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274)

作者: 薄月栖烟 阅读记录

秦缨语气诚恳,一言一句皆是坚定,秦璋一见便知难做阻拦。

他从前放任秦缨的骄纵刁蛮,可真到了她公义无畏心有担当之时,他却觉酸楚起来,他拉住秦缨的手,又看着外间天色道:“可是这都九月了,天气渐寒,你自小最怕冷的,这一去少说十月才能归来,那时路上必定落雪,你马车里连碳炉都难添,且去楚州需十多日,路上舟车劳顿,日日粗茶淡饭,还有,你不习惯睡外面的床榻,你少时被太后留在宫里,换了床榻便彻夜难眠,你……”

秦缨鼻尖发酸,也握住了秦璋的手,“爹爹——”

秦璋沉叹一口气,“你是真要去?”

秦缨有些不忍,却还是点了点头,秦璋无奈道:“爹爹若真要留你,你也没法子离京——”

听此言秦缨心弦一紧,但很快秦璋道:“但爹爹知道,真要拘着你,便要不合你心意了,爹爹从前不严管你,如今亦不强迫你,你要去可以,但你不可食言,等你回来时,一根头发丝也不能少。”

秦缨高悬的心落地,忍不住将面颊贴在了秦璋手背上,“谢谢爹爹!”

既要隔日出发,便只有大半日功夫给秦缨收拾行装,秦璋带着秦广亲自盯着白鸳几个打点行囊,又吩咐秦广调派人手陪秦缨南下,秦缨好说歹说,才让秦璋只多增派了一个名叫冯聃的侍卫,秦缨与龙翊卫查案,沈珞和冯聃只负责秦缨安危,他二人武功高强,护卫一人自然不在话下。

纵然秦缨打定主意轻车简从,但因此去日久,直至黄昏时分才准备停当,秦璋吩咐厨房晚间设宴时,白鸳想起一事来,“县主走得急,可要告知李姑娘和陆姑娘?”

天色已晚,登门拜访已来不及了,秦缨便道:“此去月余,的确该知会一声,我写两封信,待会儿派人送去她们府上,全当作别了。”

秦缨在晚膳前将信送出,又派沈珞走了一趟谢将军府,待沈珞回来时,便说谢星阑还在与刑部交接,又道:“小人去时谢坚正打算来咱们侯府,他说谢指挥使已经命人前往南沧渡口准备商船,我们明日卯时过半出发,三个时辰便可至渡口登船,而后快行十一二日便可到慈山县。”

秦璋在旁听见,松了口气道:“走水路好,走水路舒坦些。”言毕,又哼一声,“幸而不是崔慕之那厮南下,否则爹爹绝不愿让你与他同去。”

秦缨哭笑不得,亦明白向来走陆路的谢星阑为何选择了水路,她眉眼微柔,与秦璋用了晚膳,又陪他往经室小坐了片刻,秦璋念她明日要晨起赶路,早早将她送回清梧院歇下。

一夜无梦,第二日秦缨天不亮便起了身,用完早膳,秦璋看着侍从们将几个箱笼搬出了府门,时节已入深秋,凉寒沁人,秦璋理了理秦缨肩上的月白斗篷,沉声道:“爹爹送你出城去。”

秦璋形容略显憔悴,秦广轻声道:“侯爷彻夜未眠,实在放心不下县主。”

秦缨自觉惭愧,“爹爹不必送女儿出城,到了城外反添伤怀,女儿走后爹爹好生歇息。”

秦缨话音刚落,一阵嘈杂的马蹄声忽然在侯府外响起,秦缨和秦璋纷纷意外,自中庭而出,往府门处走去,刚走到门口,便见湛蓝晨曦之下,谢星阑一袭玄色武袍,带着七八扈从,通身干练地停在了侯府外。

谢星阑下马上前,抱拳道:“侯爷——”

