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糟老头2(52)

作者:洛缃月 阅读记录

在司静航学过的历史里,有些个殖民大帝国,不就是靠着鼓励治下的臣民们出去当强盗,这才日渐兴盛,成为世界强国的么?

司静航都用不着鼓励这些宗室当什么强盗,此时大业朝周边地广人稀的地界多的是,世代与大业朝为敌的蛮族也多的是,谁有什么能力就尽管使,自有大业朝为他们提供思想和技术上的支持。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嘛!

而在上书房培养出来的那些宗室子弟,别的不敢说,光是他们的知识水平,拿出去无不是人中龙凤的水平。

有能力有眼界,再有起家的钱粮,司静航觉得十年内大业朝没有多出五个面积相当于南倭国的番属国来,都属于他教育的失败。

转眼间三年过去,大业朝在北边和西边的边境线又扩张了上百里。

这三年捷报频传,曾经是大业朝的劲敌的两个蛮族之国,一个已被灭国,另一个只剩下了点不到一县的地盘,还想着派出使臣,能用重金求得老皇帝恩准为外番之国。

可惜,被老皇帝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回绝。

只是在东边海外,进展得就十分缓慢了。

选择出海的两小队宗室子,只有一队宗室子已经占下了一座海外无主小岛,只是这小岛的面积都不足一县之地,而且如今大业朝政清明,除了少数边境和穷县之外,百姓的日子比从前好过不少,这愿意冒险出海,背井离乡的人也就少之又少。

因此就算占下了地盘,没人去守着,可不就进展缓慢了么?

这些还没成功的宗室子,大都是在家中不受重视的庶子或者众多兄弟里的小透明。

一时间,家里头的人可不就议论纷纷起来。

什么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在大业本朝选个穷苦小县好了。

看人家中字辈的准哥儿,听说那南高县已是大有起色,今年考评为特优,宴娘子还得了宫中贵妃的赏赐呢!听说光是那些赏赐,都能摆满整间屋子,宴娘子用赐下的贡绸做了身褂子,见天地在宗室街坊串门,恨不得人人都瞧见哩!

而他们这些飘洋过海去闯荡的兄弟们呢?

走时虽然陛下那儿也有赏赐,可家里能不准备些银子盘缠?还有那得力的下人,也都叫跟着走了,这一走就少有音信,不知死活,不如那在大业本朝做县令的宗室子也就算了,连那些跟着北征军和西征军开疆拓土的子弟们都不如,人家得了战功,好歹还能往家里捎上几块毯子,几块宝玉石啥的哩!

这些议论,终于在几家人收到了宗室子们托远洋的商队送回来的礼物时,全都消停了。

不光消停了,好几位在家里混吃等死的宗室子弟,瞬间满怀热情,想要跟着去追随自家亲兄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兄弟在海外那般辛苦,可不就缺人去给他帮忙?

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礼物,竟然能快速激活了血脉里的手足情深呢?

无非是些狗头金和红蓝绿宝石罢了。

不过这些追随自家亲兄弟的人,不像他们的兄弟那般训练有素,行动力十足,虽是满怀激动,嘴上叫的欢,可实际上光准备就花了两三个月……这帮公子们还没从京城动身呢,那些消息灵通的平头百姓们早就已经出了京,坐上海船,前往投奔那些海外建功的宗室子弟去啦!

大批冲着狗头金和宝石来淘金发财的大业朝人的到来,算是让在海外创业的宗室子平凭臂助,有了钱和人和技术,还有什么办不到的?

第一个海外藩属国伯泥新国就这般建立了起来。

虽然建国之初,只有大业人六千,周边土人一千,加起来都没到一万吧……但伯泥新国的国土面积却是相当于大业朝一州之地。

而且它的位置又相当重要,正好在大业东南海上商路的中间位置。

伯泥新国新建的两大港口,可不就能为来往的大业海商提供补给和保护?

海商本来就是暴利的买卖,只要能保平安,交出一些钱财来自然是极乐意的。

更何况伯泥新国的港口,什么船厂、客栈、交易所、医馆、饭铺,都是大业人出海来开的,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吃住歇脚修船啥的,也不用怕突然被坑被抢,实在方便之极。

伯泥新国的国主,正是曾经在上书房里读书的石中泽。

石中泽跟石中淮是住在一个屋的好兄弟,当初选文武杂学的时候,石中泽选的是武学。

后来陛下让选三条路,石中泽毫不犹豫地就选了出海。

他跟淮哥又不一样,淮哥他阿娘就生了他一个,他在家里却是兄弟众多,阿娘虽然也疼他,可是兄弟姐妹太多了,要操心的也多,一大家子吃喝嚼用,都要她老人家一个人操持,实在是劳累,因此他觉得还是去海外搏一搏的好,万一真的能海外称国,他大小也是个国主,老娘不就也能当个王后?

虽然他当时要出海,老娘在家里大闹了一通,说是要打断他的腿。

不过倒底是没拗得过他,最后还是给他收拾了行李,还把攒了好些年的私房都塞在他的棉衣里了……

这几年在海外虽辛苦又危险,可这里头的刺激和乐趣,实在是不到海上,不知其乐也啊!

石中泽做了国主,进京城来受封,陛下专门为他开了封国大典,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将一顶国主金冠戴在了他的头顶上,他颤抖地接过了装着国主金印的金丝楠木宝匣……

从此以后,他就是大业朝明公正道的王爵了!

而且他这王爵跟大业朝内的还不一样,那些王爵,都是要降等继承的,他这伯泥新国的王位,可是能永远地传给亲儿子的!

哪怕京里有个别的权贵,酸不溜丢地说什么不过是海外小国,穷乡僻壤,能称国又有什么稀罕的?可稀不称罕可不是光用嘴说的。

他回京时,正好赶上侄女出嫁,大手一挥,就给添了点嫁妆。

无非就是一匣子指肚大的珍珠,一对品相不差的珊瑚树,一袋子宝石,二十锭压箱黄金,一千两银子,两盒子沉香罢了。

好么,就这点东西,都被人看在了眼里,他最小的侄女才五岁,就有人来给说亲了!

说的还是什么伯什么公府的子侄!

还有人打听门路,想来他伯泥新国当个官,人家说了,要求也不高,只要当个丞相就好!

他呸!

他虽是伯泥新国的国主,可两位丞相也是跟他一道闯荡的同姓兄弟,没有他们,也没有这伯泥新国了,大家一起同生共死,约好了共富贵的,丞相之位,只要他们能培养得出优秀人才,他就不会让旁落。

毕竟,海外的情况,跟大业本朝又不一样,天高皇帝远,各路人等复杂得很,要想立足,靠的就是团结,团结,还是特爷爷的团结!

石中泽当了国主,连带着亲爹娘也跟着沾了光,本来以这这辈子也就是个光头的宗室之后了,没想到老了老了,还混上了个王爵和王夫人了。哪怕都只是个虚衔,也是脸上有光的很。

这两个,恨不得天天带着下人上街坊家里串门,不为别的,就为了听那一声声的王爷和王夫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