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171)+番外
五品,才算是进入了真正的大唐中枢官员体制,是为三省六部宰辅们真正能看到的官位。
姜沃做了太史令后,就完全接过了太史局。
李淳风则升任正四品太常寺少卿——九寺的级别要高出太史局,比如太史局的官员做到顶,就是五品太史令,但太常寺的顶却是三品太常卿。以李淳风的年纪,调任太常寺少卿,便是将来下一任正卿。
太常寺掌陵庙祭祀,礼乐仪制等大事,以往就是与太史局来往最多的衙署。
姜沃也不怕以后见不到师父,为师父送行时还道:“师父,您的藏书房、匠作室、观星台还有丹室,我都给您留着,一动不动,您可要常回来。”
李淳风点头:“是啊,不然谁给你们炒菜啊。”
姜沃笑道:“师父明鉴。”
李淳风走出太史局时,连头都没回,潇洒而去:“有你掌太史局,师父放心地升官去了。”
*
作为太史令,会有一间单独的屋舍。
姜沃回屋后,将自己的新笏板拿出来擦了擦:说来,她的制授正式下来时,皇帝就已经带着太子亲征去了。长安城中只有房玄龄房相当家,他当然不能组织朝会,于是姜沃这枚新笏板就一直没用过。
五品下,用竹笏板,五品上,可用象牙笏板。
随着她制授而来的太子的贺礼,便是一枚新的象牙笏板。、
姜沃刚将笏板收好,外头就有人叩门。
“太史令,鸿胪寺崔典客丞请见。”
崔朝?姜沃心中一算,这似乎不到给她送账簿的日子。
外头回话的宦官继续轻声道:“典客丞道有鸿胪寺的公事,请太史局协理,所以特来请见太史令。”
姜沃便道:“请吧。”
小宦官引了崔朝过来。
崔朝入门,行见上峰礼:“太史令。”
姜沃还了一礼。
这两年,为公事为私事见得也颇多,姜沃也就省掉寒暄,直接问道:“有什么事吗?”
崔朝点头:“太史令原来提过,玄奘法师入京的时候,你也想去亲迎。”
姜沃眼睛一亮:“玄奘法师终于回来了?”
“鸿胪寺已经接到消息,玄奘法师后日会从金光门入长安。”玄奘法师原本在佛门中名头就大,此番西去取经,历经十七年,带回大小乘佛经数百部。此等壮举,从玄奘法师踏上大唐疆土后,安西都护府的官员就派人一路护送,将玄奘法师送回长安。
坐镇长安的房相得到此信后,亦觉不能等闲视之,于是交代给鸿胪寺,去迎接下玄奘法师。
崔朝正领了此事。
姜沃从崔朝手里接过具体的时间地点:“到时候我一定去。”
这便是皇帝给她的第二份奖励——从前她作为女官住在宫中,从此后,她与旁的官员一样,可自由出入皇城,可置家宅田产。
如今,姜沃与这大唐贞观盛世之间,已经不再隔着太极宫的宫门了。
第62章 赢了
贞观十九年夏。
长安城西面主城门金光门外,早早搭起了两座凉棚。
正是为了玄奘法师而设。
“太史令,这金光门在西,西属金,故以金光命名,这我倒是打小就知道缘故,但这雨坛建在金光门处,在风水上又有什么说法吗?”此时正与姜沃闲聊五行风水事的,并非请她来迎玄奘法师的崔朝,而是司农寺那位不事农事极为风雅的王正卿。
他也来迎接玄奘法师了——不光王正卿,此时金光门外,已经来了七八个朝臣。
原本房相是将‘迎玄奘法师入长安城’事安排给了鸿胪寺。
鸿胪寺卿就按照迎接外邦首领的规格,特意指了典客丞崔朝亲迎,已经算是高规格了。
然而就在昨日,高句丽前线传回皇帝的意思:好生将玄奘法师安置在长安的弘福寺,等他东征归来,要与玄奘法师谈讲佛法。
这下能分开身的朝臣们,不少都来迎接这位西去十七载的法师。
鸿胪寺卿自己也来了。
王正卿向来是理直气壮摸鱼,因而来的最早。
姜沃到了后,他就踱步而来,开始与她闲谈:“太史令看到那些僧人了没有?有些是从昨夜就等在这里了,就为听玄奘法师讲佛法。”
因朝廷要迎玄奘法师,便早早有左右街使来维持秩序。僧人们此时都有序站到两侧,将门前的位置,留给了官员们。
姜沃正在跟王正卿闲谈着风水之事,就听见有熟悉的声音唤她:“诶?太史令也来了?”
转头一看,是将作监两位少监,阎立本和于鹿到了。
众人彼此见礼。
阎立本指了指身后跟着拎着画箱的小宦官,笑眯眯道:“今日之事,我是一定要来的,玄奘法师东归,可得好好画下来!”待阎立本说完话,旁边于少监也来与姜沃道:“太史令点过我们用棉籽油做的蜡烛了吗?觉着如何?”
姜沃还不曾回答,旁边司农寺王正卿就转头过来问道:“等下。棉籽油的蜡烛?老于啊,你是怎么回事?你那些棉株是不是从司农寺弄走的?做出了新蜡烛,送太史局自是该的,但是不是也该给我们送些?”
于鹿连忙表示,
才做出来没几根,只是想请太史令看看有无不妥,等以后再做,当然头一个要送司农寺。
王正卿点头做了然状:“哦,原来是让姜太史令试毒啊,那没事了。”
于少监险些当场给噎死:……
姜沃内心赞叹:王正卿真会聊天。
于鹿现在已经深深后悔:明明看到这位也在,我过来干啥呢!谁不知道王正卿最会得罪人,要不是有吏部尚书王珪大人这个堂叔,他估计早被人套麻袋打了。
于少监只好赔笑,对着姜沃露出个复杂表情:太史令,你懂我,我没要让你试毒的意思啊!
姜沃莞尔点头,于少监如蒙大赦,速速撤离王正卿身边。
*
崔朝跟在上峰鸿胪寺正卿身后,神色端然垂手肃立。
而目光却如飞鸿点水一般,轻轻掠过正在与朝臣们相谈的姜太史令。
太史令官居五品,官服已不再是青绿色,而是绯色。
崔朝原本觉得她穿绿色官服,正如清心玉映,分外相衬。如今见她为太史令,着五品官员的绯色官袍,又觉浓淡皆宜。
哪怕是炎炎夏日,绯色在日光下亮烈到有些刺目,但她的面容依旧是素犹积雪,神态清举如风,如初见并无分别。
崔朝不由想起,当时自己还在惋惜她不能上朝;后来到了元宵灯会,亲眼见她在朝臣面前得了皇帝的宫灯;再到如今,她已经走出了宫门,身着绯袍与相熟的官员站在金光门前相谈甚欢。
见到她一路前行,不免觉得欣悦。
**
“法师来了!”
还是早早候在门口,伸长了脖子的僧人们最先看到了玄奘法师的身影——他穿着很平常的僧袍,甚至有些晒脱色的陈旧感。
步履稳健,一步步行来。
金光门外的官员们,都不约而同停止了彼此的寒暄闲谈,皆是安静等候着这位法师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