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113)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刘秀忍不住嘴角一抽。

什么叫没那么难,这句话可以不用说的。

观众也点头:西汉那也不算白发展啊,最起码还能惠及子孙啊!李晓诗不是说了吗,后世基本所有的治世都套用了文景之治这一套“模板”的。

这老祖宗真给后辈积福啊!

“刘秀还允许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内迁,住到大汉来,这大大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到了汉光武帝统治后期,当时的东汉社会已经重新恢复了和平的发展,从上到下都出现了祥和安定的局面,我们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一个摇摇欲坠的大汉,一个被外来之人介入、被人以一己之力拉着想要往后倒退一千年的大汉,一个在政权更迭中损失了将近一半人口的大汉,终于在又一次将要灭亡的时候被人从悬崖边给拉了回来。

刘秀,汉光武帝。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让这个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得以再度延续下去。

说简单,也只是听着简单。

就算他运气极好,但打仗又如何不是性命相拼?就算他有先人的成果可以参考,但国事又岂是纸上谈兵之流?

谁都知道,他一步步走过来,为大汉王朝延续气运是有多奇迹。

汉,光武。

这个就足以证明一切了。

但光武中兴,中兴之后呢?

观众们摇头。

李晓诗一开始就介绍过,中兴之后就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版块了。

……毕竟东汉的中兴到衰败在李晓诗课本上只用了一课啊!

李晓诗道:“在东汉中期之后,汉朝的皇帝登基年龄大都很小,没有办法主政,政权就只好交给太后来掌握,然后就导致了外戚膨胀。”

后世的观众对此没啥看法,东汉之前的倒都很好奇,就连刘秀,也忍不住问道:“有多小?”

“大都”很小、普遍很小。那能有多少个、小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大都很小的?

这问题没难倒李晓诗,这一课课本后边就附带的有一张“东汉后期十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的表格。

她翻到那一页,说:“就比如汉殇帝吧,继位的时候才一岁,然后两岁的时候死掉了。”

刘秀:呃。

那是挺小的。

“还有汉冲帝,两岁继位,三岁死掉。”

刘秀:。

“汉质帝,八岁登基,九岁死掉。”

“汉少帝,十四岁登基,十四岁死掉。”

刘秀:?

都是一年去世的就已经够短了,怎么还有不到一年就崩了的?

李晓诗:“这些是年纪小在位时间也短的,还有其他的年纪小但是比他们活的稍微长一点的。比如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灵帝汉献帝,他们登基时候的年纪是十岁、十三岁、十一岁、十二岁和九岁。”

“还有一个汉桓帝,比汉少帝要大一岁,十五岁登基,是这些皇帝里登基年纪最大的一个。”

刘秀:……

??

十五岁就最大了的?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十四十五岁登基的也不少,比他们还年幼就登基了的也不是没有,就比如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十三岁。

而要论起秦国那个时候的局面,比起东汉这会儿也未必要好上多少,那些权利的斗争一样很复杂,可他还是一步步走过来,并且成为了千古第一的始皇帝。

这么来看的话,东汉这些十四十五的小皇帝们也算不得多小。

但,不是人人都是嬴政啊。

他们生长的环境也完全不同。

像嬴政这样自小就在外颠沛流离的,他的成长轨迹和这些小皇帝们就是不一样的。

抛开心性、能力等不谈,只说这些小皇帝们,他们从少时起,能接触到的、陪伴的,就只有一种人——宦官。

那些陪着他们成长,和他们一样、毫无所依的宦官。

那小皇帝们长大,想要从外戚手中夺权,该怎么办?

只能利用宦官。

因为他们只信任一起长大的宦官。

于是宦官们权利越来越大,开始代替外戚把持朝政。

但等到下一位皇帝继位,他又会带来新的外戚集团、然后替换上新的宦官集团,再次慢慢壮大。

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李晓诗只说了皇帝们的年龄,但西汉几个人精皇帝显然已经想明白了,刘秀也很快就明白了。

可明白归明白,这种局面,他们这些人又能说什么呢?

说白了,本质上还是皇帝能力的问题。年纪小,阅历不够,很有可能少时受到的教育也不够,威信更不足,压不住那么多人,做不到在隐忍之后慢慢把权利攥到自己手中,又没有一个能够在灭杀外戚后明辨是非清明政治的脑子,就只能任由王朝越来越乱。

如果这时候换一个有魄力有手腕的皇帝来,未必不能在这种局面中找出一条集权之路。

就比如对于制衡权利的宦官,或许会有皇帝能够用好这一柄剑呢?让它沾上政敌的血,再将这好用的武器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它翻起浪花——

但那也只是“可能”。

毕竟世事无常,谁也说不准会怎么样,但肯定会比这么小就登基来得好。

而且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些势力只顾内斗争权,眼光只放在这一亩三分地、无视朝堂之外的话,那恐怕会有一些意料之外又预料之中的东西……将在他们短浅的目光看不到的地方慢慢发展、然后成为庞然大物。

事实上也和他们推断的差不多,李晓诗念了一下课本上“皇帝借助宦官除掉外戚、再一轮又轮换”的局面,然后把课文旁边的“相关史事”说了一下。

“当时的一个外戚、叫做梁冀的,他先后立了三个皇帝起来,独自一个人掌管了朝政二十多年。他全家都很嚣张,对皇帝和对百姓很霸道。他们家把数千名百姓弄来当了自己的奴婢,就连全国各地给皇帝的朝贡,都得先到他家。”

“当时汉质帝九岁,他对此有点不满,就说了一句梁冀是跋扈将军。结果梁冀直接命人在饭里下毒,毒死了汉质帝!——汉质帝可是梁冀的外甥啊!”说到最后一句,李晓诗只觉得那种听说王莽逼死自己儿子的感觉又来了。

这些人真的太冷血了,为了权利,简直是什么都可以不要。

汉代的皇帝们已经默默无言了。

百姓们听了皇家的这种事,却也都觉得触目惊心。

那可是皇帝老爷啊,他们这些当官的敢毒死皇帝?可真是太胆大包天了。

而且那还是甥舅关系吧,这么嚣张,真的不会遭天谴吗?

李晓诗对着课本总结:“在这种轮流把控朝政、随意诛杀异己,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的情况中,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要严格地说起来,一个王朝的兴起是多么困难啊。

但如果它要走向衰败,那真的很简单。

也就三言两语能概括而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