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零六零~我是锦鲤(187)+番外

作者:传山 阅读记录

刘二林一边听一边附和着,三人一人补充一点,刘二林听的津津有味,首都他是去过的。不过没有这三位玩那么多地方。

先送江家兄弟俩回榆树沟,然后再回大丰生产队。

江家,江全安,江全平,回到家里,受到家人热烈的欢迎,不少生产队的人也在江家院子里面看热闹。首都,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的。

东南西北四兄弟,帮忙拿东西,各拿各的东西,两家的东西挺多的。榆树沟的人看到大包大包的东西,暗自砸舌,老江家的人命真好,有位做将军的亲戚,家里的老太太也不用他们养,都有人养着,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好东西。

看看江家,每年都有从首都寄来的东西,新衣服粮食,腊肉。前几年兄弟两家一家添了一台收音机,可以听广播听新闻。人家家里的日子比支书家的都要好过。在生产队没有人敢给老江家人脸色。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家家里有人做官还是在首都做的大官。羡慕,谁家不羡慕,早些年谁家不说江家闺女苦,成亲没有几月,男人就出门,一去不回。大家都以为她男人死在了外面,家里孤儿寡母的,还靠着老江家兄弟俩帮忙。

不少人在背地里说,说老太太亲自挑选的女婿,是个命不好的,还拖累了闺女。现在看看,人家不但没死,还做了大首长。一大家子跟着享福。

“爹,坐了几天车,累了吧。要不进屋躺会儿。”老大东子要扶着自家老爹进屋躺会儿。

江全安的手一甩,甩开大儿子的手,“躺啥躺,在火车上躺了几天还躺啥,骨头都躺酥了。我活动活动。”

院里院外的人砸巴着嘴,羡慕着。

江老大抖起来了,真不知道去到首都都见识了啥。

江东没办法,只能搬出来不少椅子,长板凳,让队里的人坐着,看样子老头子真是要抖起来了。

也是,去过首都,见过大场面,还不得抖抖。要是他也得吹吹牛,抖上一抖。

许多人排排坐,听江全安讲首都的所见所闻,还有都干了一些什么。

吹牛大会正式开始,隔壁已经回家的江全平,又来到老宅,兄弟俩一起吹牛,一人吹一人补充。

高光时刻,即将来到。

大丰村,刘大林整理好自家的东西,拎着东西给族里几位年龄最大的老人家里送礼物,都是甜甜丫头准备好的,一家一点。几户人家送完,回到家里。老二老三都在家里和爹娘说话,刘长河招手,让刘大林坐在一起,顺道给他说说孙女在部队的事情。

刘大林知道爹是担心英子,坐下来细细的说了英子和城叔和他说的事情,“爹,娘,别担心。英子过得好着呢,城叔虽然不能明面上照顾英子,可是等英子去到城叔家里的时候,每次都会教她一些新的东西。这次的提干名单里面就有我家英子,城叔说了,等提干以后,让英子再谈婚事,给她介绍一位不错的小伙子。

英子的婚姻大事,不用我们操心,甜甜也是有心,从英子进到部队以后,隔三差五的让她丈夫周卫星给英子带做好的酱菜,泡菜还有一些肉酱过去,帮英子改善伙食。

一起长大的,英子喜欢吃啥,甜甜知道的一清二楚,有时候还给英子带些零嘴。比我们照顾的都周到,我这次去的时候,甜甜刚带着一家老小从外地回来,她是去给什么大人物看病,是上面给甜甜的任务。

病人送了甜甜很多东西,有衣服,有鞋子,包包,还有插电就能用的电风扇,最稀奇的还有那啥子电冰箱,夏天用贼好,把没吃完的饭菜,放在冰箱里面,三五天都不会馊。

冰箱没有多的,可是电风扇有,我们乡下没有电,也用不上,甜甜说也就不给老家的亲戚送,但是特意多留了一台,等英子结婚的时候,送给她。还用东西包好的,我和英子也就是看。

真是凉快,风,飕飕的吹,城里人真是享福。我听说这次的好东西,甜甜还给最上面的领导送了,但是领导给了甜甜钱,东西先到的,等甜甜回家,那些钱也让甜甜捐给了那福利院。不老少,甜甜说了,那东西她没有花钱,不能收钱,只能捐出去。”

第143章

“甜甜做得对, 不能收钱。”刘二林比家里的大哥,三弟都明白, 现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收钱会有麻烦,至少会落人口舌。

刘大林后面还讲了自己去过的地方,还有拍的照片, 一张张的都洗好,带回来了。

给老三一份礼物, “老三,里面的礼物,贵重的都是甜甜给你家的,便宜的两样是我送的, 别嫌弃哈!”

接过礼物的刘三林,撇眼自家大哥, 没好气的说道, “你能记着给我带, 已经很不错了。我还嫌弃,嫌弃啥, 就你那记性,我能有啥指望。”

“老三, 你是想挨揍吧。”

“别呀,在爹娘面前,看你敢不敢欺负我。”刘三林有恃无恐,他才不怕自家大哥。

三兄弟都在面前嬉闹, 刘长河高兴,但是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看着。

想到孙女以后能留在首都,老头高兴的乐呵呵。又想起三儿家的孩子,“老三,要不明年你让小飞也参军去,和英子在一起,姐弟俩还有个伴,说不定最后还能有番造化,留在家里,可没有什么招工的机会。你明白原因的,你大哥二哥现在都不能帮你,也不能让咱家再落人口舌。

每年首都部队都会来咱县招兵,让你二哥找找人,小飞去首都的部队还是可以的。这次咱不找你城叔,如果小飞能运气好进到他所在的部队当然好,如果不能也没啥,你觉得咋样?”

刘长河尽量的让每个儿子家里都有人出去,以后也能相互帮衬,彼此条件都不会太差。那这样的话,他一辈子就安乐了。也对的起列祖列宗,到了下面也能跟祖宗们有个交代。

“爹,我听您的。”刘三林也想自己小家也有个有出息的孩子,可是现在能奔出去的机会很少,参军是唯二的机会。

这次刘大林有了另外的收获,甜甜教会他不少用土办法治虫害,还有给田地增肥的办法。田地天天种,年年月月的种,到了后面肯定是会贫瘠的。做好土地增肥,就不怕土地贫瘠,贫瘠的土地想丰收,基本不可能。

都是甜甜告诉他的,让他回来带着队员们试试,不管咋样,试试最多只是浪费时间,农村其实除了季节性的忙碌,还有些时间基本没啥事。

土地,公有以后,队员们有几个是勤快的,都是一群懒汉。

榆树沟的江家兄弟也知道这些土办法,刘甜甜也没有藏私,毕竟江家的东伯伯现在也是生产队的组长,希望他们都能试试。三人去趟首都,等于一分钱也没有花,去的时候坐的火车也是便车,运输东西的火车。回来的时候那些票钱是刘甜甜出的。还细心的在他们的包里,塞了一些路上吃东西的钱。

热闹过后,是寂静。

对于刘家或者崔家都是一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