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穿越无剩女(春不语)(91)+番外
“小姐……”
静嘉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抬手蹭了蹭脸,逼着自己露了个笑脸儿,继而快步向碧纱厨内去。守在房内的雪桂不由诧异,小姐出去的时候还好好儿的,怎么回来就这个模样。
姚黄摆手,示意雪桂几人先退出去,接着方随静嘉入了内里儿。“小姐,您心里要不舒坦,就和奴婢说说吧。”
静嘉此时正伏在床上,肩膀时不时耸一下,姚黄是“四小牡丹”里年纪最长的人,与静嘉的接触也最多,是以她很快便反应过来,静嘉这是哭了。
姚黄跪到床前的脚踏上,轻轻拍着静嘉的肩头,“小姐,这是怎么了?您若是不痛快,拿奴婢撒撒气也行,总好过憋坏了身子。”
静嘉摇了摇头,良久方闷着声儿道:“我没有不痛快,只是觉得自己好像把事情办砸了……毓慎大概会恨我一辈子吧。”
姚黄失笑,大着胆子问:“小姐很欢喜孙少爷?”
静嘉依旧是埋在自己臂间,摇了摇头,“没有很欢喜,是有一点点欢喜,可是我不想他失望,他从来没求过我什么,以后也不会求我做什么了,就这一次,我还没有做好。”
“怎么会呢。”姚黄叹了口气,继续拍着静嘉的肩,“孙少爷不过是让小姐试一试罢了,小姐若是没做好,他想必还会有别的法子,况且,这本就不是小姐该做的事情啊。”
“他来找我,就是因为信我,如果我没做到,那他就连信我也不剩了,这样对他来说,我和一个陌生人有什么区别?我想我是特殊的,不一样的那一个。”
“小姐自然是特殊的,不一样的,您别难过了,您要是再哭,小绿可就该跟着一起哭了。”
静嘉闻言一愣,这一段时间里,她几乎快要忘记小绿的存在了。她抬眼,姚黄忙抽出袖筒里的帕子,替她抹去眼角的泪痕。
静嘉接过帕子,自己擦了擦脸,“小绿呢?”
姚黄噗哧一笑,“亏您还记得,天儿都暖了,小绿自然是在外面呢。”
静嘉被姚黄笑的有几分羞赧,呆问道:“我是不是傻透了?”
姚黄丝毫情面都没给静嘉留,十分老实地点头。静嘉伸手搡了把姚黄,“谁许你嘲笑主子的!我不过是觉得自己没用罢了。”
“小姐不是没用,但是您的用处不该是帮孙少爷说亲,而是给您自个儿筹划个好将来。”姚黄扶着要起身的静嘉站了起来,“奴婢和小姐一起长大,自然知道您和孙少爷的情分,可是,也正如夫人说的,孙家并不是您最好的选择,二小姐何妨把眼光放的远些,想想旁人呢?”
静嘉歪头,旁人?她哪里还知道什么旁人呢?总不能是太子,也更不能是临淄郡王吧……应该不能?
瞧着静嘉在原地踟躇,姚黄蹲下身替她抚平裙裾的褶皱,半晌,静嘉回过神来,扶起姚黄,“好姚黄,谢谢你来劝我,我没事的,就是不知道嫂嫂会不会生气。哥哥不在家,嫂嫂心里本就难受,我原不该如此多事的。”
姚黄抿嘴儿一笑,并没有接这个茬儿,只是问:“小姐不是要看小绿?”
静嘉一愣,接着点头,姚黄引着静嘉便向外面廊下去了。彼时,雪桂几人正聚在鸟笼旁,一面逗着小绿,一面揣测着自家小姐究竟是怎么了,却没料到静嘉突然出来。
三人听到一声佯咳,回首一看,忙鸟兽似的四散,只有小绿雀跃地唤着:“二小姐!二小姐!”
