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691)+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之前的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被裴行俭抓回献俘后,自然是与他不对付的部落首领借机上位。

在某种意义上讲,如今的突厥大部落的首领,还要感谢当年那一仗以及裴相。

因此,在圣神皇帝于朝上问起突厥使臣和亲事儿时,那使臣道:“我们可汗说,既有荣与上国和亲,便想为公主求娶裴相……”

朝上所有朝臣:?!

众多目光齐刷刷看向了裴行俭。

那突厥使节接着道:“裴相这样有勇有谋的驸马。”

其余人:唉,原来只是汉语不到家,断句问题啊。

裴行俭:……你们这种失望脸是怎么回事啊!

尤其是他的宰相同僚们,几乎就把遗憾不能看‘突厥公主求娶裴相而不能’的热闹,写在脸上了。

当然,突厥使节这么说,主要是借机再捧一下圣神皇帝,顺便表明下心迹:我们特意提起裴相来,可见对当年战事并无怨怼,与当年欲反的突厥已经不是一路人了。

至今,裴宁想到前几日的事儿,还忍不住要笑。

只为了能看到父亲这场热闹,她就觉得自己努力奋斗,立于朝堂的辛苦都值回票价!

*

“武三思,武承嗣。”

而听到镇国公主开口,裴宁才连忙收敛心神,不再去考虑和亲事,专注听公主的吩咐。

裴宁答道:“是,这两人正是武氏一众宗亲的主心骨。”

毕竟这两人是与陛下‘血脉’最近的人。

武三思——当今陛下异母长兄武元庆之子。

武承嗣——当今陛下异母次兄武元爽之子。

其余武氏宗亲,自然围绕着这两个人抱成一团。

裴宁在汇报她对于武三思和武承嗣的‘调查报告’。

虽说他们入京来还没来得及搞出什么动静,但他们过去那些年在边地的生活,自不是了无痕迹。

“……其性柔佞多狡,善钩探隐微……”

总而言之,不是省油的灯。

裴宁不由看向镇国公主。

曜初只点头:“辛苦你了。”裴宁就很解其意地告退。

*

曜初命亲卫去请她府上长史李慎修。

有些事,她还是不能交给裴宁去做,为了她,也为了裴宁。

毕竟裴宁是裴相的女儿。

这身份是双刃剑。

以裴相、库狄琚夫妻两人在朝中的官位和所掌署衙的重要性,除非他们哪天撞昏了头,否则是绝不会主动在储位中站队的,他们只会跟着皇帝的步调走。

故而有些更隐秘的事,曜初只会交给她的长史官——

李慎修虽也出身英国公府,但她的父母李敬业、宁拂英都在边关为将,哪怕宁拂英暂时回神都,也只是在军事学校呆着,并不涉京中朝堂事。

曜初有时候闭眼想想朝局:若是她不在,此时朝上储位之争,大约就是在武家这两个‘陛下亲侄’与显儿旦儿这两个‘陛下亲子’之间进行吧。

解决掉武氏宗亲,是她走向储君位的必经之路。

第339章 吃瓜日常

临近五月端午,神都中夏日炎炎。

而在四月的最后一天,朝堂上定下了与突厥的和亲人选——

突厥一方选中的和亲人,是突厥可汗的亲妹,一位寡居的公主。说是寡居,但年纪不过二十三四,属于刚成婚没几年,驸马就因病一命呜呼的情形。

圣神皇帝听闻突厥公主才二十来岁,就准备挑个年轻鲜嫩点的侄孙辈的送过去。

毕竟侄子的年龄,都年过三十,膝下还儿女一大堆。嫁过去也是牵牵绊绊的,总不好让人家公主无痛跨境当后妈。

礼部派去教武氏宗亲规矩的礼官,在经过从前数年的选驸马之事后,也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快按照陛下划定的年龄要求,给出了一份‘和亲王子候选人’的考核成绩单。

姜握也看到了这份成绩单。

已经是新式数字型的了。可见各部对新式数字适应的还不错。

圣神皇帝扫了一眼:“前三名成绩好的,再让司寝局挑一个。”

于是宫中的专掌‘燕寝进御之次序’的司寝局,就奉旨去挑“合适”的人了。

此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突厥使者快快乐乐告退返回,定下于秋日派迎亲使团来迎和亲王子。

这也是从前就有的旧规了,下次再来,还得带丰厚的礼金来。

突厥使团都已经离京了,吐蕃却还在纠结。

年后,松窝就把两条消息送回了吐蕃——

好消息:圣神皇帝同意和亲。

坏消息:和亲的是王子!这,难免在硬件方面跟咱们赞普略微有点不适配。

吐蕃摄政王后还真没想到居然会这样,非常头疼:

她自己只有儿子,本来求和亲,是为了增加她这位摄政太后与年幼吐蕃王,在吐蕃的威望和重量。结果……

王子!圣神皇帝居然来这么一出。

吐蕃不是没有公主,比如她前夫芒松芒赞的姐妹。但,如此一来,和亲不但不能给她增加助益,反而会削弱她在朝堂上的声音。

给没庐王太后头疼的,差点真想自己和亲算了:可惜如此行事,吐蕃的朝局必然更乱,倒是给了旁人更多攻讦她的理由,赤玛伦只好遗憾作罢。

遗憾之余,对遥远的圣神皇帝,难免有种不能言说的羡慕:做摄政王太后,跟做真正的王,还是不一样啊。

可惜,她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吐蕃如何内乱,如何纠结,圣神皇帝也不在乎。

皇帝准备送客了。

毕竟自开春以来,其余四夷的使团陆陆续续都已经离开了神都。顶多与朝廷求过情后,留下一二‘留学生’。

只剩下谈和亲的两家,突厥和吐蕃,人数众多的使团都留在了神都。

如今突厥也谈完离开。

圣神皇帝不免觉得,吐蕃使团也养了太久了。

故而召来鸿胪寺宋寺卿,给他划定了最后期限,若端午假后,吐蕃还在摇摆不定,就请他们走人。

*

端午前一日,姜宅。

“我最喜欢四月和五月了。”这是太平清清脆脆的声音。

只见太平神采飞扬,对在座的姨母、婉儿以及兄弟李显、李旦伸手数算道:“四月有国庆节、五月更有端午假连着十五日的田假!”

“放假比上学的时间都多!”

李显和李旦的日常,基本就是上阳宫与皇城的两点一线。年节下能出来拜访长辈,也挺高兴的。

尤其是,还有好吃的——

门扉响动,几个孩子齐齐转头,见崔朝亲手托着一个大玻璃盘走来,太平就先笑道:“吃瓜吃瓜。”

端午前,司农寺奉上了头一批西瓜。

与从前的寒瓜不同。从前的寒瓜,瓜瓤是浅红,色泽与味道一样淡,没什么吃头。

而此番司农寺种出的西瓜,姜握与记忆中对比,虽不如前世西瓜佳种,但也算是多汁而甜脆,起码到了‘替身’的程度。

西瓜的品种不同,熟期也不同,这是最早成熟的一批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