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穿越无剩女(春不语)(92)+番外
焦头烂额的赵菡,嘴角起了泡,额头上也长了痘痘,整个人的气色都憔悴下去。只幸亏敦堂尚且没有回来,不然看到如此狼狈的妻子,大概会失望的吧?
过了六月,天儿迅速凉快下来。从炎热到温暖的变化,让赵菡的情绪总算平复下来,这一段时间的急躁,让她对儿子的耐心都少了许多。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彦安倒是被母亲几次的怒火吓得乖巧起来。虽然赵菡不在的时候,他照旧该捣蛋捣蛋,该欺负乳娘照样欺负乳娘,不过赵菡在的时候,彦安已经进入了可控范围。
对这个歪打正着,静嘉作为姑姑,表示欣慰。
然而更令静嘉欣慰的事情,还在后面。
从笔试到殿试的恩科,终于放了榜,孙毓慎凭借多年下来积攒的才学和近两年在皇帝跟前儿刷过的存在感,不负众望的成为了新科状元。
静嘉得知此事的时候,十指都是颤抖的,她惊喜的握住姚黄,眼圈儿都情不自禁地泛了红。“你说的话,可都当真?”
姚黄重重点头,也是兴奋的不行。“自然当真,奴婢骗小姐做什么,孙少爷一表人才,做状元岂不是情理之中的?”
不,不是。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情理之中的,是因为他努力过,渴求过,不曾放弃过,才终于拥有这些。这是他想要的,他应该拥有的,是他值得的。
静嘉在激动中竟落下一颗泪来,泪珠儿砸在她握着姚黄的手背上,碎成几瓣儿,连带着将静嘉过往的怨念一起砸碎。那些失去的痛苦,都化作流过的泪,终是蒸发。
只要你好,就好了。
只要你没有让我失望,就好了。
只要你依旧是那个让我觉得值得的人,就好了。
据说,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京城里时,街上的姑娘们都红了脸。静嘉几乎可以想见毓慎得意的模样,昂首挺胸,眼风扫过周遭,瞳仁里都是自信与笃定。那是她曾经沉迷过的模样啊,是她现在都舍不得放下的模样,却是永远不会属于她的模样。
三日后,毓慎做客倪府,倪子温亲自接待,给予了倪府待客的最高规格。
如静嘉昔日所说,他二人终究是要避讳彼此,隔着一帐纱,或是一扇屏风,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只能通过对方的语气来回忆对方说话时的眉眼飞扬,然后随着时间推移,忘记彼此的模样,模糊了年少的回忆。
这样的设想,便是从今日开始的。
毓慎在正厅里与父亲说话,静嘉隔着一扇屏风,在侧间儿里托腮听着。当然,她原可以不坐在这儿。按着邵氏曾经的吩咐,没有人会在毓慎面前多嘴,说一句“我家二小姐blablabla……”的话,毓慎也决不会不知趣地提起她来。
但是她就是想坐在这里,哪怕只是听听他说话。
邵氏并没反对,遂了静嘉的心意。毕竟一起长大的两个孩子,总不是说拆散就能拆散的情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邵氏还是很明白的。
毓慎隔着绣屏,能依稀瞧见后面的一个倩影,他已经想不起自己有多久没见过静嘉了。时间就是拥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将一种习惯养成,又将另一种习惯消磨殆尽。就像他习惯了去隆善寺上香,也失去了思念幼时玩伴的习惯。
不过,他到底还是惦记着托静嘉做的事儿。赵芙至今都没有订亲,已经证明了静嘉做出了努力。虽然没能为他做到最后一步,毓慎仍是想当面说一声感谢。
可惜今日的场合不对,倪子温知道女儿在屏风后坐着,也格外戒备毓慎的种种想法。直至毓慎起身告辞,他都没有找到机会与静嘉说几句话。
犹豫一阵,毓慎只好托倪子温替自己转达——说是转达,其实静嘉在侧间儿里,自己就能将他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毓慎向倪子温一揖,“慎今日成就,离不开伯父和倪大哥的指点,也离不开伯母和静嘉的照拂,还请伯父替慎向静嘉转达一句谢,慎曾向她承诺过,必考状元,昔日豪言壮语眼下俱已成真。”
倪子温拍着毓慎的肩轻声笑了,“都是咱们大魏的状元了,说话还是孩子气,好,伯父替你转达。”
侧间儿里,静嘉听得感慨。
他竟然还记得,那年腊月,京郊的岫云寺。他们争论蜡梅名字的由来,他们还肆无忌惮地拌嘴吵架,互不相让,他抚过她的留海儿,他说,要考状元。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这些记忆里的吉光片羽,终究会湮没在生命其他的经历里,再美好的东西都会蒙尘。时间有时候真是残酷,毓慎,你的香改敬在了隆善寺,而我还守着岫云寺里的梅林,等着蜡梅花开。
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毓慎既成了状元郎,静嘉再遇到赵菡,腰杆儿都直了许多。仿佛赵菡先前种种不屑态度,都在这一刻被毓慎的功名击个粉碎。
因着有先前在临淄郡王跟前儿积攒的政治资本,毓慎并没有像榜眼探花,得个外放的官职,而是直接被提擢到鸿胪寺。
静嘉总觉得鸿胪寺这地方听起来格外耳熟,拉着邵氏问了才想起,先前诗会上那个跋扈的不可一世的姚三小姐,不就是鸿胪寺卿的女儿?姚家既是临淄郡王的岳家,鸿胪寺自然也是临淄郡王的势力范围了。
啧,果然,临淄郡王给毓慎铺了条好路啊。
然而,在毓慎的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同时,倪子温却遭遇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政治危机,竟然有御史检举他的渎职。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因为在被御史弹劾的同时,永安侯竟联名几个大臣,来了个附议。
在这样的情境下,太子不得不把倪子温请去“喝茶”了。
这是一场从东宫后院儿烧到前朝的火。
71应酬
有皇帝和太子的双重保障,倪子温的地位根本不会被这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中内详的事件所撼动,这个不小的风波,很快就被平息下来。但是,皇帝对太子下了通牒——管好你的后院。
因此,太子只好把倪子温和永安侯一起叫来吃茶赏花,要求两人握手言和,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坏了“大计”。
倪子温原就是被动方,没什么可担心的,但是永安侯势力根基比倪家来的深,太子对其还算是忌惮,太子好言好语劝过一番,又做了许多保证,这件事才算过去。
回了倪府,倪子温脸色黑如锅底,正陪着邵氏逗弄小敦礼的静嘉见状,忙示意鲁妈把敦礼抱出去,自己亦是施礼,乖觉地退了下去。
得了空间的倪氏夫妇,凑到一起,就如何应对永安侯府进行了深入谈话,并达成广泛一致。
八月,邵氏入了回宫,是为了嘱咐静娴在宫中要更加谨慎行事,不要再与苏承徽起龃龉。这次静嘉并没有随行,而是被留在了家里。不过她本来对入宫就没什么兴趣,倒也没有表现出不悦的情绪,相反,还笑吟吟地嘱咐邵氏早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