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没你就不行(2907)

客栈的掌柜不得不站出来:“实在是……忘了。我们腾了别的客人的院子给另外的客人住,所以,不好拿出来说。”

四爷就主动提了,“那就是说,现在就三方人可疑,其一,那个自称姓林的公子:其二,女真人不能排除嫌疑;其三,党项人。”

这边话才落,站在后面一个中年人就站出来了,“草民陈商东见过各位大人!这位大人说的林公子……是在下的同乡后辈。小孩子不懂事,贪玩跑出来的。已经回乡了!在下可以证明,林公子并非来历不明。”

这人话一落,不管是大宋在这边的边将,还是辽国在这边的边将,都站出来说话了,“陈老板常年在榷场经营,话可信。”

四爷就看了陈彦东一眼,心道:这是被桐桐给拿住了?还是又被桐桐给糊弄住了。此人一定是八面玲珑,谁都吃过这家伙的好外,所以,谁都卖他面子,

或者说,此人知道榷场太多的秘密。是跟两国的边将有利益往来的,所以,他的话才这么好使直接将桐桐给摘出去了。

得亏她怎么翻出这么一个人来的!

他在这边思量着呢,那边萧蕴就直接道:“姓林的小子身份确认,那便可排除嫌疑:女真无此能,也未曾接触除了姓林的之外的任何人,也可将他们排除:现在姚疑最大的,便是那党项人,可对?”

富弼无话可说,沉默着没有言语。

结果萧蕴话题一转,直接就道:“夏州乃是大宋的夏州,你们这是在跟我们演戏,唱双蟹吗?”富弼马上对萧蕴怒目而视:夏州虽名义上是大宋的,但跟你们之间的瓜葛更紧密。这到底是我们合伙坑了你们,还是你们合伙想讹诈我们?

四爷左右看看:瞧!这就是桐桐想要的。

他只能顺着她的思路往下走,虽然不知道夏州那一路她是怎么安排的,但她一定是想叫人往夏州那一路往下查。

因此,他就说,“那就往夏州迫!若是对方载重而行,必是行不远的。快马轻骑,必能迫上。”郭副使面色一紧,忙道:“具公,不能只因猜测,就怀疑夏州对朝廷的忠诚啊!"萧蕴哼了一声:“果然!夏州对大宋是忠心耿耿的。”富弼回头怒视郭副使:“住口!"

四爷看了郭副使一眼,这家伙必是干了什么不敢叫人知道的事了,桐桐用的就是他们背后的那点猫腻。

干是,他就说,“事大人,用咱们带来的三千禁军吧!叫他们去怕。”

明白!只要是夏州干的,这事就还有拉扯的余地。辽国能说是大宋,大宋也完全可以不认。只要不把罪来全推咱身上就行。

高粥点了一千人马去查,这目需要时间的。

结果隔了二天,回来奥报说:“辎重马车,行走的极慢。但押车的是世子李元是……然后呢?

“短兵相接,一触即发,可饶是如此,世子也坚决不让查,末将等不敢动武,只能放行…”说着,犹豫了一瞬,还是拿出一匹布来,“这是沿途在小铺子单买的,说是价钱比别的地方便官了两成…”

这就是那批布帛!

布匹看起来皱的厉害,“怎会如此?”"说是有人缠在身上偷偷出手的。”

四爷又赞了一声,那陈彦东便是运走了二十万匹布的人,为了坐实了是李元早干的。还很巧妙的将布匹这么外理了一部分,这就像是有押送的人愉了一两匹缠在身上,愉摸的便官外理换成钱了。

虽然没见大宗的布房,可结合载重,再结合零散售卖到小铺子里的布房,李元早绝对洗不清了。关键是,他宁愿跟朝廷短兵交接,也不愿意叫人查。说不是他干的,谁信?

怕是能洗清李元早罪名的只有郭副使这些人了!可这些人可能站出来吗?那此不的查的裁击,相相都知道旦什么了一定旦家械无路了

四爷能说什么呢?只能低声跟富弼道:“事麻烦了………得防着夏州谋反……需得速速索告朝廷."

真强看了哪到伟一眼,这次的事外外透着一股子怪受!自己现在怀疑边将跟夏州右勾结!

第1714章 大宋反派(35)

给朝廷的消息得尽快发出去!

而岁币丢失案怎么办呢?萧蕴可不会任由大宋的使臣赖在楦场不走的,他需要他们跟他回辽国去,跟陛下将事情说清楚。否则,别管多少原因,自己都是难逃罪责。

不管谁弄走的,自己押送失败这总是不争的事实吧。

富弼在正堂里转圈跟四爷道:“那么大批的辎重,这边棰都是瞎子么?竟是没一个人发现。我看呀这里面藏着的内鬼可不少。“四爷看着紫毫端来的梨子,抬手还是拿过来了,“这些人未必以为他们在资敌!“关键是朝廷的态度朝廷将夏州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只要李家父子称臣两边连个清晰的界限都没有。这叫下面的人怎么看呢?

他们以为不会太影响大局,反正李家父子不跟大宋起摩擦,要打仗也是跟回鹘和吐蕃在打。他们跟着赚点钱又怎么了呢?要是再有个交换战马的名义朝廷未必会治多大的罪过。

就像是郭副使,他是郭家的族人。算起来他是皇后的族兄!但这就属于他知道皇后,皇后未必知道他。武将的俸禄不高,如今守着这么一个地方,不搂钱也不可能。

事情就成了这样了!这些年,边榷不知道往夏州运了多少东西。

李元昊这样的人来槿场,竟是谁都没主动说岂不有意思?可以说,这边榷不彻底的换一茬,彻查一茬,都消停不了的。

富弼坐回去,叹气:“辽国必定是不会与夏州纠缠只会将夏州与大宋视为一体。他们不会在岁币的事情上让步的。若是辽国坚决要朝廷再筹集这么多岁币该如何?“四爷就问说,“以富大人对朝廷的了解,你觉得朝廷接下来会怎么办?““一,筹措一部分钱粮,至少要占丢失岁币的一半。”

意思是跟辽国平分丢失的责任。

四爷嗯了一声,这是息事宁人!暂时安抚辽国,别叫人家找事。其他的以后再说。

富弼看着外面,而后又道:“二,咱们得有受贬谪的准备。“四爷咬了一口梨,含在嘴里一直没嚼,“岁币丢在辽国,这是咱们的罪过?““不是!朝夏州的方向追查,就错了。“富弼叹气,“朝中那些大人们必会觉得你我二人毫无大局观,这般之下会刺激夏州。此时应该是有所怀疑,暗查再禀报。不该派禁军追……要是因此逼的夏州谋反,你我就是处置不当。“四爷:“嗯!有理!“所以,朝廷除了贬谪你我,还会给予夏州一些安抚性的补偿。“富弼点头,“就是如此!所以,此次出使辽国.……不管顺利不顺利,都不会影响朝廷的决定。“四爷就笑了,“若是能贬谪到夏州左近,就更好了。“富弼一脸的一言难尽,“正是如此!你我既然对夏州有所怀疑,那就将你我贬谪至此。如此,既能严密的看着夏州的动向,有利于朝廷做判断,又能给夏州一个错觉,以为朝廷把罪魁祸首送到他们眼皮子底下任由他们处置,以降低他们对朝廷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