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寒门之士[科举](35)+番外

作者:远上天山 阅读记录

到了年关,书肆反倒热闹,毕竟二月就是县试,书肆里的程文集等正畅销着,明人又爱出书,正经的不正经的都有,还有专骗人买的盗版书,书封上是某年某科程文,或是万松书院学子集等,一翻正文,内容是牛头不对马嘴。

柳贺掏钱买了一套《五经正义》,又买了一套程文集,其中搜罗了嘉靖三十年之后各处乡试及会试的程文,就连申时行、丁士

美几位状元乡试乃至府试的程文尽数包含了。

花自己的钱果然很肉痛,书也是真的贵,柳贺忍不住吐槽,书肆赚书肆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买了书,柳贺又跑了一趟集市。

过年前的集市比平日还要热闹数倍,卖干果蜜饯的,卖肉卖鱼的,还有书生支起摊子为人写春联,西津渡口旁,算命先生煞有介事地替两个书生细算:“公子你面带紫气,此乃紫气东来之相,往东行必有好运。”

柳贺:“……”

镇江府衙在城东,府试必往东行。

何况算命摊上书着“瞎子算命”四个字,他又是如何看出人面带紫气的。

诈骗也要讲究基本法啊!

柳贺买了书,兜里钱就不多了,他中秋后书抄得少了,手头也没什么结余,在集市上逛了一圈,斩了半只鸡,再买了些干果和茶叶带回去。

茶叶他买的是镇江府本地的云雾茶,产自城西的五洲山,这种茶价格要比外地产的碧螺春便宜,柳贺并不痴迷于喝茶,但读书累时喝上一碗,既提神醒脑,也能暖暖身子。

……

马车在路上颠簸,柳贺回家的心情益发急切。

虽然穿越到大明朝的时间不长,但他已把纪娘子当成真正的家人,把下河村当成自己的家,纵使他在外求学一年,他却丝毫没有漂泊之感。

“贺哥儿急了吧?”纪父赶着马车,有空就和柳贺说上两句话。

下河村没什么变化,春节前的几天路上人多了一些,纪父看到熟识的也会捎上一程,车上多了几个人,就有人主动告知柳贺村里这半年的情形,粮收得怎么样,他家中又怎么样。

听说纪娘子一切安好,柳贺也就放心了。

马车终于到了村口,刚下过雪,村上的路白天化冻,比平日要难走一些,柳贺提着书有些吃力,纪父便一路帮他送到门口,柳贺想给他路费他却不肯收。

只能日后再报了。

这两年间,他收到了太多来自他人的好意,虽烦心事也有不少,但温暖的事更多。

纪娘子听到门外响动,院门一开,就见柳贺满面笑容地站在面前:“娘,我回来了。”

第27章 过年

柳贺在外求学一年,归家甚少,纪娘子嘴上不说,心里却难免担忧,腊八之后她便掰着指头数日子,柳贺回来之后,她才真正安下心来。

柳贺回家倒也不得闲,年前家中要洒扫、除尘,靠纪娘子一个人的力气做不了,还有几样旧家什需要扔到屋后,也是柳贺和纪娘子一起搀着慢慢挪过去的。

他还去古洞村拜访了孙夫子一趟,至于其他时间,柳贺就都花在读书上了。

在学堂读书,有勤恳的同窗激励,柳贺自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家读书则全靠自己的自觉性了。

柳贺手头丁显列的书单还未读完,又有从书肆买的几册,他自然不愁没有书读。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柳贺眼下于经史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倒也不必读百遍之多,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对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课题是把书中所学变成自己的。

天刚蒙蒙亮,柳贺就起了床,这是在学堂中养成的习惯,大家都这个点起,哪怕天冷时在被子里多待一会儿,却也不可能睡得着了。

柳贺烧了些热水,将水倒进茶壶,茶壶用棉絮旧衣等裹住,这样保温的时间更久一些,在学堂里喝水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只有开饭前后才能去接些热水。

柳贺喝了口热水,又搓了搓手,待墨化开,方才在竹纸上写起字来。

时间太早,他若是出声读书,必然会影响纪娘子睡觉。

晨起这一阵最清醒,柳贺干脆把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拿出来修改,一进入状态,他别的便不多想了,只专注于文章,很快一张竹纸就已写满,柳贺将纸举着,对着光线亮处看。

有一处他写得不太满意,就又改动了一遍。

“贺哥儿,吃饭了。”

柳贺一篇文章正好改完,听纪娘子在叫他,就关了门去吃早饭。

“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吃饱了再读书也不迟。”

柳家的饭桌上有粥有面点,桌上一碟酱咸菜,里面还有几颗酱油豆,因为柳贺回了家,所以又多了一条腌鱼,柳贺的粥碗稠,纪娘子的则米汤居多,粥煮完后稍稍放凉一些,就着咸菜直接喝,好喝倒在其次,主要是喝得舒服,全身都暖洋洋的。

纪娘子把年糕也放进粥里煮,柳贺年糕吃得少,只吃了一块。

吃完早饭,他倒不急着回书房了,而是绕着院门慢悠悠地散步。

太阳到这时候已经完全出来了,下河村不再是寂静一片,鸡叫声、狗叫声,邻居间彼此打招呼的声音都听得清楚,河畔人家的烟囱里正冒出青烟,但地面踩着仍是硬邦邦的,等到了中午化冻就难走了。

“娘,我进去读会书,你有事叫我。”

“你读你的。”

纪娘子握着鸡毛掸子除尘,够不着的地方柳贺便过去帮她,眼下柳贺已比纪娘子高出一头了,屋檐的边角纪娘子踩着凳子也够不着,柳贺倒是很轻松。

“别耽误你读书。”

“就这一会儿,误不了的。”

柳贺觉得,他读书之后纪娘子像是把他供起来似的,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辛苦的活反倒背到了她自己身上。

这是纪娘子一片爱子之心,柳贺却做不到当甩手掌柜,他娘一个人处理家中大小事务本就已经很辛苦了。

……

柳贺按丁显所列书单读,读得字字响亮,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最重要的还是用心,柳贺带着目的性读书,心神自然只在读书上,注意力没有丝毫分散。

读完唐宋大家文章,柳贺又去看新买的那套《五经正义》,他看书时记忆力甚好,看上一两遍就能将内容记住,他虽未刻意关注,但

平素看同窗们读书,他的速度绝对是比旁人快出许多的。

《五经正义》是唐人孔颖达奉敕所撰,柳贺重点看其中《毛诗正义》的内容,其余几经他看也看,却不如看《诗》一经时那般专注。

孔颖达将《毛诗》与《郑笺》结合,并确立了风、雅、颂是《诗》的三种不同的体裁,而赋、比、兴则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他的理论到嘉靖朝时已经不是科举时的主流方向,但柳贺不怕多看,在他看来,《诗》集选西周至春秋的诗歌篇章,自春秋时起,无数大儒对《诗》都进行了研究,科举虽尊朱熹《集传》,可理论本身就是发展着的,就算朱熹做学问也不可能平地起高楼,必然也是在前人理论上发展而来。(注1)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