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15)
怎么办呢?
哭得脑袋都有点疼的李世民心中也很焦急。
不管安禄山怎么办,潼关是绝对不能丢的。有高封两位在潼关据守,牵制住安禄山,才能有郭子仪在后方屡屡打胜的发挥余地。
潼关很重要啊!
突然,李世民听到李晓诗冷笑了一声——这个和她年龄完全不相符合的动作由她做出来,李世民的心立刻凉了半截。
果然,他听到她道:“还能怎么办,安禄山朝中‘有人’啊,怕什么?反叛的道路上遇到难题?当然是干爹替你解决了——李隆基下令,在潼关现场斩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李世民眼前一晕。
阵前斩将……阵前斩将!
斩的还是如此有大功的将!!
李隆基这是造的哪门子孽?!
“不过还好,接替高仙芝封常清的,也是一个名将。这就是我们屡次打败吐蕃的老将军哥舒翰。哥舒翰接替守潼关的任务后,依旧是和高封两位一样,死守不出。安禄山着急呀!”
李晓诗语气微妙,听起来似乎真的是在替安禄山着急一样,观众却都能听出其中对李唐朝廷的嘲弄讥讽之意。
“也不知道我们贵妃的好哥哥,宰相杨国忠大人是不是还惦记着自己妹妹的这个干儿子,反正他是开始给妹夫吹耳旁风了,一直在催促让哥舒翰出战。那我们的皇帝陛下听了没有?——作为安禄山的干爹,他当然听了呀!”
“所以哥舒翰无奈带兵迎战,然后二十万大军一败涂地,潼关城破,长安城危在旦夕、皇帝弃城而逃。”
刚得到了点希望、不过转瞬就又一次破灭,李世民的心情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竟是昏昏沉沉了起来。
见状,长孙无忌连忙唤门外早就候着的太医进来。
好一通折腾,李世民才悠悠转醒,一直在流泪的眼角已经被磨得泛着血丝了。
他一把抓住长孙无忌的手腕,怔然望着天幕上的李晓诗。
“他……他……”
二十万,潼关,斩将,谗言,长安……几个词语来来回回在他嘴里过着,最后说出口的却只有一个被咬碎了的“他”字。
长安的沦陷能只怪李隆基一人么?
显然不能。
那些进谗言的小人、那些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的蛀虫,甚至于是酿成这一切的凶手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路烧杀抢掠的叛军——人人都有错,人人都有罪。
但无论是李晓诗,还是百姓,更或者是天幕前万万千千的观众,所有人最怨恨的、最恼怒的,却毫无疑问、都是一个李隆基。
这和马嵬坡兵变,所有人都需要一个交代、一个承担这一切罪责的人,所以选中了最合适的杨玉环不一样——
李隆基身为皇帝,身为这样的封建制统治下、一人一言一身可改天下命运的皇帝,他的无能、他的昏聩、他的愚蠢和自私害了这么多的人,害了全天下,他理所应当来承担这一切。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确确实实地、因他而起,因他而成的。
正在观看天幕的,其他朝代的百姓们这会儿又忍不住叱骂了起来。
“怎么不让他多体验一下?就一次也太便宜他了!”
“这种皇帝就该去死,怎么上了天还不会让他死啊,天幕太仁慈了。”
“就该让他去替杨玉环死,再让他去替高将军死,还有颜真卿一家!!”
“……”
百姓们很淳朴,他们和有知识的人想的不一样,他们只知道,谁是好人,谁就该有好下场,谁是坏的,谁就该被惩罚——他们才不管什么天幕是不是干涉现实,他们只想看李隆基自己吃自己的苦果、看李隆基承担该有的惩罚。
看着弹幕上激愤的现状,李晓诗摇摇头,没有让他们收敛一点,也没有劝。
因为更让人难受的,还在后边呀……
“长安城破,唐玄宗逃到了蜀地,太子李亨、唐肃宗,率军在平叛。其实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叛军已经深入大唐腹地,他们随意烧杀抢掠,践踏百姓,蔑视生命——但安史之乱最终还是被平定了。叛乱被平息的原因,除了叛军内部的争斗和混乱以外,还有一场……持续了十个月,堪称是安史之乱转折点的战争。”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位新上来的幸运观众吧!”
李晓诗把视线转到新观众的画面上,对观众们道。
“唔,这位观众是安史之乱时期的一位节度使,叫做贺兰进明。”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课 凡食三万
贺兰进明完全就处于一个懵懵的状态中。
他完全想不到为什么会是自己被选中来到天幕上。
难道他们都猜错了, 这个天幕选陛下上来不是为了“惩罚”,而是真的很“随机”?
不然要怎么解释这会选到自己身上啊!
他有点茫然地抱着那捆箭,麻木地往城墙地方向走——还有, 这是哪儿啊?
事实是, 周围没有人可以回答他。
他只能亦步亦趋往城楼上走, 顺便仔细打量四周,判断着当前的形式。
但越走, 他就越是心惊。
这里甚至还没有刚刚看到的长安城要好, 唯一还算可以的地方就是, 这里城门还没破,敌人还没冲进来。
但这种情况,城没破看起来比破了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街上没有任何店铺开着, 这一点是可以以“正在战斗”为理由说过去的, 可为什么来来往往的人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壮年男子、而且就算是妇孺老幼,也个个都瘦成这个样子?
这是打了多久了?没粮草吗?战况怎么样啊?
还有,这到底是哪个城、在哪边打起来的啊?
贺兰进明心中有一万个疑问,厘不清弄不明, 这种东西靠自己想是没有用的, 于是在又一次有人擦肩而过时,贺兰进明叫住了对方。
那是个皮肤黄黑的妇女,皮肤干裂,头发枯黄, 只有一双眼镜还透着些精神。
她望向贺兰进明,眉头紧皱, 却还是停了下来:“什么事?现在城里很忙,就算你年纪大了,也不要总偷懒。”
联想到刚刚那个人也是叫他“老头”, 贺兰进明现在明白过来了,这里的人看到他的样子应该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吧,他没有解释,只是试探着问:“没偷懒,就算想问问,这外头的人……是哪一路啊?”
女人摇头:“关我们什么事,他们要杀我们,我们就守,对方是谁,还能对我们手下留情么?”
“……”贺兰进明想了想,又换了个问法,“咱们这……是什么地方?”
“?”
女人瞥了他一眼,转身就走。正当贺兰进明以为自己真的问不出结果了的时候,才听到那女人遥遥丢过来一句话,“……睢阳城。是我们要埋身的地方。”
“睢阳城?”贺兰进明喃喃,旋即,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脸色大变。
……睢阳!
那不是张巡从雍丘逃到了睢阳么,和许远他们还一起立功了,受封了,现在还是什么河南节度副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