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193)+番外

所以总体来说,大部分人,都是人力推车。

林从以前哪里遇到这种架势,看着百姓推着车在路上汗流浃背的送粮草,林从已经很是于心不忍了,哪里再好意思催促,结果押送粮草第一天,就没赶上驿站,一群人露宿官道。

郭威却比林从看的明白,劝诫他,“属下知道郎君心善,只是这押运粮草一事,军令如山,如果郎君不能按时送到,哪怕以郎君的身份,符将军也不好徇私,况且就算不说军令的事,契丹大军马上就来,如果郎君不能按时转运粮草,等打仗时我军无粮,岂不是要出更大的问题,万一因为粮草不继对阵契丹中失败,那整个北方百姓,不是更惨。”

林从听了叹了一口气,“是我一时魔障了。”

其后林从和郭威督促百姓运粮,虽然不苛责,却也不再放松。

也幸好易州这边送粮草的州郡离易州城都不远,近的一两日,远的两三日,倒是还好。

而林从也听说,河东那边,这次却督促粮草甚急,百姓运送粮草十分艰难,哀声载道。

如果之前,林从可能会想石敬瑭太不体恤百姓,可如今亲自押送粮草,林从才知道河东的无奈,如今契丹马上就要来,朝廷给的送粮草的州郡却远,如果不能及时转运粮草到晋阳,契丹来了,打仗将士就无粮草可用,到时将士人心不安,就可能抵挡不住,出更大的问题,但着急转运粮草,又不可避免对百姓压迫过狠。

林从头一次对李从珂有了不满。

很多事,果然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

林从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门,陆续把周围州郡的粮草都转运到易州城。

而符彦卿也在这些日子,对易州的城墙进行加固,布置了重兵防御。

一旦打起仗来,易州就相当一个巨大的军寨,虽然打仗是要在旁边平原打,可易州可是大家老巢,又是粮草的存放处,可不能被人偷家。

而除此之外,符彦卿也在燕山山脉中布置了许多斥候,保证契丹大军一来,就能随时掌握契丹动向。

各种事情准备妥当,终于万事俱备,只等契丹大军来了。

*

城墙上,符彦卿带着林从郭威还有自己一众副将巡视。

符彦卿眺望远处燕山山脉,问身后偏将,“斥候可有来报?”

偏将回道:“并无!”

“不应该啊!”符彦卿咂咂嘴,“如今已经近深秋,契丹要是入境,应该是时候,再过些日子就该下雪了,到时他们的骑兵就不好跑了。难道契丹这次都去河东了?”

符彦卿转头,“河东那边可有消息?”

“尚无。”

偏将话刚落,就有一个亲兵从城楼下蹭蹭地跑上来。

“将军,朝中急报!”

符彦卿立马接过信囊,从中取出一份公文,看了一下,就艹了一句,“还真都跑河东去了!”

林从站在符彦卿身后,忙问:“四哥,怎么了?”

符彦卿把公文给林从和几个偏将,“契丹主力于两日前出现在代州,进行劫掠,被河东军发现,石大将军率河东军由晋阳出发,在代州截住了契丹大军。”

听了符彦卿说的,众人瞬间门轻松了起来,符彦卿的一个偏将笑着说,“看来这次契丹都去了河东,咱们河北无忧了。”

另一个将军也说:“河东有石大将军,契丹大军定然讨不到什么好处,想必急着捞一波就快跑了,看来契丹很快就要退回关外。”

其他几个将军也都连连点头。

符彦卿却出声,“还是不能大意,契丹主力虽然去了河东,可契丹八大部落,未必一起行动,还是得小心。”

众将军忙应道:“是。”

……

自那日知道契丹主力去了河东,河北这边明显轻松了下来。

大家每天派斥候去探探有没有契丹兵,然后就恢复往日活动。

直到有一天,斥候突然来报,在燕山山脉有契丹兵出现。

众人顿时又紧张起来,符彦卿也紧急把所有兵都招回城,并派出大量斥候探查。

很快,斥候回来禀报,前来的契丹兵并非契丹主力,而是一些小股骑兵,看样子应该是契丹的小部落,大概是趁着契丹大军去了河东,想来河北顺手打打牙祭。

符彦卿探查清楚不是契丹主力,而是契丹一些边缘部落,并且人数不多,就改变了之前抵御契丹主力的想法,改城围剿进入河北的契丹兵。

符彦卿把一众将军和林从叫来,“如今契丹小股骑兵进入燕山山脉,不日就到河北境内,这次人数不多,咱们还按照以前的惯例行事。”

众将军一听都高兴起来。

林从和郭威却听得一脸懵逼,林从问道:“将军,什么惯例?”

符彦卿还没来及回答,一个偏将就笑着说:“大家每人领一支兵,轮流出去捕捉前来解决的契丹兵,并且事前出个彩头,最后谁那支抓的最多,彩头归谁,向朝廷上报战功时,也是头一份。”

旁边一个将军也笑着说:“这法子最公平,也能激励手下将士,小李将军要不要也参加?”

“小李将军年纪小,又是初来战场,肯定有些吃亏,不过你带的是骑兵,倒是能弥补这些,李将军,你要不要也来玩一把。”旁边将军笑道。

林从听了笑道:“听着不错,既然大家都参加,入乡随俗,我虽年纪小,可也不想落下,既然如此,算我一个。”

“好,爽快!”

于是众人就在刺史府立下赌约,约定每位将军出二百贯,然后以明日开始,契丹退走为止,开启了对入侵劫掠的小支契丹军围捕。

第140章 初抗契丹骑兵(二更) 契丹骑兵……

傍晚, 官道旁的一个村庄里,炊烟袅袅,在外面干活的村民扛着家伙陆续从外面回来。

一片温馨宁静。

突然,一阵急促轻微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听到马蹄声的村民们脸色一变, 一个手脚利索的村民立刻爬上村口的木楼, 这种高高的木楼是北方边关常见的建筑, 用来观望是否有敌袭。

结果村民刚爬上去,就大惊失色喊道:“是契丹土匪来了!”

爬上木楼的村民立刻拿起一个木头猛敲木楼上挂着的一个锣, 然后又摸起旁边火石, 直接把绑着干草抹了火油的木楼点燃, 木楼顿时燃起浓郁的黑烟。

敲锣的人这才从上面滑下来。

而村子周围的村民一听到锣声, 立刻放下手中活扛着家伙就村口跑,村里的青壮和壮实妇人也提着锄头、砍刀、弓箭甚至摸了菜刀出来。

至于各家老人还孩子则立刻关上大门。

里长带着众人迅速在村口的必经之路上拉起了木头和荆棘弄的路障。

很快,一支契丹骑兵出现在远处路上。

契丹骑兵自然也看到村民的严阵以待,却丝毫没把村民弄得这些放在眼里, 反而迅速加速,到了路障前, 契丹骑兵只是一跃, 就纷纷跃过路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