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6)

作者: 三六九龄 阅读记录

卫长海和孟氏再偏心,都不可能拿银子只让他一人进书院去念书。他打听过了,白鹭书院收学生很有意思,大抵和后世的招生掐尖有共通之处,为了吸引聪慧的小童进入书院学习,学院有个规定,但凡要进书院读书的,学费按照学生的资质来收,被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定资质上好的,分文不收,资质中上一般的,每人每月收1两银,若是遇到资质下等又顽劣不服管教的,每月则要给书院交1两半银,尽管这样,学生还是排着队想把儿子送进来。

高明之处就在于,顾世安至今没有收过上等资质的免费学生,也极少有下等资质的,一般人每月拿1两银子就能到书院去学习,因而书院一直口碑良好,生源滚滚。

上等资质的学生分文不取……想到这个,卫景平眼睛一亮。

他能不能去试试这条不花钱的路呢。

不过,据他和孟氏去吃冰粉的时候无意中听说,顾世安本人并不喜欢天才,神童,口齿伶俐善辩之人,有人旁敲侧击,得出结论:白鹭书院的院长顾世安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早慧易伤”等等是有道理的,而对于言辞拙笨的学生,他也会用一句“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①”来驳斥来呵护幼时不太灵光的孩子……四处听说了顾世安的种种事情之后,卫景平在心里给了这个人一个评价:世故圆滑而又不失清高孤傲。

既然他本人并不喜欢所谓的“天才”、“神童”,那白鹭书院给资质上好的学生免学费的事,在他看来或许是白鹭书院招生的噱头,并不会有谁来开这个先例。

卫景平觉得不花钱读书这条路没戏,不用费心思再想了。

等等,如果自己非跟他死磕一回呢?

能不能让他为自己打破惯例呢。

自打卫景平有了念书考科举的想法后,就经常脑子一热地……想好事。

虽然他经常这么异想天开,但卫景平不急,想着他一个成人的芯子,八、九岁再进学也能赶得上孩童,又冥冥之中总觉得有那么一天,他能获得顾世安的认可,免去一个月1两银子,不花钱就能到白鹭书院去念书。

没想到他不急,卫长海先替他急上了。

要他习武。

不过既不念书也不习武就这么晃悠着确实不是个事儿,也不怪卫长海着急。

习武能强身健体,卫景平倒不反对。

要不,先跟着卫长海习武打发下时光?一边习武一边留个心做着打算,要么让白鹭书院破例收他,要么找个营生挣够一年的学费银子,乖乖交了钱念书去。

卫景平边想着边跟着卫长海笨拙地扎起了马步。

其余卸甲的武将和他们的儿子们在校场上热火朝天地比划了一圈,到星月初上,人人都舒畅地各回各家。

到底是心疼小儿子,卫长海没怎么磨砺他,他带着卫景平扎了会马步,演了几个回合拳脚功夫,很快就领着四个小子回家去了。路上,卫景平走不动了,卫景明一把将人抱起来扔在背上:“腿酸不?”

卫景英和卫景川则对此极为不屑,他们七岁的时候大抵已经在校场和人打架都不哼一声了。

这个四弟却连道都走不动。

卫景平很是不好意思地挣扎着要下来:“我自己能走。”

“放下来让他自己走。”卫长海疾言厉色道。

作者有话说:

①出自《论语·学而》。

卫.想好事.景平:吹个牛,我觉得我会是白鹭书院那个先例哦。

第5章 显摆

◎他把看到的内容跟卫景明说了:“怎样,我没蒙大哥吧,我就是认字。”◎

小儿子习武的资质之差震惊了这个糙汉子,他苦恼地反省,朴实地发觉是自己和媳妇儿太溺爱老四了,这才害他没传承到他们老卫家在武艺上的天赋,同样都是他儿子,老四比他上头三个哥哥差太多了……这都怪他呀。

还能怎么办,趁早往回扳呀。

卫长海捏了捏手掌心,暗自思忖:以后要多磨砺磨砺老四,再不能溺爱下去了。

从卫景明背上下来的一瞬,卫景平感受到卫长海对他从未有过的严厉,他的内心是惊慌的。

习武他不怕,他怕的是这个便宜爹卫长海参照上头仨个兄长的资质,成天对着他手持棍棒一叉腰,撅着胡子瞪圆了双眼,叫他以习武为事业呀。

要强健体魄,更要苦练几多个寒冬酷暑,练到精通拳脚、骑射、剑法……长大了去考武举从军,或去当镖师,又或者去衙门里当差,还有的给达官贵人看家护院当打手,哪一个想一想就觉得他干不来。

一直到进了屋,卫景平都蔫蔫地提不起精神来,坐进教室里念书的念头比先前强了那么一丢丢。

就这么一丢丢,让他觉得不能那么随缘等待白鹭书院的顾世安院长来召唤他了。

他得主动去召唤读书的机会啊。

他想着卫景明他们,卫景平心一动:要是能先说服卫长海和孟氏,让他们四个一块儿去读书就好了。

至于读了书,以后做什么,或考科举,或者别的什么,就容易多了。

他听说,在上林县,读书人连说亲找媳妇儿都格外容易呢。

想到这儿,卫景平哑然失笑,读书在古代本来出人头地最佳的捷径,要不古人怎么会连番上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都要读书的励志故事呢。

卫景平豁然扼腕:等什么白鹭书院,这大好的时光,不念书求知,耽搁掉就太可惜了。

至于钱嘛,他他……来想想办法好了。未必要花大价钱进白鹭书院念书,要是能找个启蒙的私塾,或者请一位西席来家里教书,只要收费够便宜,能够教他们读书认字就好了。

可是怎么请先生,去哪儿请,请谁,成了很大的问题,他全然没有头绪。

这么一琢磨,卫景平浮躁的心气下去,又急不起来了,还是得一步一步徐徐图之啊。

熄灯睡觉前,他问卫景明:“大哥,你想念书认字吗?”

要是搁以前,卫景平这么问,卫景明定然会吃惊地摇摇头,说一句“不想。”,读书有什么用,不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吗。

他有武艺傍身,将来自然是要考武举当大将军的。

可现在,他愁肠百结地挠了挠头,说道:“老四,我……”

他想,念书。

说完,他也盘算上了。和卫景平想的差不多,他也算着要是他们四个一起去白鹭书院念书,一个月光学费就得花出去4两银,他爹那点俸禄银子是无论如何都供应不起的。

比白鹭书院收费低的,上林县还有郑秀才和祝秀才开的私塾,每年才收4两的学费,两家一共收了十多个学生,但据说不是交学费就那么容易进去的,一来祖上要是读书出身,二来要看是否和先生投缘,否则,不管多少钱都会被拒之门外的。

像他们哥儿四个,他都十五岁了,开蒙太晚,老二是卫景英则是上林县出了名的刺头,没人敢惹,老三卫景川憨憨傻傻的,一看就不是拿笔杆子的手,学起东西来还不得抓耳挠腮的,想要让秀才看上他们,恐怕很难。

上一篇: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下一篇: 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