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323)
却听短发女生的声音缓缓道来:“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总共有十几位皇帝,但是这十几位皇帝里,出奇葩的比例却是封建王朝里最多的一个朝代。明朝也成为了生产奇葩的朝代。”
大厅里许多学生哄笑了起来。
是啊,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因为课本上都也会讲到一点点,虽然不是在正文里的,什么豹房啊木匠皇帝啊明武宗啊明熹宗啊,真说起来,明朝还真是奇葩多。
曾经在“宋朝出奇葩”的时候笑得猖狂无比最大声的朱元璋:……
什么玩意儿。
合着不是骂他来的啊?
……不是,他之后还有很多奇葩后代?
比什么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加起来还多的??
短发女生清清嗓子,说话依旧是一点也不急:“按照年代来说的话,那明仁宗朱高炽,应该算是明朝第一个比较有‘奇葩’色彩的皇帝了吧。”
永乐帝朱棣:?
朱瞻基看脸色功夫十分到家,连忙替自己老爹找补:“您别气坏了身子,不若先听……”
“下面一个应该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了。”短发女生道。
朱瞻基:……
好嘛,话说不下去了。
盯着自家皇爷爷审视的目光,朱瞻基压力巨大。这还说什么啊,再说就把仇恨全拉到自己身上了。
短发女生这才慢吞吞解说:“为什么把这两位放在一起说呢……因为他们是父子啊。明仁宗明宣宗,这两位其实在政治上还算可以的,毕竟明成祖朱棣很能干,身为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也很不错,和他的父亲还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可为什么在‘奇葩皇帝’里呢?”
朱高炽/朱瞻基:……你倒是说啊!
再不说他们就被他们的好爹好祖父给用眼神给揍了。
“据说朱高炽很胖,朱棣在位的时候还好一点,等朱棣去世,他继位后,就更无节制了,在吃上从来不知道节制,所以在位短短十个月,就去世了,估计是跟他吃得太多离不开关系。”短发女生慢吞吞道。
朱棣:……
这丢的是谁的人?
他的!
朱元璋想笑,但是在这种几乎算得上是“大明□□会”的场合中,又笑不太出来,矛盾得很。
这小子到底得多胖啊?
短发女生:“朱瞻基的话在位时间比他爹久很多,而且政绩也还行,人也蛮能干,但是他有个癖好,喜欢斗蛐蛐。他在位期间,还让人去给他征收蛐蛐,一己之力带动了民间蛐蛐的价格上涨……所以也被现在叫做蛐蛐天子。”
朱棣:……
这到底是丢的谁的人?
他的啊!!
儿子也就算了,怎么孙子也搞这种让千古都笑话的事情啊!荒唐不荒唐!
朱瞻基缩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短发女生:“之后还有一心御驾亲征、建造豹房,被课本相关史事部分记录为‘纵情享乐’‘公开抢掠民女’把政事都交给宦官刘瑾的明武宗朱厚照;通过过继继位后和大臣们关于‘大礼仪’争斗了好些年、后来痴迷炼丹还差点被宫女勒死的嘉靖帝朱厚熜;在位时间明朝最长、有四十八年,但却罢朝不上三十年,导致新官员甚至都不认识皇帝长什么样、可以称为是明朝最会敛财、总想让大臣从国库支钱给他内库的万历帝朱翊钧;还有沉迷于刀锯斧凿、经年累月做木工活,把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造就了‘九千岁’的‘文盲皇帝’‘木匠皇帝’朱由校……”
朱元璋听不下去了。
这真的不是为了抹黑大明而特地编造的谎话吗?
大明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个堪称奇形怪状的皇帝!他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后代!!
被点到名字的几位皇帝都默默擦了把汗。
虽然他们都天不怕地不怕,但是眼下这不是会给老祖宗听到么!太.祖皇帝……谁不怕啊?
只有朱瞻基,是微微松了口气,心说这下总该跟他们父子没什么关系了吧?
这句话成了弹幕被李晓诗看到,而就在此时,短发女生的声音同步幽幽飘来,引得李晓诗都“噗”地笑了出来,没忍住。
她道:“有同学应该发现了,这中间漏了一个最重要的没说,他是谁呢……就是那位瓦剌留学生,蛐蛐天子的儿子,朱祁镇了。”
嗯,跟你们“父子”没关系了,但跟你们“父子”有关系。
朱瞻基头皮发麻:……
快别说了,他已经感觉到自家皇爷爷的杀气了。!
第156章 第一百五十六课
朱棣的杀气影响不到百余年之外万里之远身处现代的学生们。
听到“瓦剌留学生”的称呼一出来,大厅中就此起彼伏响起了许多起哄的声音,其中又以男生居多,各种诸如“大明战神啊”“堡宗”的称呼层出不穷,让远隔时空的观众们都能轻易察觉到其中的戏谑嘲讽之意——更显然,这些起哄的学生们都是对这件“瓦剌留学生”的事情多少了解一些的。
朱祁镇当即就是一呆。
什么情况,他难道不是比太.祖和曾祖还要厉害的大明战神吗?为什么要笑?笑什么笑?
什么叫瓦剌留学生?堡宗又是什么?土木堡的堡吗?
在朱祁镇身边陪伴的王振忙开口劝慰,安抚着这位天子的情绪。所幸他是比较得宠的,两句话就把朱祁镇有点浮躁的心绪给平静了下来。
天幕上,李晓诗的镜头里,那位短发的女学生也已经开始切入了正题。
“要说朱祁镇,那肯定就是土木之变了——土木堡之变有着‘明朝历史转折点’的说法,也肯定不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我们在历史课上曾经学到过,朱棣开创了东厂,构成东厂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太监。太监嘛,这个大家也熟悉……明朝最广为人知的除了他们的抠还有那些杰出的文学科技人才以外,就是太监归属的‘阉党’和文官集团的‘东林党’两派之间的斗争。这两个派系之间的斗争发展到后来,甚至变成了完全不是为国家、而是单纯地为了和对方作对去作对,根本不管那些在他们的斗争中被牺牲否决的政策是不是真的对国家有利,反正只要是对方的就直接反对,所以可能有很多人就认为,明朝的太监们权利都很大、大到无法无天了,能和明朝真正的话语权归属人、文官集团作斗争,其实不是这样的,或者说在朱祁镇以前,不是这样的。”
这么一串作为引入的话,在朱元璋和朱棣听来却宛如天书。
——有了天幕的翻译,明明每个字音都听得懂,但为什么连一起就听不懂了?
……什么叫做“明朝真正的话语权归属人”?
阉人能有什么“比天还大”的权利?阉人不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吗?他们的全部荣辱都系于皇帝一身,没有高的出身,没有强有力的倚仗,还没有后代,皇帝就是他们的所有倚仗、最大的靠山,皇帝让生就生,让死就死,失了皇帝宠信的太监屁都不是,哪里来的对朝政指手画脚的权利?再大官职的太监,只要犯了错,还不是皇帝一句话就能杀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