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192)+番外

而且不仅林从上手很快,郭威作为林从亲卫,天天跟着林从,林从帮着符彦卿干活,郭威帮着林从干活,几天下来,不止林从干得不错,郭威也是干得又快又好。

看得符彦卿都懵了,晋军中随便拉个大将去打仗,那是没问题,可弄来处理政务,大多数避之不及。

他老爹李存审当年算是晋军中难得上得了马,处理的政务的大将,很长一段时间,李存勖打天下,他爹李存审统军,天天在李存勖身边和老妈子一样,啥事都得管,后来一直到杨柳坡之战后,李存勖得了冯道做掌书记,政务才交给冯道,可即便如此,军中事物也是他爹在操心。

他爹李存审如此,他们几个弟兄也自小跟着他爹身边学习,普遍比军中其他人强,所以他们弟兄上马能为将,下马能做刺史。

却想不到林从和郭威两个,居然也对这些繁琐的事物没有不耐烦,还学得挺快。

“人才啊!”符彦卿忍不住对林从郭威两人感慨。

郭威笑着挠挠头,林从却觉得不奇怪,他是前世本来就经常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再加上后来跟着冯道学,也经常涉及政务,所以算是后天养成,至于郭威,这位大概是真有天赋。

毕竟历史上郭威可是凭一介布衣到枢密使,后来更是登基做了皇帝,历史上郭威打理军务和政事可是相当出色,甚至比柴荣好的多,只是他当皇帝时间短,死得早,才没柴荣出名,但要把郭威当皇帝前的军功和政绩算上,柴荣真是拍马难及。

毕竟当初刘知远一死,后汉外面反叛不断,内里一群人争权,风雨飘零,眼瞅着要灭国了,是郭威又是领兵打仗,又是肃清朝堂,硬生生力挽狂澜把后汉又整合起来。

就是这位命不好,把国家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救起来后,小皇帝觉得他大权在握,忌惮得要死,直接把他全家咔嚓了。

林从忍不住同情看了郭威一眼。

当臣子当到这种程度,真是千古奇冤!

符彦卿看林从和郭威对处理军务都很擅长,就把押运粮草的活给他们。

符彦卿拿出户部刚刚送来的征调粮草的文书,给林从和郭威看。

这次河北这边的兵马都聚集在易州,准备抵御契丹,易州作为边关城池,本来人口就不多,压根不可能负担城中几万人的粮草,所以要从周边州县调集粮草。

因为此次涉及到的州县比较多,毕竟每州能出的粮草有限,符彦卿就给林从分了一些州县,让林从带郭威和麾下将士去押运粮草回来。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你俩此去一定要小心谨慎,和各州县交接好,并且把粮草安全运回来,此事事关重大,万不可马虎!”符彦卿叮嘱道。

林从抱拳,“四哥放心,我和郭威一定保质保量完成。”

符彦卿点点头,就开始给林从叮嘱一些注意事项,和说他要去取州郡一些刺史郡守的情况。

林从在听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情况,户部给的调集粮草的图纸是整个北方的,不仅有河北这边,还有河东那边,他们易州这边很正常,都是周围最近的州郡在出粮食,但河东那边,供给晋阳粮草的州郡却都很远,可别小看这远近,古代可是人力运粮草,越远耗费的人力越大。

林从忍不住皱眉,就问了出来,“四哥,河东那边的粮草供应户部给的图是不是有问题,这几个供应粮草的州郡怎么离晋阳那么远,这要转运粮草,得多少劳役,怎么不让附近的州郡出粮草?”

符彦卿看着河东那边的图纸,叹了一口气,“你也看出来,河东那边的粮草供应很不合理,但你想想河东那边是谁在统领河东军,就合理了。”

林从突然反应过来,河东那边可是石敬瑭,朝廷故意让离晋阳远的州郡给晋阳供粮草,石敬瑭身为河东节度使,就必须征调更多的百姓转运粮草,这样势必会导致民心怨恨,而且林从看着河东那边州郡出需要出的粮草数,远不及河北易州这边,可河东的兵马人数却多于易州兵马,这不仅是加大了河东粮草转运的困难,还让河东粮草匮乏。

如今契丹大敌当前,朝廷,不,李从珂居然做这种小心思,还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林从脸上有些不愉,符彦卿却是见怪不怪,“不止如此,听说前些日子陛下任自己昔日在凤翔的心腹刘延朗为新三司使,三司使节制户部,掌管国库,刘延朗到任后,派人到河东,尽取河东库房钱财押运回京,而这次的事,八成也是他和陛下所为。”

林从听了,叹息,“大敌当前,弄这些,却还要将士在前方卖命,真是不得劲啊!”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等做臣子的,又什么办法!”符彦卿垂下眼睑,平静地说。

林从和郭威沉默了,一时间,整个屋内寂静无声,压抑地让人喘不过气来。

第139章 契丹入境与围捕开始(一更) 初涉战场……

自那日从符彦卿手里领了押运粮草的任务, 林从和郭威就忙碌了起来。

押运粮草这活,真是只有自己亲自干了,才知道有多艰难。

粮草是州郡刺史或者郡守已经先准备好的, 林从带着郭威和骑兵去,清点交接好,就可以护送着回来了。

听着是不是特别简单。

可实际上,远不是这么回事。

先是说清点交接, 林从这次还好,是朝廷直接下令,符彦卿在北方又算有些名望,州郡长官并不敢怠慢,可即便这样,交接时克扣一些,故意以次充好, 还是屡见不鲜。

林从开始还讲道理, 可林从这样的, 怎么能讲得过这些官场老油条,后来林从干脆放弃讲道理,直接大张旗鼓摆出自己是太妃之子先帝养子的身份狐假虎威, 你要不给等我回京就去陛下面前打小报告,才镇住这些家伙。

把粮草交接到手, 这才只是开始,后面的押运粮草, 才是最难的。

这可是北方,运送粮草只能靠陆运,而陆运,就是人力+运粮车。

哪个州郡出粮食, 哪个州郡的刺史或郡守就征调本地百姓为役夫,运送粮食。

此时军中运送粮草时,一般还用马车,会用一些淘汰下来的劣马,在打仗时带着大队粮草跟着军队,可平日这种州郡送粮草,几乎都是纯人力。

因为州郡不可能出马车,并且州郡也没这些马车,所以此时百姓服劳役,还得自带工具。

因此运粮食的,大多是木轮车,和咱们后世的独轮小推车有些像。

一辆木轮车,正好能推两麻袋粮食。

至于为啥不用两轮的平车和四轮的车,车越大装的越多,多了百姓压根拉不动,反而不如独轮车推着效率高,而且此时的路哪怕官道,也只是夯实的土路,轮子少反而容易推一些。

也不是没有有钱的人家出劳役,会几人凑一辆车,然后雇个驴或骡子或者劣马,用来送,但这毕竟是少数。

当然,其实除了这三种,其实牛也可以拉车,这个普通百姓家里倒是多一些,一般一大家子都会养一头,只是牛是要用来耕地的,谁又舍得用来送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