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185)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跨时空直播间的观众中,无数人再次认识到了,“唐太宗”的厉害之处。

连续三年的大灾、还伴有外敌,但这个叫做唐的王朝,愣是在第四年就完全恢复了生机,且把如同隋末带给这片土地的负面情绪尽数抹去,举国气象大变,欣欣向荣……

而同样被大家看到的,还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几个字的巨大作用。

汉文景一帝与民休息、汉光武帝与民休息、隋文帝与民休息……于是三个治世出现。

而如今,唐太宗再度与民休息。

另一个治世也已经成型。

想要国力强盛……看来真的要让百姓先吃饱。

“李世民吸取隋朝快速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和谏臣魏征相处默契,传为佳话。”

“他同样还很善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当时他的朝堂上可谓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总会有很多的方案给到大家,而杜如晦擅长决断,就和房玄龄配合,被后世称为‘房谋杜断’,是贞观时期有名的宰相。”

李晓诗话音刚落,观天台上就是一静。

贞观众臣面色各异。

房杜一人相视无声一笑,嗯,一起在后世的“课本”上留名了,也算好事。

李世民脸色也很微妙。

嗯……其他人也就算了,为什么他要和魏征“相处默契”、还被“传为佳话”啊?

这是认真的吗??

这……这让他很难过啊!!他为什么要和魏征绑定啊!

李晓诗:其实是我加的,诶嘿~!

毕竟都有人去昭陵读谏太宗十思疏了,大家都对你们俩爱得深沉呀!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在这一时期中,隋朝伊始的三省六部制被进一步完善,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以及决策程序;还重新制定了法律,减轻了不少刑罚;同时增加了一些科举的科目,大力支持大家参考;又严察政绩,不允许弄虚作假。”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教昌盛,百姓安居,唐王朝国力增强,所以这一时期就被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后半部分的内容,李晓诗没有像之前讲李世民秦王时期的时候一样,把他当上皇帝之后的生平和事迹再以那样的方式一一列出来,比如某年某年什么灾害、某年某年又打下了哪哪、某某某年他亲征之类,都只大概提了提。

笼统地、全面地。

原因嘛,也很简单。

一来没有必要,因为李世民已经成为皇帝了,他的能力不需要再通过这些内容和军功来向谁证明;一来还是因为李世民的已经成为皇帝了——那么他的未来将会和整个大唐以及上上下下的官员们牢牢系在一起,密不可分。

整个贞观的光华不会是他一人之功,这是个群星捧月,共同璀璨的时代。

这个时代中,不会再有像之前那样一人独绽的光芒了。

即便是李世民,那也注定是要融入整个大唐王朝,成为这个时代的一部分的。

如果说他的小秦/王时期,就像是一部完美的大男主爽文,少年意气,势不可当;那么他的唐太宗时期,就更像是一部群像小说,在这本书里人人都有光彩,他作为主角,也只是其中的一块碎片,所有人携手,一起拼起了这幅盛世大唐、繁荣贞观的千古绘卷。

明明是李世民期待已久的部分,明明在听到之前的内容时他还总在心里默默实时互动跟进,但到了这会儿,听到李晓诗把整个贞观年间的一切都浓缩成了几句话,简简单单地说出——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竟有种眼眶一酸的感觉。

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话语,明明一点也比不上说他少年时候更让人热血澎湃,明明没有兄弟阋墙时让他感到无力和悲伤,明明不及“中正看待他”的说法让人有共鸣,明明……

可为什么,听到这浓缩了一十几年光阴的一段话,他却忍不住潸然泪下呢?

在贞观众臣默契的装傻中,李世民悄悄揩了一把眼泪。

这是他们所有人的功劳,这是他们无数人努力的结果,让政治清明、让百姓安居,让天下太平。

这是他们的愿。

这是他们的果。

他们做到了。

第87章 第八十七课 李唐皇位

“其实唐太宗晚期也和其他的皇帝们一样, 曾荒废政务、变得昏庸。”

唐朝不同于隋,也不同于东汉那样的,能在一课内就讲完,所以才能不管是功还是过都会在一节内讲出——唐体量太大, 出名的、具有代表性的皇帝和时期不少, 无法在短短一两课内就概括完毕。

而且课程的安排也不同于之前,讲完兴盛衰落后再补充性地加一课, 说些比如文化技术及外交等的内容;唐朝这里是先从贞观到开元, 讲完盛唐繁荣及文化后才到动乱和衰微。

至于动乱, 李晓诗翻了翻课本, 发现也没多少评价这些皇帝们晚年的样子的, 只直接到了安史之乱、并点了一下唐玄宗的过失。

李晓诗也发现,在课本上,嬴政和杨坚那样功过都会点一点的反而是特例, 说李世民武则天这些倒更像刘彻和刘秀那种, 只提了功绩, 当然了, 这可能也和秦隋都二世而亡、嬴政也的确埋下了不少祸患有关系。

但不大想被认为是区别对待、也不想让百姓们真的都认为皇帝就是“完人”,是不会犯下任何过错的, 所以,李晓诗干脆自己去额外做了点功课, 大致了解了一点这些皇帝们没有被写在课本上的一面, 顺便补充在了这里。

“像这样一个几乎称得上是范本、教科书的封建帝王, 他也吃过丹药, 也和自己的谏臣有过很多矛盾,而且在继承人方面也酿成过过错……所以,希望所有的观众, 无论是什么身份,都能够从我的直播中有些收获——嗯、以史为镜吧。”

李世民这才从那种怔然的状态中回过神,但旋即又是一愣。

磕丹药,这个是之前就听说过的。

和谏臣有过不愉快……这个嘛,不管那“谏臣”是不是魏征,这一点都不是很难理解。他现在还经常被魏征搞得气急败坏呢,要是等以后,被这么“谏”了二十年,相看两生厌的“陪伴”下,生出点脾气也正常。

但是,但是。

那个“继承人的问题”……是什么?

不应该啊,他自己就是从那种……情况中冲出来的,应该是以耶耶为——咳,反面教材的啊?

但李晓诗才不管他,李承乾那些事实是已经超出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范畴,她课外搜资料也都是有个范围的,哪能真事无巨细全说一遍呢,她又不是历史系的大学生,更不是什么专攻唐朝的历史学家,能把李世民生平捋一捋就已经很多了。

她把话题拐到下一个部分,“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已经结束了,刚才也算是替大家解答了一些疑惑,那咱们现在就来到了这一课的第二部 分:女皇帝武则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