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爹今天也在垒坟头(139)
见安卉过来,安堂婶颇为意外,忙把孩子往摇篮里一放,打算去灶屋里拿凉茶和点心。
“婶儿你别忙了,我就是来跟你们打声招呼,我爹又出远门了,这一趟估摸着没有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的。对了,我挺好奇学堂是怎么造的,能带我朋友一起去吗?”
这显然没什么好保密的,安堂婶给指了路,而安卉早先就曾过去那儿,虽然巷子弯弯绕绕的,但好在就这么一条路,想要迷路也是需要一点儿水平的。
姜三娘好奇的跟在安卉身后,两人直奔学堂。
其实,别看大家伙这会儿都已经开始忙活了,实则眼下还很早很早呢。盛夏时分,天亮得特别早,安卉送她爹出门时,估摸着连六点都没有。哪怕各处耽搁了一会儿工夫,等她和姜三娘赶到在建学堂时,最多也就七点左右。
“咱们先去学堂那边晃悠一圈,要是不太忙的话,我喊上傅奶奶跟咱们一起去。她凶,看着就不太好惹,而且她特别会杀价,带上她去买东西别提有多划算了。”
安卉盘算得很好,姜三娘恰好也对学堂十分感兴趣,俩人在学堂外头探头探脑的,还是姜母先发现了她们。
姜母以为这两人瞎胡闹,刚准备哄她俩离开,安堂叔就过来了。
有了总负责人带着,哪儿不能去呢?
还真别说,别看这年头啥高科技东西都没有,但人们干活的速度却丝毫不慢。当然这也是因为这边的宅子哪怕再怎么破损,底子还是很好的,压根就不需要全部拆除,只要把腐朽的门窗都换下来,再重新铺设屋顶的瓦片,再将外墙粉刷一下,就差不多旧貌换新颜了。
看得出来,宅子的原主人在造房子时,是真的下了血本的。都过去那么久了,梁柱什么的都仍然十分结实,甚至连屋檐的横梁都是上了年头的好木头。
当然,真要修建起来,需要动工的地方也是不少。
其中之一就是将宅子里已经干涸的池子填平。
姜三娘头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宅子里,见不少人挑着一担担的土往池子里填,她很是不解:“直接灌水不成吗?池子里还能养鱼,回头捞上来就是一个菜啊!”
洛江县一带多江河水,像类似的池塘也不少。虽说鱼不比肉类值钱,但有总比没有强。
安堂叔笑着解释:“可不能在学堂里弄个池子,那些小孩崽子会忍不住下水的。万一有个什么不好,很难收场的。”
姜三娘自个儿是有弟弟即将入学的,一听确实是这个道理,立马心有余悸的道:“我老家乡下有个亲戚的孩子就是夏天去河里玩水,不知怎的就被淹死了,明明他水性挺好的。”
“被淹死的多半都是会水的。”安卉很努力的想着,“那话叫什么来着?善泳者溺。”
这话一出,两人都瞪圆了眼睛看着她。
安卉自知失言,但她心理素质特别好,当下骄傲的挺起胸膛:“我爹教我的!他说呀,要不是因为我不能参加科举,最起码也是个秀才!”
姜三娘一脸羡慕的看着她,姜家属于典型的小镇人家,温饱肯定是不愁的,看她时不时的就能从家里人手里拿到几个钱去买零嘴,还能去逛街逛集市,就知道她家并不穷。可即便如此,要拿钱念书却是万万不能的。
这跟性别还真没多大关系,在钱大富作幺之前,姜家也没打算把家里唯一的男孩送去念书,实在是因为这年头读书不是普通人家能承担得起的。
至于姑娘家念书,反正在小镇上那就是属于天方夜谭了,大概也就是像安卉这种,家里有人识字并且有耐心教导她,才能堪堪认识几个字。
安卉感受到了姜三娘的羡慕,当下保证说:“多大回事儿呢,回头得空了你上我家来,我教你认字!正好,我爹为了冲门面,特地布置了一间书房,还买了不少书,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
“那我可不敢,这些东西要是不小心弄坏了,小卉你就该挨骂了。”
“放心吧,我爹不在乎的。”
俩人说了一会儿话,又在宅子里转悠了一圈,很快就找到了已经在洗洗涮涮的傅老太。
眼下,学堂还未完工,当然是不可能有学生的。傅老太和几个临时招募来的大娘婶子,是给这些苦力们做饭的。给他们做饭不需要厨艺,要么蒸一大桶的杂粮饭,配各种下饭的腌菜,要么就是提前做好发面馒头,蒸熟了里面夹着榨菜腌菜吃。
基本上就是怎么省事儿怎么来,当然因为如今是盛夏,各类菜都不少,加上钱家给的预算相当充足,他们偶尔还能多采买一些像鱼虾这种不贵又好吃的食材,给大家伙儿打打牙祭。
安卉上前跟傅老太说了她们的打算,老太太立马摘下了围裙,招呼姜母过来,让她暂代自己管着这些人,当下就带着俩小姑娘走了。
姜三娘笑嘻嘻的跟她娘摆手,说自己中午前肯定会回家的。也是见了这一幕,傅老太才知道她们的关系。
既然都是认识的,傅老太大手一挥,表示回头等学堂建立起来了,让姜母来膳食堂里,帮着蒸馒头热菜。像这种就不是临时活儿了,而是可以持续拿到钱的好活儿。
就是安卉听着……
学校食堂之于她,那就是永恒的噩梦。结果,到了古代以后,噩梦居然还能升级更新?
“膳食堂里一般卖什么?”在去大集市的路上,安卉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不卖,咱们就热一下饭菜。”
“饭菜打哪儿来?”
“自个儿带呗!”
没费多少工夫,安卉就把事情弄清楚了。好家伙,这玩意儿都能叫膳食堂?直接叫大型微波炉房得了,能做的事情就两样,提供热水,以及热饭热包子馒头热菜等等。
水呢,倒是不需要学生操心了,这个宅子的后头就有一口废弃的井。尽管多年未曾使用,但井本身没什么问题,找了人来掏了掏,又把井口重新垒了一下,如今所有人都在用这口井。
也因为预算充足的缘故,水免费,柴禾不值钱,于是学堂就决定以后每天都无限量的提供热水。当然话是这么说的,喝口水确实不要钱,那也不可能提着桶来接水,估计也就是让学生和先生喝水的。
至于饭菜,就全靠学生家里人提供了。
傅老太在得知姜三娘的弟弟已经报名后,很是鼓励了一把:“让他好好学,以后考到县城里去。我家房东的儿子就在县里念书,那边的膳食堂可好了,大白馒头随便吃,吃到撑都可以!”
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