当地的做垃圾生意的村民完全没发现他们是记者,骄傲的向他们介绍当初垃圾生意的红火,多少人靠着垃圾生意发了财,修起了房也买了车。
村民们还给记者演示了他们冶炼提取贵金属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详尽的介绍了。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采访了一部分村民。
当被问及有没有考虑过环境问题,每个村民们都有各自的观点。
“环境再好也不能当饭吃,以前我们这儿环境是好啊,绿水青山,但那个时候我们穷得吃野菜树根,过年也吃不上一回肉,从小到大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就连结婚都是给人借的衣服。我们现在能住上好房子,能吃得上肉全靠这些垃圾,我们要是不干了,喝西北风去啊?”
“你们说垃圾处理污染环境,那还不是因为你们城里人制造了太多的有毒有害垃圾,你们不制造垃圾,我们这里哪儿会有这么多的垃圾,来批判我们的人问问你们自己,你们究竟有多环保?你们君子远庖厨,是环保人士,我们屠夫罪大恶极,是环境的凶手。”
“我们这边都已经算好的了,你们城里人是没去看垃圾处理厂,那边才叫臭气熏天,方圆十几里都没办法住人。”
“我家可没有直接排放污水,都是装在罐子里处理过的,偷排偷放那是别人家的事,跟我家没关系。”
“全国上下每天要产生多少垃圾,有多少电子设备被淘汰下来,你们计算过没有?这些垃圾总得有人处理,不是在我们这里处理,就是别的地方处理,我们牺牲自己的地方,处理全国的电子垃圾,这是在为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