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244)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整个大殿里,只有赵匡胤是最泰然自若的那一个,手边放着被加了一点参片的热茶,等着终于盼上线的李晓诗开口。

数着日子的,全部人严阵以待等着的,也该来了。

李晓诗确实到了,她的直播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固定在了周六晚上或者周日晚上,具体哪天取决于作业哪天写完。

打开直播软件,照例浏览一遍私信,然后她翻开笔记和课本,打开了直播。

“大家晚上好呀。又见面啦~”

随着招呼声一起出现在天幕上的,照例是一张现代技法绘制的古代地图,依旧是熟悉的华夏版图,却比汉唐时的看着要放大了不少,上边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着各个政权的范围。

李晓诗道:“我们这次直播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本,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题的名字上次直播就说过了,这次我就不过多说啦!”

赵匡胤:嗯,别说了那不重要,快快切入正题吧!

“大家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宋在这一块——把北汉灭掉以后,差不多就算是中原一统了。可是宋朝的疆域远远比不上汉朝和唐朝的时候,而且在当时,和北宋并立的、这里有辽,那边还有西夏……那么辽和西夏的这两支政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他们和北宋之间,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相处关系呢?”

“这节课的内容还是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的,首先是契丹族与党项族,然后是辽与北宋的和战,最后是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这样来看的话,大家是不是有种北宋政权是中心、是正统的感觉?”李晓诗轻飘飘丢出来一个问题,然后自问自答地摇摇头,“在当时,据说西方的国家都不知道我们华夏哪个政权才是正统,还有的说他们当时把辽认作华夏正统,而把宋认为是蛮夷篡权……即便我们现在、后世,我们知道宋的统治者大多是汉人,但课本也依旧要把这一单元写作辽宋夏金元、课的标题依旧是辽西夏北宋的并立,就能看出来,宋朝在地位上有多么的虚……没有真正的大一统导致政权有多么孱弱。”

秦汉唐观众们:?

再说一遍?

……谁是正统??谁是蛮夷??

已经急不起来了的急急国王赵匡胤沉默地抿口参茶。

这才刚开始直播,别这样,别让他一开始就心梗。

他身体很好,而且这次一定会防备弟弟。

所以这次想多活几年的,最起码把边疆收拾了……先慢慢一统再说啊。

别一上来就搞这么刺激的。

李晓诗:“那我们就先从第一部 分开始吧!先聊聊契丹族与党项族。”

“我们虽然说辽国辽国、辽人辽人,但‘辽’并不是一个民族,构成辽国主要统治阶层和人民的主要是契丹一族的人。这是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最早出现在华夏的史书文献上,应该是在公元三百多年,他们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不过到了唐朝时期,才算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中,有了这五百多年的发展,他们也变得逐渐强大起来。”

“当时契丹族生活在华夏东北处,是依附唐朝生存的一个小民族。并且在这样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开始学习汉族的文化、和汉族的经济等交流也密切起来。到了唐朝末年,北方的各种汉人纷纷往外避难逃难、往北离开了长城,也就把更多的原本属于中原的先进技术和生活习惯方式等带去了那边。后来,契丹更是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原本就属于中原的东西,而且也开始盖房子,筑城池等等。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已经成为横跨华夏北部从东到西的一个大政权了——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后来的契丹族一直认为自己是继承的唐朝的衣钵,所以一些礼仪上都是仿照唐朝的时候来的。”

“不就是盖房子和种地吗,我们也会呀!”天幕前,有男孩蹲在门外,跟同伴咬耳朵。

“那哪一样!”他的同伴摇摇手指头,拿了根烧火棍在地上划拉地图给他看,“喏,契丹人,说的是在北方生存的少数民族,北方那边的话,那应该是什么‘游牧民族’吧?游牧的那些人啊,你没听仙童姐姐说么,他们都是随着季节赶水草放牧过活的,平时房子也是很快会搬的那种吧!但你看啊,他们这都会种地了,还会盖城了!你说还能一样吗?”

那都快成汉人的生活方式了,当然是极大的不一样了。

汉化程度很深,除了一些风俗习惯、生活习性,以及外貌等天生的差异外,估计跟汉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李晓诗:“公元916年,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的各个部落,建立了政权,定都上京临潢府,自称皇帝。”

“建国后,耶律阿保机在上京临潢府修建了各种建筑、制定了法律,又确立了官员制度、发展生产,创造文字等等,契丹的国力在不断增强——关于‘契丹’和‘辽’,这都是契丹人的国号,他们一开始是契丹后来改成辽后来又改回来,反正这都是正确的,但这个民族是叫做契丹族的。”

把地图换下来,李晓诗拿起课本展示插图:“这个是契丹的文字,大家看是不是很眼熟?每一笔每一划都很眼熟,横撇竖捺全是汉字的比划,但整个字的话……这一页下来,我一个也不认识、因为契丹人是仿照汉字的比划,制定了专门属于自己的文字。这一点上一会儿要讲到的西夏人也是,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而且辽国也有不少的汉人生活,所以他们对于汉人也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接纳的,连他们的朝廷上都有不少的汉人官员。当时皇帝还特别设立了一个制度,由契丹人官员按照契丹人的规矩治理北边的草原地区,由汉人担任的官员则按照汉人的中原规矩治理南边的中原地区,这种在唐贞观时期就出现过的对他民族的‘一个国家两个制度’管理制的出现、让辽国内部的一些矛盾得以化解,汉人和契丹人相处得更加和谐。”

其实这种更像政治课上学到过的关于现代的政策,但李晓诗觉得拿这个去说也没有什么意义,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代换一下或许更有助于记忆,对于古人来说就未必了,还不如拿唐太宗时候来说呢。

唐太宗对其他民族的“管理”可谓是范本。

简单介绍了一下契丹族的情况,李晓诗看了下预先准备好的教案,终于切入到了这次的重头戏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就已经发展得很壮大了,要不然也不会有石敬瑭为了寻求契丹的帮助而主动献出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

“辽太宗时期,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收入囊中,从此辽和中原王朝的冲突越来越严重。这个燕云十六州,赵匡胤不是没想过要收回来,但他当时的情况实在收不回来,内忧外患太多了,在解决完内忧、又把南方统一后,他的目标也是先把北汉拿下,所以在他晚期,对于辽采取的是和平相处的状态,两方甚至有互通使节、关系友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