静嘉有些失神,向那鸟笼走近,小绿冠上翠羽鲜亮的很,不见一丝污浊,可知被人打理的十分细致。静嘉正想喂它些什么,却突然听到小绿没头没脑地叫唤起来。
这叫声太过熟悉,熟悉到静嘉眼前突然划过一片虹霞光晕……静嘉歪首,除了在宜宁院,她是不是还在别的地方听到过这样的鸟叫?
70状元
静嘉突然想起那日,是在宫里,在乾西二所,一日将尽,夕阳垂暮,天际有红轮映出的似锦云霞。就是这样清脆的鸟鸣自身后响起,好似刻意提醒静嘉,她会遇到今天这日,看到今天这幕,会想起这样的巧合。
难道临淄郡王也养了这样一只鹦鹉?
然而,没机会做太多的揣测,静嘉便被静雅吸引去了目光。静雅立在静嘉对面,扶着廊前红柱,面儿上是微微的笑意。静嘉忙回应,“三妹妹,怎么了?”
静雅摇头,拾级而下,走得离静嘉一步步近了。“没什么,觉得姐姐这几日魂不守舍,想问问姐姐在想什么。”
静嘉无意与她纠缠,只是一笑,“想大哥罢了,倒是你,怎么注意起我来了?”
“妹妹注意姐姐,难道不应该吗?”静雅脸上有着昭然的幸灾乐祸,“我以为是娘拒了孙家的婚事,姐姐不开心呢。”
“妹妹多想了,母亲的任何决定,都是为我好的,我怎么会不开心呢?”静嘉站在阶上,比静雅有将近高了一头,这样的距离使得静嘉看起来更有气势。
不过,静嘉并不沉溺于这样的优越感中,既然已经堵回了静雅的话,静嘉不再恋战,直截了当地下了逐客令,“我记得二妹妹的蝶恋花还没绣好,妹妹赶紧去下下工夫儿吧。”
言罢,静嘉献上个笑脸儿,回身进了屋。
在静雅专心绣她的蝶恋花这个阶段,赵菡颇为频繁地在娘家英武伯府与倪府间奔波。邵氏知道她是为了赵芙的婚事而忙,并没有出言责难。只是随赵菡来往两家的小彦安贪凉受了回寒,邵氏勒令赵芙不许再带着她宝贝儿孙子折腾。
当儿子被留在家里,赵菡逗留娘家的时间明显缩短,对于这个微妙的变化,邵氏并没点破,只是在暗自欣慰。女人一旦有了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渐渐发生变化。早晚有一日,赵菡会成为真正的倪家妇,而不是再如眼下这般,仍时刻以娘家事为先。
静嘉考虑的不如邵氏多,每当听说大嫂回了娘家,她都在猜测赵芙究竟会不会嫁给毓慎。
添了这一层心事,静嘉的失眠,又严重了许多。
六月,赵芙过了她的十六岁生辰,正式及笄。在赵菡十六岁时,她已经与敦堂定了亲,正是待嫁时。因而赵菡眼瞧着妹妹都到了及笄之龄,婚事却连个影儿都没有,益发急迫起来。
孙家的事情,她始终没敢跟妹妹提起。赵菡傲气,自是不愿妹妹嫁给“别人不要的人”,可是她一方面担心妹妹果真与毓慎两情相悦,怕自己弄巧成拙,反而坏了一段好姻缘,一方面又怕静嘉是故意放狠话来逼她答应,是以不敢冒昧询问妹妹。
两厢为难纠结的境地,只让赵菡挑选妹夫的眼光更高了许多。
家世、容貌、才学、前程,都以毓慎为参照,只想找个比他更好的人。然而,与毓慎年纪相仿的世家子弟里,哪能个个儿都如他一般有着做皇子伴读的政治资本?又能有几个人比得过毓慎国子监第一的才学?
静嘉瞧着风平浪静的英武伯府,心里渐渐踏实下来。只要赵芙没有许给旁人,总还是有毓慎的机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