秦璋打量着谢星阑,只见其神容肃穆,虽是年纪轻轻,却老成持重不显山露水,便握着秦缨的手道:“此番南下路途遥远,还请谢指挥使对缨缨多加照拂,无论差事办得如何,不可令缨缨受半分折损。”

谢星阑波澜不兴地扫了秦缨一眼,“请侯爷放心,县主乃奉御令为朝廷办差,我必尽心护她周全。”

见他颇为诚恳,秦璋自是满意,秦缨这时也替秦璋拂了拂袖袍,“爹爹安心,女儿走后,爹爹修道时要顾念身体,待京城落雪之时,女儿便回来了。”

再多不舍,也终有一别,秦璋深吸口气,打消了送秦缨出城之念,只看着她上了马车,车轮辚辚之时,谢星阑又在马背上道:“侯爷不必太过担忧,我必将云阳县主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秦璋颔首,“拜托谢指挥使了。”

蹄声轻扬,谢星阑催马跟在渐行渐远的马车旁侧,车窗的帘络掀起,秦缨探出脑袋,不断朝秦璋挥手,秦璋唇角微动,一声“缨缨”刚出口便被晨风吹散。

只等到马车消失在长街尽头,秦广才在旁劝道:“回去歇着吧侯爷,这样熬着太伤身,您若是病了,县主回来老奴可没法子交代。”

秦璋叹口气,转身进了府门。

秦缨坐回车榻,心腔子里也沁着几分酸涩,谢星阑目光落去车窗内,沉声道:“京城多在十月中旬落雪,我们早日办完差事早日赶回。”

秦缨颔首,“能速战速决最好。”

话落,她扫了一眼谢星阑身边扈从,只看见谢坚,却不见谢咏,谢星阑瞧出她疑问,解释道:“我已让谢咏和冯萧昨夜走陆路出发,好早些至慈山县调查,我们此行走水路最快也要十二三日才能到,等我们到了再查,白耽误工夫。”

见他安排周全,秦缨心绪微松,又道:“若是你们自己,便都走陆路了吧?”

队伍迎着朝霞而行,绚烂曦光落在谢星阑面上,他眉眼澈明,此时收回视线道:“此行路遥,跑废马儿都是常事,我们经得住,但你是姑娘,没有未到慈山县,先将你累病了的道理,也就晚上两三日,不碍什么。”

秦缨看着谢星阑侧颜欲言又止,她担心的并非是水路走得慢,而是记着谢星阑父母在云沧江的船难,虽然已经过了十三年,但亲生父母之死,怎会随年月释怀?

秦缨叹了口气,“我其实做好了走陆路的打算。”

谢星阑看回她,“走水路有何不好吗?”

秦缨与他四目相对一瞬,到底没将隐忧问出口,她呼出口气放下帘络,隔着百蝶穿花的纹样道:“自是好的,多谢谢大人体恤。”

谢星阑在外无声牵了牵唇,马鞭几落,行至马车前,小半个时辰之后,明德门近在眼前,马车刚驰出门洞,驾车的沈珞便勒了缰,“县主,陆姑娘——”

“柔嘉?”秦缨掀开帘络往远处一看,果然看到道旁停着一辆青帷马车,陆柔嘉带着紫菀站在一旁,像已等了许久。

秦缨扬唇,“是来送行的!”

马车停稳时,陆柔嘉拿着个小包袱迎了上来,秦缨下地道:“如今天凉,来了多久了?”

陆柔嘉笑,“我怕来晚了你已经走了,也未等太久,昨夜收到你的信已不早了,我也没来得及准备太多,这些药膏药材是临时备下的,你带着许能用得上。”

包袱虽小,却沉甸甸的,秦缨接过,满心意足,陆柔嘉又道:“南明山在楚州,我早年去过那里,当时为了采药,在那一带的山岭中待了大半年,如今夏日刚过,其间毒虫瘴气更甚,你去了切要保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