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们也是多年老人了,这消息一出他们就知道裘家要垮,在表达了自己慰问后,告辞走人的管家们,还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经在思考上哪换一个新东家。
现在整个宝泉县世道都不太平,谁家的生意都难做,想换新东家也不是那么好换的,尤其他们几十年都是裘家的人,只会这几样事情,年纪又大了,哪有东家愿意要他们呢?
管事们回到家里唉声叹气,家人听闻老东家情况不好,也跟着忧心忡忡,当家的要是没了生计,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呀。
裘老太爷偏瘫的消息传开后,同镇的富户们联合起来登门探望,就连要举家搬迁的宋家也派了儿子提了礼品,结果就被裘老太太抓住要他们宋家把宋筠喊回来。
第1665章 裘家要完了(三)
宋家人自是不肯,只说宋筠是裘家儿媳妇,要找人裘家人去找,跟宋家没关系,来探病只是同镇情谊罢了,少牵扯其他。
自从上次宋家人帮宋筠拿回嫁妆,就与裘家交恶了,两家断了来往,这次来探病真的只是同镇情谊,至于帮忙喊回宋筠,想也知道把人叫回来是要干什么,宋筠一届女流可没本事扛裘家这要沉没的大鼎。
宋家人甩手走了,其他人看完了热闹也跟着撤了,到外面街上就说宋家还是疼闺女,反倒是裘老太太精神不正常了,还想把好不容易远离是非的守寡儿媳妇喊回来陪着裘家一块儿死,其心恶毒,难怪之前苛刻两个孙儿,这就是本性。
家里的两个妯娌听说了婆婆丢脸的行为后,开动脑筋安排退路,除了贴身用的人手不好消失,让其他的陪嫁下人以看护嫁妆田的理由陆续离开裘家,并将最新消息带给娘家,万一自己这边有异动,外面起码还有接应的人手。
她俩也认为婆婆的精神不太正常了,公公病倒,库房里积压的货卖不掉,家里银钱紧张,生怕丈夫开口要借嫁妆救急。
不借的话肯定就是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可真要给出去了,那不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么,自己还有孩子呢,没孩子的话陪着吃苦也就罢了,有孩子就不行。
两个妯娌真是无比羡慕远离是非的大嫂,都是女人,她们猜得到宋筠的打算,丈夫没了,孩子身体又不好,嫁妆也卖了,还回来干什么呢,不可能再回来的,谁喊都没用,除非家里去抓人。
但家里现在这样子,还派得出人不?
裘家现在焦头烂额,自然是无力派人去凉水镇抓回宋筠,否则裘老太太也不会要宋家出面,只是宋家人自己家的事都忙不过来,再加上两家已经交恶,根本不搭理他们。
没有人给宋筠通风报信,她自然不知道裘家已经到了要垮的边缘,就算知道了她也不怵,凉水镇的氛围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
在她看来还是要女人掌权才好,女人掌权才没有打打杀杀,犯罪的事少多了,从未见过有街头混混地痞游荡。
凉水镇确实难得一见这种人,有百户所撑腰,但凡不想过安生日子的,一律扭送苦役营,能不能活着出来看命硬。
多来几回之后,什么帮派都在这里绝迹,治安好得很,哪怕是百姓普遍所知的码头附近最为混乱的这种常识,在凉水镇都被打破了,自发形成的码头后街都干干净净治安稳定。
就连家庭矛盾这种事,只要受害方喊出来,祁可的女仆就会出动查证,无论是公婆动手还是丈夫动手或者是妻子动手,一经查实就带走打人的那个,不论男女和年龄,一律扔苦役营干三天活再回来,这是初犯,每多犯一次加三天,看谁命硬。
平民百姓进军队的苦役营,别说三天了,一天都够呛,没什么害人性命的重体力活,可光是给整个百户所的官军们洗衣服,洗三天下来手都要洗脱皮。
第1666章 裘家要完了(四)
老公打老婆、公婆欺儿媳这种习以为常的风气硬是在凉水镇给扭转了,也不怕恶媳妇诬告抹黑,祁可对此定的基调就是要么打人的进去、要么诬告的进去,反正打架是事实,那双方之中就得有一方去苦役营三日游。
酒后打架的也一样,苦役营蹲一天,据说是劈一天的柴禾或者打煤饼,干一天活出来后保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百户所的苦役营就跟祁可家的后门一样,她随时随地可以送人进去,所里又有劳力承担那些费时费力的劳动,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凉水镇这种万事有苦役营的做法,自然不是喜好作奸犯科的人爱呆的地儿,不安分的人少了,镇上治安能不好么。
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久了,宋筠哪里还担心裘家人跑来使幺蛾子呢,除了一开始收到祁老板的信时慌了一下下后就反应过来,只要她自己不动摇,就没人能害得了她,真要犹豫不决就按祁老板说的上门找她商量,她消息灵通,听她的没错。
裘老太爷卒中的消息经由宝泉眼的副手们传给了祁可和照临知晓,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祁可就在重新琢磨怎样借机会把宋筠的户籍迁出来。
她其实是很希望裘家派人来凉水镇闹事的,如此就能以私了的借口顺水推舟把户籍迁了,不然就公了,闹事的人去苦役营,幕后主使也别想逃,到头来还是能把户籍迁了。
差别只在于私了的话就和平点,公了的话就暴力点。
任君选择。
没想到希望归希望,裘家这么不堪一击,裘老太爷倒下了,裘老太太就精神不正常了,家里一堆人,没一个行动力强的。
赶紧来凉水镇闹事啊,等好久了。
祁可在内心里无声的呐喊。
这种呐喊老天爷当然是听不见的,而且出于对因果的顾忌,祁可也不能推波助澜给裘家再添一把火,而是要耐心等待事务发展的一般规律,迟早会让她再找到机会的。
如此又过了半月有余,祁可的菌子大礼盒借查洼泊国阿比博斯阁下的手,在中上阶层的贵族中间大卖,另外那些同样体验到了妙处的外国农场主也下了大订单,只等有船期的时候捎回母国送亲戚朋友,那织金织银的真丝锦囊也舍不得扔,洗干净后当小收纳袋装他们的贵重小物件。
菌子生意大好,祁可天天看着入账的钱乐不可支,那帮有钱男人真的是花钱不眨眼,一开始拿来试探市场行情的试用装大礼盒,两个档次的盒子里面是统一的,十二个锦囊是十二个不同品种的菌子。
这些男人尝到妙处后大洒钱,要求比照试用装,正式礼盒要一盒一个品种,一共十二盒为一套,高级礼盒一买三五套都不算多,另一档的价格便宜些,一买就更多,十几二十盒的买,拿钱不当钱。
祁可一百零一次的感慨男人的钱真好赚。
而这还只是开始,千荷境的山上,有特殊妙用的菌子可不仅仅这几种,一年四季轮着来,祁可才不怕自己供不上,只怕有钱男人们被她掏光口袋。
第1667章 学习使人快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