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170)+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

姜沃知道是为矿灯事面圣,便直接带来了一份整理过的文书。

上面是她从各种古籍上找来的,从魏晋到近来炼丹方士的炸炉旧事以及丹方。

“陛下,臣愿意一试。”

倒是皇帝看过后略有沉吟:“此事,很是危险。”

试验‘伏火方’显然是生命攸关的事儿,前些日子并州矿井之事牵扯东宫,皇帝也很关注,自然知晓矿井之爆的危险程度极高。

他将姜沃宣来,本来只是想问问她有无想法,具体的交给兵部的‘专营作坊’来试验。

没想到,听她的意思,倒是想亲自来做似的。

姜沃觉得,这件事应该自己来:一来,只有她手里有最安全的火药制备方子,不必兵部一一去试,免得再造成多余伤亡;二来,她是有卜算之术与系统双重保障的,对危险的预警,比一般人强很多。

皇帝沉吟中,李淳风忽然开口道:“陛下,臣可以带着弟子一试。毕竟臣也是炼丹师。”

此话一出,屋内一静。

在李淳风丹室(厨房)吃过菜的诸人,不由都投过去一个幽幽且有点复杂的目光。

您真的是炼丹师吗?

唯有李淳风面不改色,很自然道:“在宫里的丹室,如何能用危险的伏火方?但这回事关紧要,若伏火方可用,能助陛下攻城,无论如何该试一试,臣等万死不辞。还请皇上允准。”

姜沃也请命兼表态:为大唐,为陛下,甘冒风险。

皇帝最终颔首:“好。”

又觉两人冒此生命危险,实不是一两句勉励和夸赞就够的,皇帝向来是赏功臣很大方的人。

“伏火方若成,必有功赏。”

“但两位爱卿要以保自己为要,哪怕伏火方不成,朕也需要你们二人好好回到太史局去。”

两人应是。

皇帝又问起所需之物。

李淳风道:“伏火方所需的之物倒没有很贵重的,只是需要远离宫宇的一处所在。还请陛下就在天台山荒僻处,建一处小小的作坊,拨给几个匠人即可。”

皇帝允准。

*

“是不是太危险了?”兵部不只拨了十个专门负责锻造兵器的匠人过来,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还特意亲自过来了一趟。

他站在几座小小的房舍前,递给姜沃一本新的手记:“先生听闻了此事,也很是担心。但知太史丞是为了国事,也无法多说。只好将从前的炼丹手记都寻了出来,让我转交。”

姜沃接过:“劳烦英国公了。”

李勣见进进出出的匠人们,不停地搬着一箱箱‘桐油’、‘焰硝’,‘浓油’‘硫磺’等易燃物,就莫名担忧,嘱咐道:“一定要当心。到时候离得远些,哪怕炸不到人,之后若是起了火,离得近了来不及走脱也险的很。”

姜沃就指给他看,这几处屋舍周围,已经砍出了一片隔离带,没有任何草木,土里也都埋了隔断火焰的药材。

就是生怕一不当心火烧山林。

李勣见他们准备周全,又想起并州用上新矿灯后,果然再没有炸矿之事,不由多了几分信心和振奋:“陛下已命我为征高句丽的东道行军大总管,下月就先往幽州去整顿军伍——只怕没法最早听到太史丞的好消息了。只盼于战场上便能见到。我静候佳音。”

*

李勣去看过一回现场,皇帝还特意把他叫去问了一遍如何。李勣向来是觉得伏火法危险,又与太史局欠过一点人情,于是便回道:“哪怕是臣多年征战沙场,见了那一箱箱硫磺、焰硝都心惊肉跳。难为李太史令和姜太史丞两个,为了陛下冒此性命之险,实在是忠贞之士。”

皇帝颔首感叹:“正是如此,若是一时之险或许可以说是气血之勇。但他们这是日夜与极险相处。”

又问李勣,是否已经将那十位匠人的厚赏送与家人——为大唐为他做这样危险的事,甭管是心爱的臣子,还是普通的匠人,皇帝都记得。

李勣回明,又道还安排了十个士兵,十二时辰轮班,一直在‘伏火作坊’数十米外驻扎,随时关注着作坊里的情况。

皇帝颔首:“好,一有事立刻来回朕。”

*

且说李勣大将军安排的这十个士兵,还惹出来一段小插曲。

这日,李治正如常跟在皇帝身边学着调兵,忽然就有人来报,说是‘伏火作坊’出事了,外头有人等着回禀。

李治一听这个消息,就觉得手霎时冰凉。皇帝也一惊,立刻叫人进来,连声问道:“伏火作坊炸的如何?可有人死伤?”

来人第一次面圣显然十分紧张,面对皇帝的问话吭吭哧哧似乎不知道怎么措辞才恭敬,李治都难得急了:“直说!”

那士兵才道:“回,回陛下,回太子殿下。不是作坊炸了,是,是昨夜李仙师烤肉吃,引来了山上的野猪。野猪冲过来撞坏了作坊的围栏,还险些撞到屋里去。”

两位这才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炸了,只是差点被猪拱了。

皇帝立即下令:清缴天台山的野猪!

*

贞观十八年。

初雪。

李淳风与姜沃也不撑伞,只是带着兜帽,与匠人们一起站在安全地带,远远望着作坊。

长长的浸润了桐油的棉布引/线,延伸到屋里去。

李淳风将火折子递给姜沃:“点吧。”

姜沃点燃了引/线。

片刻后,夯土垒砌的屋子,轰然倒塌,火光映亮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

身后是匠人们,与戍守在旁士兵们的响成一片的欢呼声。

爆炸后的火光仿佛还留在姜沃眼前。

她忽然想起,她前世过的最后一个新年。

那一年没有禁放烟火,零点时分,外面鞭炮声震耳欲聋根本听不清电视里的春晚,而天空上,则是绽放的各色炫丽焰火。

当时她带着双鼻氧管,坐在窗口看烟花,想着要是能出去放一放烟火就好了,可以像别人一样,点燃线子,然后连忙捂着耳朵跑开,等着焰火升空。

又想起了到大唐的第一个新年:这回她身体倒是好了,结果发现大唐还没有火药,自然是没有烟火可以发放的,有的只是爆竹,把干了的竹子烧出火花来。

姜沃仰头望着天空。

有生之年,她能亲手放一放烟火了。

*

从袁天罡屋里出来,姜沃循着贞观十九年盛夏的阳光,一路回到太史局前头的大堂去。

去岁冬日制出安全的火药后,皇帝很大方的给了她两份奖励,其中一个就是——

太史局正午留值的官员,见了她进门都起身问好:“这个时辰,这样热的天儿,太史令怎么过前头来了?”

制授五品太史令。

在大唐,六品与五品官员,是一道最明显也最难跨越的分水岭。不但因为六品升五品难升,更因为两者授官的方式不同。

五品以下,只是敕授。

而五品以上截然不同,典制有云:“五品以上官员(含五品),需备名中书省,得圣人制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