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324)

作者:丁珰 阅读记录

那丫头说“朱祁镇以前”、难道这个朱祁镇做什么了吗?

让太监的权利变得像东汉末年那时候的宦官一样吗?

不至于吧?

众人的心思各异中,短发女生继续道:“刚刚说到朱高炽朱瞻基的仁宣之治,其实这两位皇帝在位时间很短,而且相比朱元璋朱棣,他们只能算是守成之君,完全没有了朱元璋朱棣那种对北元重拳出击的勇气和魄力,反而是转过头来搞民生和经济,相比太.祖成祖两位,他们两位的几年统治只能说是完全放弃了前人一心营造出的‘大国气质’,有点温吞,就算草原邻居带兵骚扰边境,他们也没有之前朱元璋朱棣那样直接用铁血手腕回击,而是不管不问。但就算是这样,在外交上变得有点‘弱’下来的他们,对于太监集团也都是杀伐果断的,往远了说东汉末年的事情大家都还记得呢——但朱瞻基去世的太早,朱祁镇年少登基,不满十岁的他完全就是蜜罐里长大的,对太监这个团体根本没什么戒备心,反而很信任从太子时期就在身边、一直陪他长大的这些太监们。”

朱祁镇很不解:这有什么的?

那些文官们一向很烦人啊,信任和他荣辱一体的太监有什么不妥吗?

太监绝对不会害他。

“皇帝当然可以信任太监啦,毕竟太监基本都是全身心为了皇帝的,一辈子都是在想着讨皇帝欢心,从而获得更大的权利——是为了皇帝、不是为了国家。太监本质上,和没读过什么书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他们大多自小在皇宫里长大,眼界还不如民间百姓。所以当太监能够涉足政事的时候,就很容易为了顺皇帝的意做出很多让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恰好朱祁镇身边就有一位特别特别受他宠信的太监,叫做王振。和土木堡一仗有脱不开的关系。”

原本正在和朱祁镇说话的王振话音顿时卡了壳,像被掐住脖子一样,半晌吐不出音节了。

……什么啊。

所以到底这个“土木堡”是怎么回事,倒是说啊。

“朱祁镇刚刚继位时,朝中几位大臣太皇太后都还在,有他们压着,那几年确实无风无浪。等到他们接连去世,朱祁镇逐渐占据了大多的话语权,王振的地位当然就跟着水涨船高了。比起朝廷里那些会因为天下太平上谏劝诫皇帝的臣子们,王振这种只以皇帝的喜好为大的太监当然更让皇帝喜欢了。当时就有很多跟很王振作对的人直接被贬被罚被杀,最严重的被肢解,下场很惨,连尚书都是这样——朱祁镇也惯着,最后连军政大权甚至都能给王振摸摸,那王振当然就更有底气了啊。偏偏吧……朱祁镇这个人自己不太顶用,还认不清现实,总有点好高骛远,老是想着模仿朱元璋朱棣,御驾亲征驱除鞑虏,不知道是不是看不上自己一心躺平不思进取只想搞内政的爹和爷爷。”

“反正就是在王振和瓦剌那边有点小矛盾的前提下,瓦剌的也先带人攻打明朝,然后在朱祁镇的一力坚持还有王振等人无条件的附和和推动中,明英宗同志效仿曾祖朱棣御驾亲征的计划还是实现了,而且还是完美实现了他的想法,带走了满朝文武——啊,因为没人拦得住,这会儿土木堡那一仗还没打,明朝皇帝的权利基本还在,算是蛮大的。”

朱高炽朱瞻基:……

朱元璋朱棣:……

讲“历史”的人突然变得立场“偏心”,完全不讲求中正,还会字里行间都是阴阳怪气,嗯……一时还是有点不太能习惯。

这丫头看着温温吞吞的,怎么讲话这么个调调!

……还是李晓诗好啊。

李晓诗这会儿却没空理弹幕,她听的也认真,时不时还会做一些补充。

这些内容她也都准备过的,虽然把历史角的任务分给了大家,可是作为发起人和总策划人,又是主播本人,就算不用自己上,她也早就做了周全的准备,了解的未必比这些同学们少。

短发女生道:“可能有同学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之后的朱厚照就悄悄离京去打仗就会被满朝文官骂得狗血喷头,到了朱祁镇这里怎么就没人骂了——不是说了么,因为土木堡还没‘变’呢!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皇帝御驾亲征是很正常的,朱元璋朱棣都打过多少次了?就连看着没什么大作为的朱瞻基,都亲自带兵平过乱,所以这时候的明朝,算是‘武德’还在吧……但就算还在,经过朱祁镇这么挥霍一遭之后……嗯,明朝算是很有大宋遗风了。”

无辜被影射的宋朝众:。

被翻来覆去钉在耻辱柱上、当初听宋朝时候有多幸灾乐祸现在就有多无语的朱元璋:……

什么大宋遗风,小姑娘家家,怎么能骂这么脏?

还有,叫朱祁镇的那个死小子,他没听错吧?打仗带满朝文武?

带武将还能理解,带满朝文官是做什么去的?

变成一个行动不便的大移动靶,给对方打的?

“和朱元璋朱棣不一样,朱元璋朱棣御驾亲征,那是真的能打,真的厉害,朱祁镇是以为自己厉害,以为王振厉害,实际上这就是两个草包啊。朱祁镇命令自己的弟弟朱祁钰留守都城,把阻止他出征的于谦等一些人也留下了,带了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在宣布要御驾亲征后的两天就浩浩荡荡地上路了。”

宣布出征,到出征,中间隔了多久?

蒙恬卫青尉迟敬德这些人甚至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首先,整军调兵备战就不是两天能完成的,其次,军需等一应物品不应该提前准备好,完全之后再动军吗。就算不会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总该知道吧……这只有两天的时间,一切都很仓促,各项需要细心准备的东西绝对会出岔子啊!

可天幕的画面上,那短发的女孩子没有任何改口的意思,显然根本不是说错了。

……好吧,那确实没话讲了,这位皇帝好像真的不懂打仗——一窍不通的那一种。

“朱祁镇虽然是御驾亲征,但是军政的大事他全部交给了太监王振,随行的将领们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没丁点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指挥作战——王振高高在上,估计也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了,反正就是一通指挥下来,明军基本算是没赢过吧,也就屡战屡败。”短发女生越说越顺溜,到这儿甚至还加起了肢体动作,她摊摊手,很无奈的样子。

“打着打着,还没到目的地,明军就已经开始缺粮食了,随行的大臣们天天劝谏希望皇帝能‘迷途知返’赶快班师,别再走了,王振那能听得了这话啊,当时就生气,还要让群臣去阵前‘助威’——军队就在这么个情况中一路前行,这个过程中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的郎中还有钦天监的人都一次又一次地上谏或者干脆自己想法子干扰王振的胡乱指挥,但都没用,王振哪是他们这些尚书能撼动的啊。”

同类小说推荐: