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坚定不移地做个路人甲(33)

作者: 七月犁 阅读记录

西云禅室,无华听说谈思瑜在山下哭,不禁蹙眉,转身向右:“劳二师姐再予我从头细说一遍遇袭之事。”

“阿弥陀佛!”善意叹气,这回她从怀山谷讲起,巨细无遗:“黎大夫把她交给师姐后便出谷底了…我等离开红黛谷,本想直接按来时路回,可谈思瑜却苦苦哀求,说她多日未归,家中母亲肯定焦急万分…探路的宜笑回报达泰正往驿站来,我与师姐便打消了住驿站的念头…”

听着二师姐娓娓道来,无华找着疑点。

“那晚城隍庙不止我们,还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借宿。”善意回想着:“那姑娘不是个普通人,她的气息很轻,也不太愿意搭理人。谈思瑜几回攀谈,人都没理会,兀自就着水用了糕点便打起络子。她打络子的手很快,我与师姐一直留意着。

夜半,谈思瑜重咳吐血,师姐便下令离开,另觅地方…我们有留一人在后盯着,那姑娘在一个时辰内未离开城隍庙…”

听完,无华沉凝片刻,问:“二师姐,那个姑娘会不会是密宗的人?”

善意想过这个,摇了摇头:“我看不像。她的眼睛清凌凌,寡欲得很,好似对什么都不上心。身上很干净,坐在一方地上沉心静气地干着自己的事,像个世外人。这样的主,我们不招惹她,哪入得了她的眼?”

“那谈思瑜呢?”无华撸下缠在腕上的佛珠。

“她?”善意敛目:“谈思瑜刚说师姐没给她选择的余地,这…不可能。佛家注重因果,讲究你情我愿。师姐在灌顶之前,肯定问过她。况且…”

无华接上:“大师姐应该不通灌顶之法。”灌顶也非一般人能施展的,单内力浑厚这点,弄月庵上下估计只有在闭关的师父能达到。

善意捻动佛珠:“且留意着吧,是奸是善,迟早会有定论。”

辛珊思在洛河城北郊官道边的小食摊用了午饭,也不急着进城找中人。她赶着驴往东,打算先绕绕路,听听风声。东郊的庄子,是她跟娘住了四年的地方。

辛良友知道她对娘亲的依赖和感情,肯定会着人在此守株待兔。她得摸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之后行事。没走多久,见到一妇人被沉甸甸的背篓压弯了腰,右手拄着根棍蹒跚向前。她经过,回头看人,主要是观面相。

妇人抬头,冲她一笑,也不求搭个便车。

辛珊思拉缰绳,让驴慢下,压着点嗓:“大姐,你去哪?我看你篓子挺沉,要不放我车吧?”

“会不会太麻烦?”妇人脸盘小,瘦归瘦,但两腮不内陷。眼也清亮,说话带笑。脚大手糙,一看便知是干惯了活儿。

停下驴,辛珊思走向车后:“不麻烦,就顺便的事。”把散在外的碎布头往里推了推,“你放这。”

“那真是太感谢了。”妇人小心地蹲下身,卸下背篓,缓了口气,拽袖子擦把汗起身掏了块灰布巾出来,“刚背那会还不觉沉,走久了两肩头就像不是自个的。”

见她把布巾铺在板上,辛珊思嘴角微微一勾,提起装满谷穗的背篓…

“我来我来。”妇人急忙接手。

放好背篓,两人赶着驴一道走。

“大妹子,你哪块的?”

辛珊思笑回:“江平那边的。”

“那不近啊!”妇人问:“来走亲?”

辛珊思从昨天到现在都没洗过脸,眼角夹着点浑色,嘴周也干巴巴,落寞道:“走啥亲?娘家在常云山那块,没啥人了。我出嫁十多年,自打老子娘走了,就回过一次。前个,梦着老子娘了,我这心里啊…难受。昨天一早忙完家里事,便收拾了几件衣裳上路了。”

“我说你口音像我们这地方的。”

“根在这,离万里也是这腔口。”

“说的是。”妇人甩了甩膀子,迟疑两息,问:“娘家没人,你晚上住哪?”

辛珊思笑道:“客栈凑合几天。上次回来是五年前,这次走了,还不知有没有下回,所以想多留几日。”

“那你可得避着些。”妇人抱怨:“最近咱们这片的客栈,隔三差五就有官家上门查户籍,闹得都不安生。村里也常有人来打听,是不是见着什么生人?我娃他大伯在牙行,租赁买卖被搅了不少。”

还真叫她猜中了,辛珊思蹙眉:“户籍有啥好查的?这片是不是什么人犯事逃了?”

“哪?”妇人走近,抬手半掩小声道:“娃他大伯说,就是洛河东湾边上那庄子在找人。”

“东湾那庄子?”辛珊思咝了一声:“那不是那个…范西城辛家原先那个夫人…带着闺女住着的吗?”

“早不是了。”妇人惋惜:“你嫁的远不晓得,那娘俩离开十几年了。庄子现在归一个姓江的管。以前那娘俩在的时候,我们村不少人在庄上干活,银钱都当天结。姓江的来了,就没这好事儿了。”

第24章

“偌大个庄子,地有好几百亩吧?不雇人,他们种得过来吗?”辛珊思问。

“谁晓得?那庄子外墙老高,门又整日关着。”妇人怀念:“我刚嫁来婆家时,还从庄上买过石榴、频婆。虽都是人家卖剩下的,品相不好,但吃口真不差,而且便宜。两三个子,买一大兜。如今,他就是烂果林里,喂鸟雀了,也不往外流一个。”

“这是为何?一个子也是钱,拿去集上还能换个三合面馒头。”

“你懂我懂?”妇人苦笑:“去年七月,我家屋后二武媳妇孩子上身,嘴里没味又发苦,就想吃个频婆。二武跑几个大集都没买到,厚着脸去庄上叫门。门是叫开了,但庄子管事一口声七月频婆精贵,一两银子一个。气得二武他娘,破口大骂。”

“七月的频婆吃起来要酸一些,稀罕归稀罕,但谈不上精贵。一两银子一个,这不是讹人吗?”

“就是存了心欺辱人。家里大嫂说,她怀我大侄的时候,正当石榴熟,听谁提了一嘴,她馋得嘴里直往外渗水,两三夜没睡好,只想那一口。没等家里去买,庄上就送了六个来。一问才知,主人家听说我大嫂有喜,特地让人挑大的摘了送来贺喜的。”

“一样米养百样人,脾性啊…最是难说。”辛珊思心暖,娘亲良善待人,都是在为她积福。

“说得在理。”妇人扭过头看她,大妹子就皮子粗了点,眉眼是真俊,“你一人赶着驴车从江平来的?”

“哪呀?”辛珊思笑回:“我是随往这送茶的几个邻里一道到城北吃摊那。这不才分开没半个时辰,就遇上大姐你了。”

“我说呢?就你这长相,家里怎放心让你一人跑这么远?”

“打趣我了。”辛珊思转头回视:“不比年轻时了。”直了直驼背,脸上扭曲,干脆放弃,才直起的背又弯下,脖颈前倾,“家里六十亩茶田,过去总不想把那银子给外人挣,都自个摘。一年一年的,银子挣了,人也废差不多了。”

“咱们都一样,见天地忙里忙外,想的全是把日子往好里过,给孩子多攒两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