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发福的掌柜挑了一根放到嘴里,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银花就知道有戏。
“这个你有多少?”
掌柜并没有问价格,一点儿野菜做的腌菜就是再好,也要不起来价格。
“这东西虽然漫山遍野都有,但要找这样好的也不容易,这几天只得了两小坛子,不过还有别的。”
银花赶紧把几个小坛子都抱出来摆在柜台上,都是些味儿好的野菜腌制而成。
掌柜倒是不厌其烦都尝了一遍,就喊伙计过来腾到自家的罐子里。
那罐子可比银花家的土坛子好看多了。
银花用手稍微挡了挡,“掌柜,您还没出个价呢?”
像这样的腌菜,村子里都是先往几个饭店打听,没人要还得花时间去集市卖,所以都希望直接给了饭店,都是照着量的多少,直接比照菜蔬的价格差不多了,但一斤腌菜可不是一斤摘出来就卖的菜那么容易得的,尽管如此,却是农人少少的几个能赚几个钱的途径之一。
银花却是不准备由着掌柜贱卖。
“坏的、不好看的,绝对没有,这腌菜里面也不只有菜和盐,还有别的独门配方,保证别人做不出这个味道,您要是中意,我以后都先拿到您这里来!”
银花把脑海里酝酿了许久的话,照着说了出来,手心里都抓了一把汗。
能做掌柜的,都是人精,怎么会听不懂银花的话,随意的拨※弄了两下算盘,正好有人要结账,掌柜自然是先招呼客人了。
银花小心的把几个坛子都抱开,免得碍折事,也省的有人把口水不小心喷了进去。
掌柜也是有意晾着银花,把银钱都规整好才又抬头。
“你刚才说什么?”
“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也是我们一家子辛苦做出来的,掌柜没诚意的话,我去下家问问了。”银花也借着这段时间缓过起来,坚决的说道。
腌菜就是价再好,顶天不过多几个铜板儿,掌柜其实并不在意那点儿小钱,不过是习惯使然。
银花带的小坛子,一个坛子里不过一斤出头的腌菜,四个坛子,其中两个是野韭菜,一个是野葱头,剩下的杂七杂八什么都有,不过都是挑过的,腌制的手法好,颜色翠绿,拌了牛油又自有一点燃荤味儿,比几个村子里妇人们胡乱腌制的味道自然好许多。
当季的蔬菜,家家户户都会自种,吃不完便拿到镇上卖,这小县城,也有不少人家在自家院子刨菜园子,普通蔬菜永远都是供大于求,价格也起不来,好的时候还有两三文一斤,差的时候甚至一文几斤都有。
掌柜也不细称,“十五文钱,下次要是有你还送过来!”
银花面上不显,在心里松了口气,“掌柜放心,您是实诚人,我们就愿意跟您打交道……”
说着,银花麻利的帮小伙计把腌菜都拨出来,把坛子又仔细放好,等把钱收好后才拿出※水罐提了灌水的要求。
掌柜大方的叫小伙计把大堂里冲的茶水给银花装了一罐子。
“还是少喝些生水!”
银花再三道了谢才离开。
在街口看到卖糖葫芦的,大的有十多颗又大又红的山楂,要两文钱,小的只有六颗小山楂,一文钱一串,银花犹豫了好一会儿,想到大宝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吃过糖葫芦,咬牙买了一根大的仔细藏在背篓里。
篓子里除了四个空腌菜罐子,还有一个稍大点儿的,里面是银花自制的灯油,准备去杂货铺问一问,若是铺子不收的话,到时候留到小集去换点儿东西也是好的……
……
第14章
第十四章争执
……
现在已经有了蜡烛,但这种烧的极快的家伙不是哪家都用得起的。好一点儿的灯油大多是动物油制成,有人家连肉都吃不起,怎么会用的起这种灯油!最差一等的灯油也是食用油制成,比吃的棉油还贵,当然乡下不少人都会找一些能燃的树油回去照明,但少有人制成能被看得上的灯油。
银花其实会与人打交道,上一世走上了那样的道路,如何应酬说话哄人自然都是学过的,但是原主留下的记忆却强大的甚至会让身体不由自主的依着行=事……
银花挑了一家货物齐全且都是普通物什的店走了进去。
大概是常有农人拿东西过来卖,店家早就习惯了,
银花把灯油拿出来,嘴拙就拿事实说话,只叫店家试一试。
“我们自家都是用这个的,就是熄了后味儿有些大,但是经烧的很。”
原本有些懒洋洋的店家起了些兴趣,找了个旧灯盏,挑了半勺棕灰色的灯油出来,将灯芯在油里浸了一下后,“噌”的一声点燃,好一会儿不大的火苗才慢慢弱下去,“噗”的一声熄灭,焦味儿很快在店里弥漫开来。
银花打听过,普通灯油得七八个铜板一斤,银花熬的这一罐子油,底下有杂质的都留做自用,装在罐子里半凝固起来,看着并不比豆油等制的的灯油差,一罐子少说有两斤多。
“您要觉得还成,少于十四文我是不卖的。”
所谓无商不奸,即使银花开价公道,店家也还要压价。
“我们都是乡里人,来一趟不容易,您不要多说,我跟您换两斤多棉花,不要现钱,您要成就装东西,我还赶着回去呢!”银花抓了一把去籽棉花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没有霉味,才说道。
这棉花市面价格是六文钱一斤,店家进货肯定更便宜些,如此比直接给现钱要划算。
等银花背着东西到城门口的时候,大田村同来的有两人已经在了。
一个小媳妇子正在抹眼泪,她边上的妇人不停的安慰她。
“芳妹妹怎么了?”银花轻声问道。
“哎呀,何三家的,你快来给她说说……”
小媳妇子叫柳芳,只比银花小一岁,去年刚嫁到大田村,以前找银花一起做过几次针线活儿。她娘家穷,人长得又不是很好,在婆家日子不好过,因他男人打收了玉米就在县城做苦工挣钱,她婆婆才让她出门,顺便叫她带了些自家编的小篮子小背篓过来换钱,不过以往常去的那家店这次却没收,也没能找到他男人,打听了说是去外地做活儿,得两天才回来,她又是担心又是害怕,哭个没停。
“婶子,还有多久大家伙才来呢?”银花问道,“你先把眼泪擦擦,我陪你赶紧换几家去问问,说不得有铺子愿意要!”
“就是,就是,你就是死脑筋,这东西本就不好卖,你婆婆来十次有五六次人家也是不要的,没卖出去,你婆婆能吃了你不成,你们快去,我叫大家等你们一会儿!”那婶子也是爽快人,帮银花把背篓拿下来,“我帮你看着!”
银花抹了把头上的汗水,帮柳芳提了一手东西。
这样的小篮子小筐子主要是卖给镇上的人当菜篮子,一家有一个就能用好久,邻近大大小小的村子各家各户都能从山上找了藤条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