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14)
为什么李晓诗这一次决定说清楚了呢,因为她的下一位幸运观众已经上来了呀。
她在黑箱李隆基后,就拜托0022去到安史之乱时期的几个重大节点重要城池让当地观众们投票了,投出一个最想让体验下一环节情景置换的人选。
虽然观众们不知道下一个“环节”会是什么,但看到李隆基的体验,他们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就算不会死,也绝对是他们亲身经历过、或即将经历的场景。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投啊,只恨这所谓的置换不是真的换,好让那些人死、惩罚者又怎么样,如果天幕能救他们出火海,能帮他们报仇雪恨,能还他们晴日朗朗,他们不介意把天幕奉为神明!
——所以这也就是,今天的第二位幸运观众来到直播间,成功听不到李晓诗的声音之后,她就放心地和大家公开了事实的原因。
平台主打的就只是一个和古文明的交流及互相影响,一切的出发点和根源都是要从他们双方本身的做法和选择来的,平台才不会出手干预两个时空的任何东西,甚至还会出手平衡。
比如送给李晓诗的“古董”;再比如李晓诗要给古人送平台商城里超出时代科技的东西,价值越大她需要付出的就越多甚至还有高额的科技税等等。
说一点最浅显的,李晓诗的课堂,系统和平台宁可根据需求给她虚拟创造一个“古社会”,都不会让她亲身穿梭时空去到另外的时空,是平台做不到么?当然不是。
但,这不就已经表明了平台的态度么?
不破坏、不插手、重交流。
在小私心地让李隆基来感受一下恐惧和绝望、又把另一位“幸运”者带上直播间之后,李晓诗的恶作剧就结束了。
嗯,还是要顾及一点平台的原则的,省得万一哪个观众摸到了投诉……
安抚了观众们之后,她歉意地低了低头:“那我们就继续说安史之乱吧。”
见到李隆基出现在天幕上就急急进宫的天宝年间官员们这才纷纷松了一口气,脚下却不停,继续往宫内赶。
不管怎么说,不管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那都是他们的皇帝,现在还不能……他终究是主心骨。
而就在他们着急去进宫的时候,突然有人顿住了脚步,有点惊疑地看着天幕,“咦”了一声。
“……怎么是他?”
在原本属于李隆基的画面上,现在换了一座城池,城中的气氛和刚才看到的长安城很不一样,没有那种惊慌失措的奔亡慌乱,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是坚毅。
虽然行色匆匆,却没有任何动摇之色——只除了一个人。
那个人应该是原身进来的,因为他身上还穿着质地上佳的袍子,和周围其他穿着短打方便行动的人有点格格不入。
而且他尚有些迷茫的脸上干干净净,红光满面,更是与这城中人人面黄肌瘦的现状泾渭分明。
但或许是因为虚拟的缘故,周围的人对他的异常视若无睹,反而很不见外地直接给他怀里塞了一捧东西。
“哎呀老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儿发呆呢?快去送到城墙上,那边等着用呢。”
——那是一捧染血的箭。
箭上血迹斑斑,但又早已凝固,显然都是从战场上捡回来的。
这人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当下的状况,愣愣看了看怀里被塞的东西,顿时跌坐在了地上。
刚刚……刚刚陛下的遭遇他还看在眼里,难道轮到他了?
怎么会是他呢?
他……明明什么也没做啊!
天幕外,有不少相识的官员都认出了这位“幸运”观众,大为不解。
陛下弃城,被拉上去惩罚是一回事,但这贺兰……又做了什么?
镜头前,李晓诗却没说这位观众,只是又接着刚刚长安城破的话题继续说。
“其实长安城要破,也没有那么容易的。”
“就算安禄山起兵反叛,河北众地差不多都在他的管控下,很快就沦陷完了,但要想真的毫无阻碍地拿下长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甚至当时在河北境内,叛军都遭到了一定的挫折。”
她看着笔记,道:“安禄山的反叛是有准备的,所以他预估了所有有可能遭遇反抗的名将们,但没想到,河北二十四郡全部沦陷的情况下,还有一处是叛军强攻都没能拿下的——而驻守那里、带兵抗敌的,却只是一位书生。这位书生,就是我们上节课曾提到过的唐代的书法大家,‘颜筋柳骨’的颜真卿。”
“颜真卿是遭排挤出京的,但在到达平原郡后,他就发现了安禄山必反的事实,可没有人会相信他——当时的朝廷,可是安禄山起兵造反一路打下来的消息传到中央、唐玄宗都不会相信的朝廷啊。所以颜真卿就自己安排提前准备,终于在劫难来临时成功守住了一郡,也成为了周围郡守们带兵归附联合抵御叛军的主心骨。”
她没有展开地图,只是口述着地理位置:“当时洛阳被攻破,叛军继续南下,是颜真卿鼓励军心,带着军队攻打叛军老巢,为对方制造麻烦的。他曾经一天收复十七个郡县,而后成为河北二十万联军的盟主,甚至在全家被叛军虐杀肢解最后只能找到一颗头颅的情况下、为了收复河山,依然忍着悲痛去和大部队汇合——这样的战绩和经历足以震撼人心。”
“可、如果连一位书生都能有这样的谋略,那当时的唐王朝,人才难道会少么?难道就真的没有人能抵御叛军南下的铁蹄吗?”
李晓诗叹了口气:“当然不会啊。”
“从唐朝建立起始,唐朝的人才就一直不少,而整个朝廷也都是武德充沛,一直在向外扩张领土,能打的将领自然也有——有安禄山这样有异心的,那当然就也有忠心耿耿的呀。”
“唐朝名将高仙芝,任安西节度使,虽然身为高句丽人,但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打败吐蕃,收服石国等等等等。高仙芝手下,还有另一位能人,叫做封常清。唐朝的名将那么多,像是郭子仪他们,为什么咱们要单独提一下名声没有他们响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呢……”
李晓诗声音幽幽的,“因为他们所守的这座城池、他们两个人的命运,完全是唐玄宗自食恶果的另一个具体展示。”
“刚才我们提到,想要打长安,就要先打洛阳和潼关。而高仙芝封常清两位,正和这两座城池都有着关系。洛阳的时候就是这两位就地拉起的流氓混混百姓部队抵抗的,但仓促之间这样的部队根本打不过训练有素的叛军,于是只好撤退,直到潼关。”
“潼关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高仙芝据守潼关,这才绊住了安禄山的脚步。”
“与此同时,刚刚说到的郭子仪这个华夏历史上都数得上名次的大将军正带领军队在叛军后方大杀四方。安禄山心急火燎,退有郭子仪,进又是死啃啃不下的潼关,那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