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爹今天也在垒坟头(138)
那人又道:“幸而我父亲遇到了好心人收留,长大后更是娶了这家人的独女为妻,后来生下了我,家中不算特别富裕,可好歹衣食无忧。”
“那敢问这位公子,您这是为了何事前来?”
“我父亲一生都有一个心结,他想要认祖归宗!”
安父恍然大悟,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当下便道:“那还请公子节哀,不过这事儿应该不难。”
“于是,他在我十岁那年,抛弃了我和母亲,去了江南。”
啊这……
这拐弯有点儿着急,安父好悬没被噎死。他觉得吧,这人或许能跟县太爷聊到一块儿去,因为听着像是有什么大病一样!脑子都不正常!
“所以您这是……”
“我母亲抑郁而终,外祖父母更是早些年就相继过世了。前阵子,我听闻安大师能让逝者达成遗愿,便携重金,想请您出山,为我亡母迁坟!”
这下,安父总算知道他为啥面上没有半点儿悲伤了,找他这个说法,他娘过世怕是有段年头了,就算当时很伤心,过去那么久了,也该翻篇了。
见安父迟迟不曾开口,对方从怀里掏出了一叠银票:“安大师,您的规矩我是知道的,所以这是一千两银子,作为定金,无论能否成功,定金都是您的。假如侥幸成功了,剩下的两千两银子,到时候我立刻双手奉上,绝不拖欠。若您还不信,我们可以找个中间人作证!”
安父觉得没啥好不信的,毕竟就算只是定金,也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单子金额。
略一沉吟,安父决定说走就走。
但今个儿的天色确实已经晚了,最终二人说定,次日一早破晓时分,唐公子派车来铺子门口接他。这趟所需的时间,根据唐公子的估算,约摸需要十天左右,假如路上遇到点儿事情,可能会延迟到半个月。
至于定金,则被他强行留在了铺子里。
等那人一走,安卉就颠颠儿的从柜台后头蹦跶了出来:“哇!”
“这钱多吧?一千两呢!”安父也想哇,幸亏他表情管理能力足够好,不然刚才就崩人设了。
哪知,安卉接下来一句就是:“那人长得真好看啊!”
安父抬手就给了安卉一记脑瓜崩:“好看有个鬼用!败家子!”再一想,只要不是他家的,像这样的败家子再来一打他也欢迎。当下,他心里就舒坦了,转身拿着银票出门,“我去一趟金银铺子。”
别看上辈子那些古装电视剧里演的,主角随手一打银票,想买啥就买啥。但事实上,除了几个特殊的地方外,银票甚至不是流通货币。其实连金子都不是流通货币,直接拿着金子去买东西的事儿,几乎是不存在的。
但想要换钱倒是容易。
首选钱庄,其次金银铺子,还有像当铺之类的也是收的。
那位唐公子给的是不记名的银票,这种安父在钱大富那边也看到过。但相较于对老钱的满满信任,他显然不是很相信那位唐公子。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对方会直接留下银票,给他时间去验证的原因。
只这般,安父跑了一趟金银铺子,将银票兑换成了金块银锭。
他本来只想兑换成银锭子的,就是忘了计算实际重量。好在,换了一半的金子后,份量就是他可以承受的了。
确定没问题后,安父回家就开始整理行囊,准备出远门了。
安卉也兴冲冲的帮着收拾,她抽空还问安父,万一唐公子的母亲早就投胎去了,咋办?
其实这个可能性非但有,还很大。但既然对方口口声声说非常清楚安父的规矩,还执意留下了那么大一笔定金,言明了无论结果怎样定金都无需退还……那他还能说什么?
“我琢磨着,最坏的打算,也就是没办成,那我回头退一半钱给他好了。五百两跑半个月,咱也不吃亏。”
“也是,毕竟人家长得好看,咱也不能太欺负人家了。”安卉很是赞同的点点头。
安父无言以对。
他突然想起来了,自家闺女每次收钱大富的东西都是毫不手软的,难道就是因为老钱长得不好看?
这可真是……
老钱你知道你大妹子那么嫌弃你吗?
第057章
次日一大清早, 安卉十分快乐的把她爹送走了。
这主要也是因为如今是盛夏时分,她又不像上辈子那样经常性的熬夜加班或者刷剧刷微博的, 早睡的结果真是早起。
于是乎, 安卉特别有闲情逸致的做了一顿早饭,然后挥着小手绢站在店铺门口,深情款款的送别了她爹。
还真别说, 这时候来一曲送别,可就太应景了。
“小卉!”杂货铺也开门营业了,姜三娘一面帮家里做事,一面回头高声喊着安卉。
安卉就觉得,这年头做买卖也是真辛苦, 别说早饭摊子了, 连卖杂货都得起这么早。
她没直接往那边去,而是耐心的站在铺子门口等着姜三娘主动过来。
杂货铺开门显然要比殡葬铺麻烦很多, 尤其姜家的铺面很小,但东西却不少。因此, 每回开铺子之前,姜家人都会好像搭把手,把能放在外头的东西都摆出来,忙活一阵后,才算完。
隔了一会儿, 姜三娘就兴冲冲的跑了过来:“小卉今个儿有大集, 你去不?不远,咱们坐驴车去,也就两刻钟的工夫。”
“就我俩?”安卉心说, 姐妹你胆子也是不小,就算县太爷惩治力度颇大, 眼瞅着是暂时没有人贩子了,但这玩意儿是属于永远也除不尽的,就俩十来岁的小姑娘跑到完全陌生的乡下大集,真是让人佩服。
姜三娘兴许也是想到了,迟疑着说:“咱们可以把六福喊上。”
“仨?”请问仨小姑娘跟俩小姑娘有啥区别?
当然,周六福那胖丫头的力气还是很大的,可就算这样,她也绝对不是彪形大汉的对手。
“我奶要看着铺子,我娘接了个做饭的活儿,说是等明年开春,要把我弟弟送去念书……对了对了,就是总来你家铺子的那个大胖子开的学堂!”
这事儿安卉当然是知道的,她还知道负责昌平镇学馆建造的人就是她堂叔。
想到这里,安卉有了主意。
她回身跟老家的交代了一声,就招呼姜三娘一起去了南街那边。
安堂叔和傅奶奶都不在家,显然是去那个著名凶宅里督建去了。但安堂婶却是在的,她在家做事外加带孩子。辛苦是肯定的,可这年头普通老百姓过日子那可太苦了,像他们家这样,起码还有盼头,反正安堂婶看起来精神头挺好的,小奶娃也养得白白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