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农女种田忙(69)

“啊?!迁籍?!往哪迁哟?!”妇孺们毫不意外地尖叫起来。

“我世世代代出生在这里哟,现在已经不好活命了哟,迁籍出去更是要死哟!”

妇孺们跟下了蛋的母鸡似的围成一团吱哇乱叫,连带着小孩子也被吓得哭,大胡子大叔看着她们脸上面皮颤抖,想喊她们停止乱想,又不想让人看了笑话。

“柏家军的意思我已经转告给你们了,你们怎么选自己做决定,但明天开始我希望你们配合我做这个摸底调查。”

“我懂你的意思,但我们不能所有人都呆在村里跟着你转,我们每天都得去海边和山上找吃的。”大胡子男人很明智地将目光转回到祁可身上。

“这简单,你们这么多人一天要多少口粮,我用粮食做报酬买你们几天时间,怎么样?一天一结,甚至我现在就能拿几斤粗磨面粉做定金,让你们今晚能煮一锅浓稠的面片疙瘩汤。”祁可目光扫了一眼他们手中的桶和篮子,“海鲜味的。”

第154章 四柳村村民(五)

大胡子男人眼神微闪,喉头一动正要说话,他身后的妇孺们听到粮食的字眼,立刻结束她们的哇哇乱叫,一起越过男人围上来。

“面片疙瘩汤是什么哟?”

跟在她们身边的小孩子即使没看到食物,也都在齐刷刷地咽口水。

“面片疙瘩汤,面粉做的面食,有汤的那种。我可以教你们做。”祁可放缓声音,她做任何表情都有点吓人,只能用声音表示情绪。

“我们、我们这么多人哟。”妇孺们不甚安心地搓着衣摆、扭着手指头,被她们挡在身后的大胡子男人彻底闭嘴。

“我敢这么说自然是给得出粮食。”

“你、你说的那个什么调查是要我们做什么哟?太难的我们不会哟。”

“很简单,不要你们干体力活,陪我聊聊天,在村里逛一逛就好,每天清晨聊天前给你们付一次全天的粮食。我弄完就走,要赶着把调查结果上交给大军,等他们定夺。”

“聊聊天逛一逛就好了哟?就这么简单哟?”

“就这么简单,干不干?”

“干的哟!干的!”妇孺们没有说不干的,纷纷用力点头,那力道大得,就好像脖子上顶的不是脑袋似的。

“好,我现在回庄子里拿面粉,然后在哪里碰头?”

“可以在袁叔院子里哟,我们这些天都是在他院里煮东西吃哟,他有大锅。”妇孺们四下寻了一番,让出了被她们牢牢挡在身后的大胡子男人。

“袁叔?”祁可眉毛一挑,“她们叫你袁叔,我是不是要再加点辈分?”

“不用,我叫袁二。”那大胡子男人摸了摸自己乱七八糟的胡子,“我就是胡子显老,其实我不老。”

“是的哟,袁叔才二十多岁。”一旁有妇人插嘴。

祁可一噎,很努力地对方满脸乱七八糟的大胡子后面看出他的真实年龄。

很遗憾,失败了。

胡子长得太茂盛。

“好,我跟你们一起去袁叔家里认个路。”祁可当然不会浪费时间这会儿去纠结袁叔长什么样子,大家都是同村,以后各家各户的八卦有的是机会慢慢了解。

“好哟好哟,这边这边。”妇孺们热情带路,脚步飞快,丝毫看不出在滩涂上劳累过后的疲劳。

“离你庄子不远哟,袁叔是祖传猎户哟,很厉害的。”

祁可看了一眼袁叔瘸了的腿,对妇孺们点头,“好啊,袁叔处理猎物肯定是熟手,剥皮什么的,应该不在话下吧?”

“剥皮剔骨都是可以的,袁叔还会杀猪哟,别人没他下手稳。”

“猎户的本行哟。”

“可惜袁叔瘸了腿哟。”

妇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袁二的悲惨往事就这么抖了出来,袁二面无表情地走在旁边,身旁不知几时多了一个身高到他膝盖的小男孩极亲昵地牵着他的手。

“哦,那是他侄子哟,叫袁小苗哟,他大哥大嫂留下的独子,那两人都不在了哟。”

“叫海寇给杀了哟。”

“海寇去了他大嫂娘家的村子,正好他们一家三口都在,祖孙四代家里过寿,一大家子人只活了小苗一个人哟。”

袁二叔侄俩的往事越来越悲惨,祁可都有些不忍听下去,连忙打岔。

第155章 四柳村村民(六)

“袁叔会杀猪,也会剥皮剔骨,那么,会硝皮子吗?”

“会一点。”袁二很平淡地点了一下头,“野兔皮硝得最多。”

“那就行,日后我要养牲畜的,到时候少不了要请袁叔搭把手。”

袁二目光微闪,再次点了一下头:“可以,有事就叫我。”

想到自己的瘸腿和膝下的小侄子,袁二没有过多考虑就接下了这送上来的活计,本村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多大的庄子,不养牲畜才怪了,屠宰剥皮硝制,一趟活下来能挣不少,养活自己叔侄两个绝对够了。

“好,就这么说定了。”

祁可也很高兴,找到一个会处理动物的熟手,她当然不是随便发善心,而是真的有这需求,千荷境内那么多的猪牛羊和兔子,大牲畜先不说,光是兔子的数量就够这位前猎户累断手都忙不完。

这里的地理气候,冬天必是冻疮高发,她不知道本地人用什么冻疮方子,但她有个药方,用兔脑做冻疮膏,具体要用到哪些药材她还得去翻翻书,希望手上储备到了药材种子,不然她自己都没得用,还得再找别的冻疮药方子。

一行人来到袁二家里,祁可认了认门,见离自己的庄子确实不远,离那属于九支山东脉末段的后山也很近,于是让他们先烧开水,她回去拿面粉。

从破墙跳进去,借着砖墙的遮掩,祁可闪回灵境,把这一路得来的粗磨面粉都拿出来装在一起,称出五斤用个布袋装好,然后带着这些面粉出灵境,来到庄子的厨房,把大堆的面粉搁在厨房的干燥角落,提着那五斤去袁二家里。

袁二家的厨房就在院子的一个窝棚底下,一群老弱妇孺分工合作,就连小孩子们都蹲在水缸边上洗野菜。

祁可敲了敲院门,被他们热情地迎了进去,手中的面粉袋子也被接过去放到了柴禾堆上,整个院子里大家都在用水,只有那里是干燥的。

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祁可找到了在洗海鲜的人群,他们手底下的一看就是在滩涂和礁石上采到的大小贝类,把祁可馋得悄悄咽了咽口水。

在又旁观了小孩子洗野菜后,祁可终于想起来问问他们水缸的水是哪里来的,得知就是山上采的山泉水。

“我们不吃河水的哟,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吃山泉水的。”

“靠海太近了哟,水质不好哟,种地洗衣服还行的哟,喝的味道不好哟。”

“幸好有山哦,不然真要死哦。”

“听说有的县就是没好水也没好山哦,那日子好差的哟,种粮食都难哦。”

“我们这里用水还是很方便的哟,其他地方,惨的是真的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