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农女种田忙(724)

“这个……”在场所有人都犹豫了,嫁进来的媳妇们,不论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在场的宋家男人们真不能保证她们是不是会联系自己的娘家人。

“那就让她们都不知道最终的目的地。”还是宋老太爷下了决断。

“为了摆脱亲戚而瞒着家里的媳妇们,这不是聪明做法,倒不如实话实说,祁老板跟二姑奶奶宋筠有生意上的来往,同是女人,建立了几分交情,看中了宋筠身上穿戴的丝织品,得知宋家有难,全面接收宋家丝织业在凉水镇重启。”

邮差后面这个建议就等于是让宋家把自己得救的功劳落在宋筠身上,要不是宋筠,远在凉水镇的祁老板知道你七里镇宋家是哪根葱?

宋老太爷当时就听懂了,不禁抬眼正正地望着角落里的邮差。

“宋老太爷,凉水镇是我们祁老板全权说了算,她的聘书是柏大将军亲笔签发,若是诸位爷们不能接受女子在你们头上说一不二,那我们也不要浪费时间了,我们祁老板不是非要建丝织业不可的。”

这是大实话,也可看作是隐隐的威胁,动机还是那句话,要不是宋筠,谁知道七里镇宋家是哪根葱,祁可作为凉水镇实权“镇长”,在她的地盘就得听她的,她不允许有人跟她唱反调。

第1609章 七里镇宋家(三)

底下的老工人们顿时有点发慌,光顾着高兴能保住生计了,却忘了凉水镇是谁说了算,一个个热切的目光投向最上座的宋老太爷,包括他的几个儿子都在等父亲定夺。

向来是爷们说一不二的世界,突然间来到了女人说了算的地盘,他们当然可以不去,可是眼下能让他们重操旧业的安全地方真就是凉水镇了。

柏家军统治下的军镇,离大海太近了,也可以说不安全,万一哪天海盗上岸依然很危险,可是比起内陆时不时的三灾两祸,军队的地盘上起码没有如此的多灾多难。

要去那里躲灾,就要听女人的话。

大老爷们的自尊心忽悠悠地晃动起来,有点不上不下,内心里不是滋味。

邮差没有再多说什么,任他们考虑,反正给了两个选择,要么自己迁走,要么祁可买走,至于老工人们要不要为新东家做事,老实说,祁可并不在乎,她看中的是桑田和蚕房,缫丝和织绸工人又不是宋家独有。

宝泉县干织造业的村镇多了,七里镇不是唯一,王朝末期乱世之下,捡工人还不容易么。

这就又回到了那句话,没有宋筠,谁知道七里镇宋家是哪根葱。

现在看宋家人的反应,犹豫了这么久,足以说明一切,他们不光接受不了女人站在爷们头上,甚至连这个救命的功劳都不想给出嫁的二姑娘宋筠。

通过邮差看直播的祁可情不自禁地跟照临骂了一句一片真心喂了狗。

照临安抚地拍了拍她,然后远程对邮差下了撤退的命令。

于是宋家这边,邮差最后一次开口。

“宋老太爷,时间不早,我不能久留,还有其他信件要送,我先告辞了,等我返程再来拿回信。”

“啊,好好,好的,有劳小哥了。”

宋老太爷从沉思中醒过神来,对身边下人使个眼色,于是邮差在被客客气气送出大门时,手里还被塞了一个小荷包,摸着里面硬硬的,是枚碎银子。

从打赏的金额来说,宋家挺大方的。

宋家这边情况可能有变,祁可立刻放下了对他们的指望,转而专注于先捞宋筠,同时照临开始调动闲置的副手去宝泉县走一趟,实地调查一下有没有她们捡便宜的机会。

无论宋家最后决定是卖是迁,祁可都要建一个打自己招牌的丝织业,以此故意打造一个竞争局面。

光买现成的不行,看宋家这些老工人的神态,他们也不耐烦听女人的命令,若是直接接收他们,日后得浪费很多口水扯皮,不如自己建一个,一切标准自己说了算,她还有环球商行和远洋船队,现成的销售渠道,老牌丝织人再如何自豪自己的传统技艺又如何,东西卖不出去挣不到大钱说什么都是多的。QqXsΝεW.

宋家那边的商议三五天没个下文,照临这边捡便宜倒是推进顺利,现成的织造大县,熟练女工多如牛毛。

她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雇工,按月拿钱,定时给家里寄钱;一种直接卖身签死契,家人当场拿钱。

第1610章 还是得自己来(一)

年轻未嫁且家里无余粮快要饿死的女工愿意签死契,卖身契上摁下手印后,家人立马拿到了钱和粮油盐糖。

做雇工的则年长一些,多是身后有年幼孩子的,同时家里也还有几个月的存粮,等得住女人从凉水镇挣工钱寄回来。

若是女人年纪大一点,膝下孩子有八九岁、九十来岁了,副手就会鼓动女人把孩子带上去读书然后考学徒工。

都是干过工坊的工人,在一些常识上有相通的地方,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道理,工场里的名额是有限的,先到先得,像那有名的工坊想进去得给上上下下几个管事的送礼。

基于本身的生活经验,当娘的女人们于是能带上孩子的就都带上了,等过几年,孩子长大以后的生计问题不用愁了。

这些带走了孩子身后无牵挂的女人,等到了凉水镇,以祁可的性子,必然要教育她们把工钱好好留作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费,家里老人养老是丈夫的责任,不可能全让女人背上,男人光嘴巴孝顺。

再者说了,夫妻分居两地数年,女人有孩子牵扯,又是在祁可这个女老板手下做事,没有生别样心思的机会,留在老家的男人就不一定了,守不守得住可难说,做妻子的三班倒辛苦挣的钱还不如花在长身体饭量大增的孩子身上呢,起码看得到自己的钱花哪儿去了。

放妻儿走的男人们会想不到女人到了外面没了约束也会变心吗?他们当然想得到,但妻子身边有孩子,他们的担心就没那么大,若是妻子独自走的,他们才会更担心一些,怕人走了一去不回。

副手们在宝泉县各地不光收女工,还收桑苗和蚕子,只要愿意卖的都给了个比较好的价格。

这些事情全都绕开了七里镇,交通不便,世道又乱,一点消息都没传进那个镇子。

邮差返程途中回到七里镇,从宋家拿到了回信,转身没一会儿,信中内容就到了祁可手上。

两页纸的信,通篇废话。

宋家人没回复邮差是卖是迁,给宋筠的信里嘱咐她与祁可搞好关系,转移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丝织业上下牵扯太多,还有很多老主顾要打点,要多费些时间。

似是而非一大堆,总结一下就是陈述自家的困难,短期内去不了凉水镇,使了个“拖”字计期望吊着祁可不要转投别人身上。

祁可看完就将这信删了,幸亏她聪明没死等,从宝泉县弄来的桑苗和蚕子以及熟练女工一批一批地都在路上了。

女工们到了凉水镇后,分配好宿舍安排扫盲学习,学习期间没有工钱,但可按成绩拿奖学金,成绩越好拿得越多,买些自用的生活用品是够的,会划算的话还能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