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184)
天下都基本不是你自己打的……还想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哪有这样好的事?
换句话说,当初捧老一的时候,就没想过太子的处境么?就不会想想以后的境地么?
还是更阴谋论一点……他就等着老一什么时候死在战场上?
就可以既全了父子亲恩,又圆了君臣之义?
还是那句话:……他怎么那么能想呢?
什么都想要,怎么不去当老天?
不客气地说,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阋墙的祸事,纯粹就是李渊一个人的问题。
死了两个儿子,都是李渊自作自受!
贞观年间。
李世民坐在观天台上,捧着茶杯,半晌无话。
即便是亲身经历过,即便已经从旁人口中听过许多遍,即便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再次听到,他还是无法轻易释怀。
胸膛中似乎有一团驱不散的雨云,给他的心脏都蒙上了灰沉。
当年之事……
“——陛下!”
一道不怎么讨喜而且还有点让人一听就烦的声音响起,把李世民从空洞的发呆中拽了回来。
李世民抬头,却见是魏征站了起身,依旧板着那一张讨人厌的脸,对他行了一礼,然后道:“孩童三岁便知期许未来,无不渴望‘明日’、无一沉湎往昔——陛下岂不如之?”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
魏征这话谁听不懂啊?
言下之意不就是:三岁小孩儿天天喊着‘等我长大’,谁也不往后看。怎么,这三岁小孩儿都知道的道理,难道你还比不过他们?
英明神武但感情丰沛的唐太宗陛下原本还没从伤感中回过神,但一看魏征那张脸,又听魏征的话,他就无语了。
而后,想找回一点感怀的状态的时候,唐太宗陛下就愕然发现,自己心上那团乌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散了。
李世民:……
难道朕还喜欢被魏征这厮这么鼓……咳、嘲讽不成?
仓促收起愁绪,李世民摆摆手,又悄悄撇撇嘴,冲魏征一点头:“……朕知晓,魏卿坐吧。”
其余几个众臣也都对视一眼,纷纷莞尔。
天幕上,李晓诗还在跟弹幕互动。
“……李渊的部下里就没有能跟李世民军功相仿的吗?太子的功绩呢?……嗯,这个的话,咱们刚刚才说过李世民登基前的经历,大家可以自己想想,那么多的大战争,按照疆域来看,也差不多基本都是都被李世民平定的……他的功勋真的不是轻易能比的。”
在有军功的将军们里,李世民是地位最尊崇的;在‘皇亲国戚’里,李世民是军功最多的——这谁能跟他比?
“为什么在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后,没人站在李渊的角度帮他说话,他的开国功臣们呢……”念到这个问题,李晓诗有一点小尴尬,她咳嗽两声,小声道,“一个新的王朝怎么可能没有开国功臣呢,但是,李渊的部下,几乎全都是前隋的旧人吧?开国、咳,开国功臣们,那不是都在秦王府里……是秦/王的属臣么?”
观众:……
李渊:…………
小秦/王:……呃。
“所以相关的视频里也才有很多李世民根本不怕功高震主这一说法的评论出现吧?因为李世民就是李唐王朝最大的功臣,没有谁能比他更大,所以根本没人震得到他嘛。”
李晓诗说完,摇摇头,又转向下一条弹幕:“关于李世民在这场政变中扮演的角色?啊……其实这一点的话好像是有争议的。搜来的资料上有好多种不同的展示,有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是被李渊逼得没办法了,所以不得不这样做,保自己的命也保部下的命,他从头到尾都是被推着走的,自己从来没想过政变,毕竟连最后的政变决定都是他的部下们推动的。”
“另一种说法呢,就是说李世民其实早就想当太子了,眼里心里都是太子的位置,不然为什么发动政变的时候,整个长安都差不多被他给控制了?不止朝堂上下、甚至连李渊身边的禁卫都有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在发动政变前还给许多人都去了信问对此事的看法,结果不是配合就是默许,上上下下没有一个给李渊还有太子他们告密的……”
李建成深呼吸,努力平复心中波涛,最终还是忍无可忍,拔剑将面前的案桌一剑劈开。
“好一个李世民……好一个李世民!”
李渊面无表情。
行,好,知道了。
惊怒交加都已经过了,他现在就是一整个麻木的状态。
木头好啊,木头不用想自己是不是早就被架空成傀儡了,木头也不用想怎么平衡儿子们的关系和权利,木头更不用去考虑等这次的天幕结束,该怎么面对几个儿子们。
嗯,做木头吧。
李晓诗“所以他们认为李世民狼子野心,要不然为什么会无声无息地渗入整个朝堂?而且,他们觉得李世民私德有亏,杀兄杀弟,又逼自己的父亲退位……嗯,反正两种说法都很极端。我觉得,大家可以折中来看,仁者见仁,客观一点全面一点,要正确地两面地去看待历史嘛,对吧?”
皇帝么,谁不想当?
但如果说李世民从一开始就想着弑兄杀弟,就也太过了。
他一路来的功勋都是自己拿性命拼出来的,又总有老爹给的空头支票,就算心里不想那个位置,也总被他爹给出的东西给钓出了胃口。
而且人家一路都这么来的,到最后怎么会舍得白白拱手让人?
别说李世民了,换谁来能舍得?
不过要是说李世民真就是个完完全全的小白花,那还真不见得。
还是那句话,小白花能走到这样的地步吗?小白花能无声无息把长安都握在了自己手里吗?
所以啊,李世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还是得问他自己。
只有他自己、以及他身边的人,才能够给他下这个定论。
千年后的人,也就只是一个看客罢了。
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逗留,看解释得差不多,李晓诗才终于把话题拉回到课本。
“唐太宗在位总共有一十多年,开创了历史上也完全算得上是排名靠前的盛世。”
“但其实在前几年的时候,贞观一年一年三年,当时唐朝境内很多天灾,饥荒蝗灾大水等,而且国家也没有完全统一,还有突厥人不断地侵袭骚扰,唐朝过得很艰难。”
“不过这一切在贞观上下君臣一心的努力中,终于一一克服。李世民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省官简政、自己还厉行节约,励精图治。仅仅花了四年时间,突厥和国内的很多问题就被解决了。”
“贞观四年,东突厥等威胁被除去,天下太平,四海臣服,李世民被少数民族们尊称为‘天可汗’;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国泰民安。”
为了让这些空泛的文字显得更贴近生活一点,李晓诗举了个例子:“据说当时一整年到头,全国的死刑犯才一十多个人。”足见其安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